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麻雀教学设计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来源:尚车旅游网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6 麻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4.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

1.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部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麻雀)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出示课件1:先自读课文,弄清楚有几个角色?弄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2,提示: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后,猎狗和老麻雀分别是如何做的? 猎狗:张开大嘴 露出牙齿 愣住 向后退 老麻雀:飞下来 掩护 准备搏斗

2.出示课件3:根据刚才的讨论,从文中找出具体写猎狗和老麻雀的做法的语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出示课件4,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5,会认字“嗅、奈、拯、嘶、哑、庞” “奈”是上下结构; “嗅、嘶、哑”都是口字旁。

提示:“奈” 是鼻音,“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拯、庞” 是后鼻音。

2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6,会写字:“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 “口”加“木”是“呆”; “掩”字“大”下面是“电”。

“幼”的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 “躯”中的“身”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生字。

2.出示课件7,认读词语:

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出示课件8: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无可奈何”两个词语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中的“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不知怎么办,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9,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吃) 指导朗读: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面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讨论。“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的样子。(板书:救) 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和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5自然段。学生回答: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怎样理解“拯救”一词?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 出示课件10:

(用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板书:斗)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板书: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默读第6自然段。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愣住”“这么大”要读得稍重一些,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它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4

出示课件11,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四、拓展作业。

出示课件12: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板书设计】

16 麻 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