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JIAO LUNYU职教论语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历史基础与发展趋势研究 口蒋旋新 摘 要: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新时期)发展历史阶段。目前,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 育体系构建与发展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薄弱环节和亟需解决的问题,面临理论科学化、体制法制化、功能 一体化、形式多样化、办学特色化、资源社会化的新趋势。 关键词:职业教育;历史;现状;趋势 作者简介:蒋旋新(1949一),男,江苏常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 教育管理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7—0085—03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集时间(现 震.休戚相依.有着不解之缘。因此,人们习惯地称 代)、空间(本土)、属性(职教)和本质(育人)于一身 现代职业教育是工业社会之“子”。十九世纪初,诞 的有机系统.具有深广的社会背景、鲜明的中国特 生于1917年的“中华职教社”.标志我国近现代职 色、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必然的历史趋向。 业教育进入了历史的萌芽阶段.开启了我国实业教 一、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反思 育发展的新阶段。旋即l918年,我国职业教育先驱 从历史的视阈看.我国职业教育发端早于其他 黄炎培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 教育,经历了古代、现代和当代(新时期)的历史发 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催生了一批中等技术学校和为 展阶段.而且有起点无终点.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 数不多的职工学校相继破土萌发 但旧中国社会经 教育体系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济发展缓慢.工业落后.依然严重束缚了职业教育 (一)古代职业教育端倪 发展。 职业教育自古以来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历朝 f三)当代职业教育探索 历代都非常重视,国家举办为主、民间举办为辅是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职业教育拂去历史的尘 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途径 在漫长曲折的历 埃.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上获得了新生.进入 史发展演进中.古代职业教育从远古原始社会以农 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发展的黄金季节 适应新中国社 牧为主的简单粗陋生产劳动技能和手工艺技能模仿 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当代职业教育尤其中等职 与口授相传.到奴隶社会伴随阶级形成社会分化出 业教育在建国后的前十七年里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现“学在官府”式官方教育和社会下层“百工”式劳动 建立了千余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探索了一 技能训练.到封建社会“科举制”形成和“艺徒制”推 条多样化、有质量、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 行以及专门职业教育与管理机构创立.始终在为当 造就了一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优秀人才和工程师 在 时代培养所需人才 发展中的古代职业教育带有鲜 这基础上.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逐步得到 明的政治色彩和浓重的_丁具主义倾向 由于推行职 确立 然而.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这种良好的发展局 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决策者意识和行为.具有强制 面未能继续.在“文革”一场历史劫难中遭到了致命 性,运用行政的权力,集中国家力量,总结推广来自 的损伤 民间的创造、发明和职业教育经验.使得职业教育技 (四)新时期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术在全国得以推广.有效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尤其是 初步形成 古代职业教育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 新时期改革开放使职业教育走上了复兴、改 点。凸显出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成为我国古代职 革和发展之路.“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 业教育的端倪和雏形.并为近现代职业教育脱颖而 期”,…形成了第二个发展黄金时节 新时期.尤 出作了必要的理论铺垫和实践准备 其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强势扶持推动 (二)近现代职业教育萌芽 下,中等职业教育逐步走向回暖复苏。“至目前中 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兴衰沉浮风 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已达到800万人.在校生 雨同舟.尤其与我国工业的起步成长发展同步共 规模21O0万人.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 高等职 职教 ̄/2010.7 85 职教论语ZHIJIAO LUNYU 业教育快速崛起,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体系 完善标志性的成果。现有院校1147所.占据“半 实践、重技术轻素质、重继承轻创新、重学历轻培训 的倾向,游离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专业设 置缺乏长期规划,易受市场经济的驱动而追求短期 效应,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 陈旧落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仍较薄弱。近年来. 人才市场出现的“技工荒”.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 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今年达到280 多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一半以上。目前.覆 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基本形成.各种形 式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达到了1亿多人次”f21.向着 “初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 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 体系”目标,迈出了历史的新步伐.展示出良好发 匮乏问题,正是对职业教育模式与质量的严峻追问 与挑战。这些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就难以成为培 养数以千万计富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和 展的新态势 但职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跻身于教育 领域,自形成迄今也只有百余年历史 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透析 目前.我国尚处在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的初级阶段.面临着社会经济快速发 展、人民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与自身快速可持续 发展的双重压力和挑战 (一)任务繁重。基础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 以及《职业教育法》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的强势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进入了历 史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要办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 育。但目前基础仍较薄弱,竞争能力脆弱。发展还不 稳定.