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陕西省陇县中学 袁小军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 冰哪里去了7学生在冰没有溶化也不会蒸发的事实中会顿 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出发点 悟,找出正确答案——“升华”。(四)激疑质疑,创优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往往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思维,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教学过程创设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 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运用教具、课件、网络资料或做小 试验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 通过“纸片托水”、“纸锅烧开水”、“电磁感应现象”、“摩擦 起电 等小实验和“飞行员手拉子弹”、“阿基米德撬地 中善于对教师、书本、专家的权威性进行质疑、反思,发扬 批判精神,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鼓励创优、创新才能 的发挥。 球”、“海市蜃楼”等有趣问题的探究,突出物理知识的新、 奇、趣、巧、妙、疑的特点,激发情感因素,培养浓厚的学习 兴趣,固化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教学中要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径创设情境, 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氛围之中,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活动集中、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教材中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 题的分析和解决就是所学知识的一次迂移运用,也就是 一次创新,尤其是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学生 发散思维的训练,也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高速公路上“追尾”事故发生的案 例时,将学生带到本地的安成驾校让教师进行了讲解和 二、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 示范,还看了一些事故发生的模拟教学片,让学生认识到 巴甫洛夫曾指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 总结,认识~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 追尾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和其中所内含的运动学知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是学 大。“任何一个物理概念、定理、定律都有一个形成过程, 在教师的设计指导下展现科学研究过程,通过实验探究 掌握它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引导 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 在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与物理知识有 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既让学生认识到物 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 作实践能力方面提供了机会。在学习完电功和电功率一 节内容后,通过探究搞清自己家的电热毯或电饭锅的基 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开展创新学习活动。(一)在探究 性实验中培养提高刨新能力。如在观察“水的沸腾”中培 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学 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发散思维与聚敛思维,发现水沸腾 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的特点。(二)鼓励学 本原理及出现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拆装实验,相互探究认识其原理和构造,讨论使用过程 生用猜想和假设的方法去进行创新探索。牛顿深有感触 地说 “没有大胆地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然后逐步进行分析、逻辑推理、实 验验证等方法去解决,直到满意为止。如:在进行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让学 - 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对家庭成员进行了使用方法的指 导,学生还写出了家用电器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等方面 的小论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与切磋,提高了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如此反复,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会逐步形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教 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 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其次为了验证假设让学生制定计划 与实验设计;最后根据设计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 论证评估等。整个教学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索中 进行,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同时学生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提高。(三)启迪心智,激发灵 感。善于提供条件,使学生达到“愤”、“悱”境界,产生顿 悟、灵感而创新。如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94嵌 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