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吴起出遇故人
一、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起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二、译文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到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在家)等待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三、重点字词解释
暮:夜晚。
令:派、使、让、命令。
方:才[1]。
之:代词,指老朋友。
俟(sì):等待。
恐:恐怕,担心。
信:讲诚信,守信。
故:旧的,原来的。
食:吃饭。
信:讲诚信,守信。(讲信用,为动词)
止:留住。
求:寻找。
止之食:留故人吃饭。
昔:从前
令:派
故人;老朋友
服:使……信服
欤(yu):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食(si):给……吃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四、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吴起喜好用兵,一心想成就大名。吴起认为战争是一种社会现象,对战争的根源作了论述。这在世界军事史上对战争根源的探索是最早的。当然,吴起这种看法还停留在表面上。《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儒林列传》记吴起在鲁“尝学于曾子”,至魏又拜子夏为师。孔门再传弟子中,出现这样一位与“兵圣”孙子齐名的大军事家,由此对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者对军事的态度和素养很有说明和参考作用。
五、启示
吴起的守信体现了他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告诉人们要以诚待人。小信诚则大信立,要想统治别人,自己要做榜样.
六、练习
1.下列“之” 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起不食待之。(代词)
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代词)
C.故人来,方与之食。 (代词)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连词)
2.翻译
①“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答案:1.D
2.①老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2]2.②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是不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