较其他教育有明显的差距:总量上还不能满 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与举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 职业教育地位极不相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无论 数量与质量都不够.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相 距甚远。 f二)体制单一.活力不足 职业教育的模式与体制是多种多样的 世界许 多发达国家或以企业办学为主体的市场模式、或以 国家政府为办学主体的行政模式和多元化合作办 学模式等。都是从自身国度的实际出发而形成.体 现了职业教育的适切性、灵活性和实效性。而我国 职业教育受多种历史因素的影响.除少数民办职业 教育外。基本属于单一色的行政办学模式 在这种 体制下.职业教育投资主要依靠政府单一渠道.而 企业对兴办职业教育十分冷淡.缺乏应有的社会责 任感.学校也因无自主灵活办学权限而严重挫伤办 学的积极性,致使办学缺乏生机活力,走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步履维艰。体 制问题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模式陈旧,质量欠佳 职业教育是解决劳动者的生计就业问题与促 进社会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 审视目前 职业教育.无论教育模式与质量。都不能适应上述 两方面的需要: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尚未完全摆脱 传统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束缚。存在着重理论轻 86职教论坛,20lO.7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 (四)资源不足。生态失衡 和谐的生态系统.是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就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 资源总量与布局还不够完善。宏观上.东西部两极 落差悬殊,布局不均.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 角、珠三角、渤海湾”等职业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发 展较快,而西部包括东北部特别是边远经济欠发达 地区较为薄弱,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极不适应: 中观上,高职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而作为职业教 育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虽有回暖起色但仍然是薄 弱环节;微观上,连年来。各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持续 扩大,但教育资源不足、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师生比 偏高、教师中“双师型”师资紧缺、教学质量亟待提 高、科研科技开发基础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就 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且各部分资源配置和相互结合 度、适应度和协调度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这些 不仅造成了职业教育内部生态系统紊乱和结构失 衡而引发病态.而且直接影响着未来可持续健康发 展。 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趋势展望 2l世纪。科技El新月异。经济波澜跌宕.人才 竞争激烈.职业流变频繁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态势 (一)理论科学化 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将进入一个理性的时代。贯 彻科学发展观。标志着这一时代的到来。所谓“科学 化”。是广义的概念,具体包括系统性、规律性、先导 性与应用性等内容。一是系统性。要求从系统论的 纬度深入探索职业教育宏观层面与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生态双向互动规律和微观层面自身内在组织 结构、运行模式包括途径和方法等,从理论到实践 构建我国职业教育特色化现代化发展的新体系:二 是规律性 要义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 规律,更要合乎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关键是要结 合中国的实际.构建与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惟此,才能使我国职业教育走上自主创新可 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三是先导性。发展是硬道理。 但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定是缺乏方向的危险旅 程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 稳步发展.需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在探索未来发展 战略与策略和破解发展中面临的困惑和难题等方 面.始终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四是应用性。实 践是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所在。强调 应用性.就是要强化实践价值在职业教学中的中心 地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 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的教育方向.走产学研结合的 办学道路 (二)体制法制化 体制与法制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在职业教育 系统中却是不可分隔的。因为只有两者和谐统一, 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方可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发展 的轨道。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瑞典 等)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在 不同的历史阶段.都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和法规.产生了重要社 会影响。如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等。历史证明, 发展职业教育.不能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 支撑和保障。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 政府为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化办学的中国特色现 代职业教育体制和相关制度.是构建和发展中国 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职 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教育体制、学制、 教育政策法规和教育管理行为规范及运行机制等 方面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和制度,同时切实加强 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以法治校”、“依法治教”,必 能更有效地协调、约束和规范各行为主体,保障与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功能一体化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集教学、科 研、生产和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并作用于外部环 境对象所产生各种有效影响的完整系统 “它的作 用是使经济、社会和个人都受益,是造福平民的崇 高事业。它能促进消除贫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 展。”[3]面向当今科技经济社会高新化、综合化、网络 化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加强 功能一体化建设.关键是加强综合化与和谐化发 展。首先是综合化。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 功能的规划与建设上改变以往单一封闭的格局.构 建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培训为主体、以应用性 科技开发与社会服务为两翼、职前教育与职后培 训、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相互衔接、彼 此支撑和协调发展的新体系 以“一体两翼”式综合 化发展推进一体化建设进程.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 力 当前一是要全面理解并正确推进“一体化”发 展.