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国开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师丽华,翁国盛,高秀芹,赵利群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哈尔滨150040)
摘 要:大气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的碳汇功能巨大,是改善全球气候的主体。文章介绍了林业碳汇的发展背景、概念及清洁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讨在我国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意义。关键词:碳汇;背景;清洁发展机制;中国;意义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117(2008)0220108202AnAnalysisontheSignificanceofDeveloping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inChina
SHILi2hua,WENGGuo2sheng,GAOXiu2qin,ZHAOLi2qun
(ForestBotanicalGardenofHeilongjiangProvince,Harbin,150040)
Abstract:Theconcentrationofgreenhousegasesisraisinginatmospheric.Theclimatebecomewarmerandwarmer.Ecosystemisdestroyed.Naturalcalamityoftenoccur.Forestisfunctioningasaprinci2palcarbinsink.Thisarticleintroducedbackgroundandconceptof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andthecontentof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Itissignificanttodevelopforestrycarbonsequestra2tionprojectsconsideringtheconditionofourcountry.
Keyword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background,CDM,China,significance
当生态系统固定的碳量大于排放的碳量,该系统就成为大气CO2的汇,简称碳汇(Carbonsink),反之,则为碳源(Carbonsource)。碳汇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从而降低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森林活动清除大气中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碳的汇集和储存的结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巨大的
作用。做好林业碳汇工作,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
1 林业碳汇发展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美好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剧增;世界人口不断增加;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使森林及林地减少,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大量CO2等温室气体被释放入大气层,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温室效应。有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1760年)以
3 收稿日期:200721222
作者简介:师丽华(1973-),女,黑龙江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
2008年第1期师丽华,等 浅谈在中国开展林业碳汇的意义・109・
来,大气中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含量分
别增加了约30%、145%和15%。2005年的全球平均气温14.6℃,比30年前高0.6℃,比一世纪
[1]
前高0.8℃。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及社会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其根源入手,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汇)来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积累。减少排放源既减少能耗常常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利用生态系统自然的循环过程将温室气体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以减少其在大气中的积累,则是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
以此为出发点,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联合
(UNFCCC),首次提出以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国际合作的形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94年3月此公约开始生效,并于每年召开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997年12月149个国家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召开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以法律形式要求工业化国家(附件Ⅰ国家)控制并减少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定了这些国家减少排放的限额,引入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三个灵活机制,其目标是在2008~2012年第一承诺期内,把这些温室气体的全部排放量由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公约》谈判的早期,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同意将“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中,认为这样会使发达国家在履行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上大打折扣。在发达国家的一再坚持下,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极大让步。先后达成了《波恩政治协定》和《吗拉喀什协定》,同意将毁林、造林和再造林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纳入附件Ⅰ国家排放量的计算。其中,造林(50年以上的无林地)和再造林(曾经为有林地,而后退化,1990年以后为无林地[4])等林业碳汇项目将作为第一承诺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并且规定附件I国家在第一承诺期的每年中从CDM造林碳汇项目中获得的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其减排年排放量的1%,
这就意味着附件I国家所承诺减排任务的20%可以通过CDM碳汇项目完成。至此,林业碳汇的相关规则和要求被相继提出并逐步完善。
2 京都议定书三机制
《京都议定书》三个灵活机制(通常被称为京都机制)为:联合履约(JointImplementation,JI)、排放贸易(EmissionTrading,ET)和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排放贸易是指已经达到减排目标的国家把温室气体的排放权出卖给他国的“排出权贸易”,限于发达国家之间。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项目合作的履约机制,其中联合履约主要针对发达国家(附件I国家)共同实现减排目标而制定。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如在工业、交通和能源部门实施提高能源效率和开发可更新能源的减排项目,或进行有关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和林业等方面活动的碳汇项目。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算作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量。清洁发展机制在帮助附件I国家实现议定书中规定的减排承诺的同时,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共同改善全球气候的目的,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互惠互利的政府间合作的双赢机制。
3 中国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意义
3.1 社会责任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碳汇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尽管我国目前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国CO2的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3.6%,居世界第二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CO2排放量还可能进一步增加,是主要的碳源国。同时,中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碳汇国。可以说,在改善全球气候,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我国承担着更多的义务,在世界范围内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下转第122页)
・122・陕 西 林 业 科 技
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学校确定了“林为特色,工为
重点,经管结合,兼顾文科”的专业建设思路,对现有专业进行全面规划,形成覆盖农林类、资源环境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商贸与旅游类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类6大学科门类的15个左右的专业,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下一步应该本着“学科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原则,使学科与专业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适应,与学生就业相适应。
3.4 函授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
坚持林业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拓宽办学思路,提高办学层次,全面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高素质人才,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www.moe.edu.cn/
edoas/website1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www.china2
court.org/html/articile/200309.
[3] 中国驻外使馆供稿.国外职业教育专题调研报告[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6,(6):53-61.
[4] 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5] 唐蓓.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初探[J].教育与经
济.2007,(1):60-64.
[6] 梁忠义,金含芬.七国职业技术教育[M].吉林:吉林教育出
版社,1990.(上接第109页)3.2 经济层面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两个途径:一是减
少排放源,二是增加吸收汇。直接减少排放源意味着减少国家工业、交通和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或者通过技术更新和改造提高能源效率。这样的做法,或者阻碍了经济发展,或者要付出高额的成本。而林业碳汇项目通过造林和再造林等林业措施增加吸收CO2,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则更为经济有效。有研究表明,通过造林方式吸储的碳量远大于其他方式[2]。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化石燃料消耗剧增。森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可以扩大我国的碳排放空间,从而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在我国开展CDM项目,以此为平台,参与国际碳汇市场的交易活动,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不仅能为我国造林绿化事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而且能够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新机制,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林业建设,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3.3 生态建设
实施森林碳汇项目,通过造林、再造林等林业
措施,改善土地的利用方式,增加有林地面积,扩
大森林和林地覆盖率,可以促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林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森林碳汇项目的提出,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接受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或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并建立了一系列旨在削减温室气体、减缓成本的创新性的合作机制。意味着全球在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上确认了森林碳汇的生态功能,确认了可以通过林业手段保护生态系统。随着我国人工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强,以及水土保持和土地有效管理等事业的推进,森林面积在不断增加,森林生长加速,可以期待在未来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会显著增加。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在中国积极开展森林碳汇工作意义重大。参考文献:
[1] 李怒云,宋维明.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
[J].林业经济,2006,(5):60-64.
[2] 孙丽英,李惠民,董文娟,等.在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
利弊分析[J].生态科学,2005,24(1):42-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