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避免片面追求趣味性

避免片面追求趣味性

来源:尚车旅游网
新课改下应避免片面追求课堂的趣味性

在积极贯彻新课改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注重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同时,我内心深处也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就是在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第一线的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这带来的最直接表现,也是很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

一、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

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存在着片面的理解,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认为“双基”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这一“看点”上。一节课里,电影、唱歌、竞赛、表演、讨论……,课堂上热闹非凡。但本节课解决了哪些重点、难点?学生学到哪些语言知识?发展了哪方面的语言技能?不得而知。对课文关键字、词、句的理解,对文章结构的梳理都没有进行必要的处理。这种越过语言知识片面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了实际的教学效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另外,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课堂上播放大量电影,三维动画,flash,学生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课件的形式上,而教学内容倒让人模糊不清。

二、热衷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应该说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对于我们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问题是能不能用鼠标代替粉笔?能不能用大屏幕代表黑板?不少公开课,从导入新课要配音乐配画片到作者介绍要用投影文字材料,从提出思考问题A 、B、C到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一、二、三,无一不是用点击鼠标来完成,这样,教师不仅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会有多好?忽视了理性的分析与独立的思考,那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从何而来?

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电化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只能是我们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是喧宾夺主,只能是画龙点睛;不能是光电声响的视听盛宴,只能是

课堂时空中的一轮明月,或几颗星星。合理的应运多媒体,既能彰显现代网络技术的魅力,又能凸现英语教学的活力。

三 、流于形式的讨论与点评

在有些教师的公开课上,以问代讲,用表面的“双向交流”来行“教师问,学生答”之实,这样的问题不是从学生学习中产生,学生充其量是在教师带领下走了一段“迷宫”,然后从阳光刺眼的洞口出来,收获甚微。还有的教师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低的问题来发问,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有些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或不得要领,或不知所云,或偏离教师设计的解决轨道,但教师仍然保持笑脸,或说回答地很好。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创新,可实际上是缺乏原则的表扬,是回避问题实质的做法。 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源于学生预习时的自然“生疑”,这些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时的障碍,课堂教学应该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来设计教学步骤,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领悟能力强的同学交流解答,“探疑”的过程就会显得具体而实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释疑”也就水到渠成。这样的师生讨论也好,讨论中的教师点评也罢,正是我们新课改所需要的。 四、滥用繁复的教学情境

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欣赏多媒体,把课堂搞成了一个喧闹的“集市”。教学手段的频繁变化,视听画面的过于繁杂,学生活动的交错出现,不仅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显得有点乱,关键是让学生失去了安静的思考空间,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很难把握了。

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授课教师是否讲得清晰、完整,还应该注意到学生是否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既让学生感到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一味地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教学目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末倒置,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

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尤为重要的。英语教学活动要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使二者统一呢?

一、活动内容要以语言知识作支撑,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主张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语、画画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活动内容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语言内核,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主体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学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做到这点,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手段促进学生参与教学。

三、活动形式要力求多样性,实现不同功能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不同的活动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听力活动、记忆活动、理解活动、结对活动、小组活动 、策略活动、反馈活动、评价活动等,采取何种活动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状况而设计。

四、活动调控要注意生成性,不断增添精彩

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预设而缺少生成的课堂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动的生成性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活动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例如,在教学Poems?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围绕“How to appreciate the poems?”这一问题分组讨论,每组从文章选一首诗进行鉴赏。讨论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个人的观点,从诗的体式、押韵、朗读的节奏、用词的准确性、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自己搜寻资料,相互讨论,表达了自己对英语诗歌的认识。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精确而没有生成的精彩。

五、活动评价要倡导激励性,提高学习热情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通过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建议。同时,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所犯的错误:在强调口语流利性的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开口,少纠正错误。

客观而论,新课改给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大家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 因而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就应该以学生为本,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能舍本逐末,流于形式。我想,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们只要实事求是,注重形式而又不囿于形式,那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稳步提高,新课改的园地里才会有希望的春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