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第十三课 和自己做朋友
【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承认自己的不足,欣然接纳自己。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客观地对待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不足。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体验接纳自己的愉悦感。 3.行为目标: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欣然接纳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欣然接纳自己。 难点: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
水彩笔,A4白纸,镜子,故事。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环 节 目 标 过 程 1.让学生选择最能代表自己个观察岛 (热身暖心) 通过对动物特性的了解来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性特长的动物,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出来。 2.分小组,在组内分享,为什么选择这个动物代表自己。 3.选2-3名代表全班分享。 活动一、镜子里的我 1.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描活动营 (体验分享) 观察自我,了解自己的相貌特征,和自己做朋友。 述自己的外部特征。 2.在组内分享,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长处和不足。 3.每组选1名代表在全班分享。 教师提示语:在镜子里发现自我的美,体验愉悦情绪;在镜子里照见自我的不足,同样要接纳并要进行改善。 时间: 5分钟 教师提示语: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许多非常珍贵的东西。 时间: 5分钟 建 议
教师提示语:每个人身上理解“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我接纳的能力 活动二、心中的我 1.把心中的那个喜欢的自我和不喜欢的自我描述出来。 2.大声地把“喜欢的自己”和“不喜欢的自己”读出来。 都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我们的优势和潜能。 有些人善于发现并能够利用这些东西,因此他们有了取得了成功。 时间:10 分钟 体验互动: 寓言故事《森林大会》 通过寓言故事,引导学生接受并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一些不如意。 提问: 1.鸟、鱼为什么对自己不满意呢? 2.小蚂蚁为什么对自己很满意、很快乐呢? 教师总结提升:和自己做朋友,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擅长什么、想要什么,对自己充满信心和耐心,为自己的成长而努力。 分享屋 (总结提升) 3.我们怎样才能帮助鸟和鱼,时间: 10分钟 让他们快乐? 1.每组选1-2名代表,面对全拓展园 (拓展延伸) 帮助学生学会积极思维,乐于接纳自己,爱自己。 班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和教师总结:发挥自身的优缺点,并谈谈说出之后的感受。 势,寻求自信的支撑点,2.说出喜欢自己,和自己做朋友的理由,让身边的人也了解你,喜欢你。 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时间: 10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这节课后学生是否能做到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练习题】
1.调查:认识自己的优点,会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回顾过去,我深深地感到,我的优点令我更加——(请用“√”表达你的优点对你产生的影响) ( )喜欢自己 ( )自信
( )肯定自己的价值 ( )觉得自己重要 ( )受别人欢迎 ( )被重视
( )感激生活
( )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 ( )积极地迈向成长 ( )其他
2.哪些优点容易被自己忽视?
【教学参考素材】
寓言故事《森林大会》
有一天,上帝到了森林深处,问所有的动物:“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有没有什么要求,我可以满足你们。”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对自己不满意。 鸟抢着发言:“别的动物都有四条腿,我只有两条,实在太不公平了。” 鱼说:“我根本没有腿,我想跑步都不行。 ”
“你有什么要求呢,小蚂蚁?”上帝问。
小蚂蚁很快乐地说:“我对自己很满意,虽然我身材矮小,但是我能扛得动比我还重的东西。尽管我没有翅膀,不能飞翔,但是我能制造地下宫殿,冬暖夏凉。我的生活很快乐,我感到非常幸福。”
【心理学背景知识】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具有的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一个人并非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1. 自我接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那他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和排斥上,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又怎么可能成长?
自我接纳加上能力,这是构成自信的两大基石。有自我接纳,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行为,总有一天,就会具备能力,并最终具备自信。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让一个青年学生早日摆脱自卑这一“青春病”,更可以让其早一天走向自信。进取与自我接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接纳自己的人未必一定会进取,但是,不接纳自己,也很难有较大的进步。进取心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成长,一种是避免失败。不接纳自己的人,他的进取心更多地用在了避免失败上。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所以,很难鼓起勇气对自己提出高要求。结果就是,他无法取得建设性的进展。 2. 自我接纳的方法
(1)停止与自己对立。即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会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参考句式:“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2)停止苛求自己。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
参考句式:“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
(3)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如果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抑制、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自己,对自己生气。要先坦然地承认并且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不论它是沮丧、愤怒、焦虑还是敌意。
人产生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是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成绩差而沮丧,他就不会想努力学习;如果一个人不为和别人的矛盾而苦恼,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需要调节。所以,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也不要否认或逃避。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性情绪的问题。
参考句式:“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我将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4)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等,才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
参考句式:“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3. 关于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
能否接纳自己是一个人能否具备自信和追求成长的前提,但是,如果一个人止于接纳,他就很难有发展和成长。
(1)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如果一个人能够正视并且接纳自己的弱点,那么,弱点也是有意义的。首先,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至于狂妄自大,并且使我们懂得尊重有相应长处的人;其次,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在自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只要我们能吸取教训,那么,错误就会成为我们的老师。因为,从修正错误中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取长补短。 杨眉的观点是:如果我们的优势是学文,就不要跟潮流去学理。我们可以尽量发挥文科的优势,而不必强迫自己把理科也学得很棒。 但是,作为一个必须得学好数学的学生,不论我们多么喜欢文科,讨厌数学,我们都要把数学学好。此时,我们不能避短,而且也没有可能避短。这时,我们就只能取长补短(取别人数学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同时又要注意扬长补短(扬自己文科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 4. 学会接纳别人
人仅仅对自己接纳是不够的,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循环,就需要与他人合作,而一个不能接纳他人的人,就无法与他人友好合作。 其实,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而无法接纳他人的人也不能接纳自己。
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无法容忍自己的弱点。可是,他内在的生命尊严拒绝接受这一否定。当两者间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出现了投射,即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说成是别人所有的,就成
了别人不能接纳他。
既然别人不能接纳他,他当然就无法接纳别人。这是在人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从不接纳自己到不接纳他人的心理过程。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自我,来推断出他能否接纳别人,也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他人,推断出他是否接纳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习接纳别人入手,尝试着接纳自己。如果接纳别人,尊重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我们在别人对我们的接纳里,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其结果殊途同归。
使别人感到被接纳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
①倾听。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②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③假如你想与之交往,一定要主动。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 ④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
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
【参考文献】
:如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http://wenku.baidu.com/view/34cb821f650e52ea55189889.html?re=view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