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2期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V01.31 No.2 2012年4月 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 Apr.2012.79 ̄81 文章编号:1003.0344(2012)02—079.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在某高大车间的应用 林亚宏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以某焊接车间为例,从技术和经济性上比较了对流采暖系统、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连续式燃 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三种方案。比较结果是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为最佳方案。最后针对该系统在高 大车间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对高大车间的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大车间采暖燃气红外线辐射 Gas-fired Infrared Radiant Heating System Appliance in a Large—space Workshop L1NYa・hong China Shipbuilding NDRI Engineering Co.,Ltd Abstract:Technicality and economical efifciency of three heating cases of some wedding workshop is compared.The three cases use convective heating system,unit gas—fired infrared radiant heating system and continuous gas-fired infrared radiant heating system respectively.The comparison shows the best choice is unit one.Finally,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space workshop are put forward as wel1.This paper supplies references to design of gas—fired infrared radiant heating system of large-space workshop. Keywords:large—space workshop,heating,gas—fired infrared radiant 1 工程概况 条件。对于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因为高强度系 统尾气只能内排,会降低室内空气质量,另外负压式比 某焊接车问,面积4320m ,南北方向一跨,30m, 正压式安全,所以仅选择低强度负压式系统。综上分 东西方向12跨,每跨12m,高32.3m。该工程所在地区 析,采暖方案考虑以下三种: 冬季室外采暖设计温度一16 ̄C,室内采暖设计温度 A方案:蒸汽散热器+暖风机; 15℃,采暖季160天,每天采暖16小时。总采暖负荷 B方案: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低强度 1512kW。 负压式); 由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工位比较分散,且不固定, C方案:连续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低强度 因此该车间适合采用局部采暖。 负压式)。 2 采暖方案 3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的布置 由于工厂既有蒸汽热网,又有天然气管网,因此 B方案选用36台单体式辐射器,每台输出功率 该车间具有蒸汽采暖和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的热源 46kW,侧挂车间两侧,上下两排,安装高度分别为 收稿日期:2011-7—26 作者简介:林亚宏(1977-),男,硕士,工程师;上海市徐汇区田林东路414弄7号1908信箱(200233):E—mail:yahonglin@163.com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14.16m、16.16m。每4台或2台辐射器合用一根尾气立 管,尾气引至屋面排放。 C方案选用6套连续式系统,每套输出功率280 kW,侧挂车间两侧,上下三排,安装高度分别为 14.16m、15.16m、16.16m。燃烧器安装在室外,尾气直 接外排。 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见图1至图4。辐射管之所 以未选择顶挂方式,是因为车间有行车,若辐射管顶 挂,那么只能安装在网架下32m左右的高度处,如图5 所示,这样会造成以下后果: ①在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焊接车间,辐射距离越 长,辐射能衰减越厉害,不节能; ②顶挂方式增加对车间上部不必要的加热量; ③安装、检修不方便。 图1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2连续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3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剖面图 图4连续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剖面图 当辐射管侧挂时,安装高度不宜太低。这是因为 车间跨距大,达30m,在辐射角度一定的情况下,安装 高度太低,会在车间中部形成辐射盲区,辐射不均匀, 如图6所示。这种情况下,必须提高安装高度,但是又 不宜过高,因为辐射负荷会随安装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4技术性比较 由前文所述可知,B方案、C方案在技术性上明显 优于A方案。B方案比C方案在使用上更为灵活,容 易实现局部采暖,但是B方案的设备多达36台,穿屋 面的尾气管有10处之多,而c方案仅需要6套设备, 尾气管穿外墙即可,而且仅有6处,可见C方案在安 装、维护方面更具优势。 5经济性比较 三种方案的经济性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B方案的初投资是A方案的 1.89倍,C方案的初投资是A方案的3.16倍。