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是通过解读义务学校校长标准的主题、内涵、意义与实施细则,使校长明白,教育、学校、学习与校长的意义,以及任职资格条件,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专业标准的每一条都蕴藏了丰富的内涵,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标准很全面,很完整,但是,并不等于一个校长在这些标准中都是出色的,而是要让校长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容与职责所在,要求所在,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有方向,有效率。
任何一种理解,都有其时代和思想的背景,记得以前本科函授的时候让我感触深刻的是陶行知的校长观。显而易见,陶行知对校长的理解并非是抽象思辨的结果,而是源于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从事教育改革试验、开展办学实践的内在诉求,因而显得尤为生动、深刻而形象。在陶行知眼中,校长不是特权者,不是政客,校长是学校教员的领袖、学生的领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要——“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校长要成为“学校的灵魂”,就必须做“整个的校长”,必须把“整个的人的中心,只放在一桩主要的事上。”校长不能是“命分式”的“分心的人”,而必须“用整个的心去做整个的校长”。“为个人计,这样可以发展专业的精神,增进职务的效率。为学校计,与其做大人名流的附属机关,不如做一个学者的专心事业。”只有将整个的心投入学校的事业中,才能有学校的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大改革的年代“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就更不难理解了。因为校长的品质、学识、办学理念及管理水平对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着关健性的作用。
抓好制度建设是搞好管理的前提。依我所见,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牢牢把握管理的重点,即教学常规运行和教学质量管理。所以要根据上级的相关要求和本校实际,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并获得广大师生积极拥护和支持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制度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执行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全体教职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加强人文管理,以情感人,多用真情去体谅和关爱教师,真正把教师视为事业上的同志,人生中的知己。
校长的威信很重要,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威信,就没有向心力,没有感召力。但校长的威信不是教师对你权力的屈服,而是对你人格魅力的认同。俗话说为人师表要先正其身,为人领导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第一是自己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第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第三学校的一切事务都要做到民主决策、监督、民主公开,公平公正。
首先是领导班子建设,要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领导班子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要求班子集体要讲干劲、讲协作、讲学习、讲奉献。强调班子成员要有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精神。建立建全领导班子的各种制度,发挥校长在领导班子建设是中的核心、带头作用。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认为校长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教师,同时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校长心中有教师,他就不会拿放大镜来寻找教师身上的不足或缺点,然后拿出来批评。而是当教师犯错误的时候,轻声地与其交流,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校长心中有教师,他就不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在高于教师的地方,在那里发号施令;
就不会认为教师就是自己手下做事的,什么都得听我的,更不会对教师指手划脚,做命令者,而是走进教师当中,把自己融入到教师群体中。把自己也当成一名普通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也就能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发展,与全体教师一起为学校的良性发展而出谋划策,努力拼搏。校长心中有教师,他就会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把教师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努力争取条件来帮助教师解决不好解决的问题,让教师安心工作,从而换来全体教师的尊重。校长心中有教师,就会给教师一个自由、宽松、向上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体会到学校就像家一样温暖,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融洽,把学校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一样来做,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心中永远装着教师,并时时发现教师身上的优点与长处,这样,我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的教师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校园就会变成生态的校园、和谐的校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做到:1.教师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建设;要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崇尚师德。2.是要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每一门学科着重培养打造一两个走得出去的名师,以此来带动全校教师的提高。3.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他们要放手使用,鼓励他们勇挑重担,在实战中增长才干。4.是要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平时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学习外地和他校先进经验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5.改革教师任用制度,采取用人之长、避人所短、人尽其才、量才所用的原则,进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6.强化激励机制,多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并为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作不懈的努力,让教师从中感到归属感,从而稳
定教师队伍,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作为校长必须把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心中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质量进行。校长要把狠抓质量的意识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的自觉行为。首先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就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要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其次要制订科学评价学生方法。要注重有效督促与检查落实。另外,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保证。
“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是校长的坚守。“钱学森之问”是中国的教育之痛,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专章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人才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小学教育能做什么、应做什么?在研究与思考中,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兴趣”上——培养兴趣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兴趣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曾对200多位著名科学家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多数人都是由于对某一领域的问题有强烈兴趣,才导致忘我乃至疯狂地工作,直至成功。
为什么中国教育60多年出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学者研究指出:因为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兴趣上是失败的。我们的学科精英不是为兴趣来读书的,是为着其他目的而来的,一旦目的达到了,早把什么语文、数学扔到九霄云外,所以我们的人才走不远。培养卓越的人才,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着力,而且兴趣培养越早越好、越广泛越好。
学校的一切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会动脑,能动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创造性思维,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高昂的斗志,永不言弃,以创新的思考去迎接未来。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境界决定了学校的境界,因此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作为校长就是要“站在学校门口,面向全世界”,善于捕捉代表时代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思想、新观念,就是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并善于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教育的问题,能够预见教育的未来,能够以自己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去影响和改造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
一个成功的校长应具有专深与广博的知识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为此,作为校长必须勤于学习,促进自身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及时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精于思考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总结是领导者提高认识的过程,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所以校长要亲自进行全校性的总结和专题总结。总之,要当好一名校长就要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校的工作当中去,永不满足,不断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