尽管燃 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的初投资远远超过对流采暖 系统,然而它的运行费用却大为节省,B方案仅为对流 采暖系统的51.7%,多出的初投资仅需0.64年就可回 收,C方案仅为对流采暖系统的53.0%,多出的初投资 仅需1.59年就可回收。 从表1还可以看出,单体式系统的初投资比连续 第31卷第2期 林亚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在某高大车间的应用 ・81・ 式系统节省,仅为后者的60%,这主要因为连续式系 应根据不同工作区的生产班制、温度要求合理划分系 统。各系统能根据需要进行定时、定温、定区域独立控 制,实现节能运行。 统的设备技术要求更高,更为昂贵。表中单体式系统 的运行费用比连续式系统略少一点。事实上,考虑到 单体式系统在局部采暖方面的优势,其采暖运行系数 应该比连续式系统小,而并非如表中所列,均为0.6。 表1某焊接车间采暖方案经济性比较表 项目 位 A方案对流采暧系统B方案:单体』 气 C方案:连续』 ②布置辐射管时应考虑对离辐射器较近的人和 物体进行防护,如行车上的电气设备、司机。还应注意 物体因辐射温度升高而产生的后果,如油漆表面会因 温度升高而挥发出更多的有害气体。如果所预期的后 果不能接受,就应考虑改变辐射器的布置,避免直接辐 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 红外线辐劓采嗳系统 建筑面积 4320 建筑高度tll 32 采暖蝴 蒸汽热19燃烧灭然 L 采暖 牟间采暖引算负荷 kW 1512 1 512 1512 负荷 设备选型负 州 kW 1512 1124 11 24 主要设备 一 闭式制申 散热器 体式.单台辐射器输连绩式,单套系 ̄NJill cCB-I 210 390毗 出功率46kW,26台 功率280 kW,4食 暧风机(60kW)9台 韧投总遗价万兀 38 72 120 资 单位面积造价 JtJm 勰0 167 0 277 8 价格 7vJNm3 3.0 3,0 蒸汽价格 』曲 170 一 一 电价 7讲kW,h1 0.65 0165 0.65 i m I23 76 127 耗蒸汽量t/h 2.525 一 耗电量 kW 4.5 5.2 4.0 采暖小时数 小时 2560 2560 2560 粟暖运行系 ㈣ k0 06 0.6 年运行费用 J元 } 110.637 57.547 58 921 位面秘年运行费元 年rd) 25749 1 33 21 136 39 注1:辐射采暖的设备选型负荷是根据文献[1]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得 到的。 注2:采暖运行系数是为了计算方便,根据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情况而 确定的实际运行燃料耗量与设计工况燃料耗量的大概比值。因为燃 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可根据室内实感温度自动调节供热量,可实 现分时、分区采暖,而且无防冻要求,不需采暖时可完全关闭系统, 所以采暖运行系数小于1。参考其它实际工程,同时为了比较方便, B方案、C方案均取0.6。 综上分析,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经济 性最高,其次是连续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最 后是对流采暖系统。 6 结论 通过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比较可得到以下结论:本 工程的最佳采暖方案是单体式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系统。 7 建议 根据高大车间的生产实际情况,笔者对燃气红外 线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车间的应用提出以下几点建 议: ①高大车间面积大,工作区较多。布置辐射器时, 射物体。 ③在人体容易被遮挡的区域,可通过增加对地面 的辐射来提高地面的二次辐射能力和工作区域温度。 ④合理选择一次辐射的物体,避免对工件进行不 必要的辐射加热。 ⑤焊接车间采用辐射采暖时,应适当增大辐射采 暖负荷。这是因为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浓度较高,因 焊接烟尘吸收辐射能,辐射管及反射板上积尘而引起 的辐射衰减比一般车间厉害。 ⑥切忌在涂装车间等易燃易爆场所使用该系统。 ⑦对于高大车间,可燃气体报警系统不一定是必 需的。这是因为高大车问换气量相当大,即使采暖所 需的燃气全部泄漏至车间,室内燃气浓度也远小于报 警浓度。此时若经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同意,可不设可 燃气体报警系统,这样将降低工程投资。 ⑨有些工程,若从生产环境要求、T程造价以及燃 料供应等诸方面综合考虑的话,亦可采用热水(蒸汽) 对流采暖和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相结合的采暖 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研究局03K501—1燃气红外线辐射 采暖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安装[s].北京:中同建筑标准设计研 究院,2003 (上接24页) [6] 邓乃杨,田英杰.数据挖掘中的新方法——支持向量机[M].北 京:科学出版社 2004 【7] 郎字宁,蔺娟如.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多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两 部科技,2010,9(17):28.29 [8] 郑莉丽,李晓强,李福凤.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中医望诊唇色自动 分类[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 1,28(1):7-l 1 [99] 刘靖,张子平,姜凡,等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热舒适性PMV 指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28(6): 5—7 [10]Chang C C,Lin C J.LIBSVM: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Z].http://www.csie.ntu.edu.tw/ ̄cjlin/libs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