保持各功能的协调发展:二是在目前乃至今后 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应坚持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ZHIJIAO LUNYU职教论语 为基本功能定位.不能偏离这一方向。其次是和谐 化 包括与社会发展和谐和自身各功能因素的和 谐 前者的决定因素是要找准自己的服务与发展定 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自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的整体规划中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强化教育 功能.既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使无业 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后者的关键在于内在各功 能因子要优化整合、协调发展,形成和谐互动促进 增效的有效体制和机制.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发展新局面。 (四)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态势。中 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亦必然走向并融人多元 化发展大潮。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运 行机制和现行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J及现代市 场体系还不相适应.以行政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弊端 凸显 如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和生产的衔接 缺乏紧密结合 就业市场上“有市无人或有人无市” 的尴尬令人深思 加大制度改革的力度,推进教育 教学改革的深度.形成政府统筹、以企业为主体、教 育机构、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势在必行 既要凸显行政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 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 要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社会宏观背 景.对系统内部各层次结构和资源配置加以合理调 整优化整合:另外还要统筹协调好与基础教育、成 人教育等的关系。如此。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才能形成既独立自主发展、层次结构合理,又与 基础教育、成人教育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的多元开 放、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机制和职业教育网络。 (五)办学特色化 特色即内涵、质量,也是生命力。这里主要指职 业教育定位、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化。我国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不仅需要 一批高、精、尖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 能够参与一线生产的具有较宽的文化基础知识、较 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知-iP, ̄能的不同层次的 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服务宗旨与方式、人才培养类型与特色上。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实用操作层面的技术工人 和初中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则主要培养适应产业 结构高移、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 技术技能型人才 他们不仅要有合理的科学文化知 识、突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 思想品质和身心素质 我国职业教育在“优先发展 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程中.应(下转第91页) 职教论坛,2O10.7 87 ZHIJIAO LUNYU海外纵览 生来说.学院内部职业指导服务网络的服务为主, 愿者的协助.但远远不足以应对这个矛盾。另外,就 是教师队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管 外部职业指导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为辅。如前所 述.学院内部的职业指导服务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机 构和其他学生服务部门或项目、职业类课程提供交 理 上述问题的出现.最终将导致职业指导实效的降 低.影响社区学院的声誉和 1二商业合作的积极性。D2] 相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 工作.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指导服务网络还是有许 多可借鉴的亮点.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因此, 我们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当汲取其精华、摒弃其糟 粕.以期改善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促进 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www.aacc.nche.edu/AboutCC/Pages/fastfacts.aspx. 【2】匡瑛著,石伟平主编.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0). 叉服务 社区学院的职业指导机构与外界职能机 构,在政策的指引下,开展不同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合作.构建覆盖全美的职业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充 分共享美国职业指导资源.对职业指导过程及结果 相互监督 …1 第三个特点.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指导讲 求实用。更注重实效。因此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 分利用至关重要。这主要体现在各类学校、不同年 级职业指导的衔接、充分利用与工商业、民间协会 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同服务机构分工明确、专 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丰富的实现途径、积极 拓展经费来源等方面.尤其重视对企业资源的充分 利用.建立稳固的就业和实习基地、提供兼职职业 【3】徐琦.美国社区学院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01). [4]Grubb,W.Norton.“Getting into the World”: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 Community College[R].ED455880,2001,(06). 类或职业指导教师等。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社区学院的部分优势开始转化成了令人头痛的困 【5】徐琦.美国社区学院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o1). 『61马克.波普.美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职业指导员 境:如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多元化,特别是社区学 院的招生范围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后.就形成对 其工作人员的数量需求、专业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巨 大挑战。然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聘用的社区学 的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03). [7】【8】赵燕.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05). [9]BY CC TIMES,Published November 1 8,2009.www.aacc. nche.edu. 院的大部分校长、管理层、资深教师都即将退休,使 得本来就已短缺的专职师资雪上加霜:经济危机导 致社会对职业指导服务需求激增.更是加剧了职业 指导服务供需方之间的矛盾。虽然学生得到职业指 【10]BY CCrl1lMES,Published October l2,2007.www.aace.nche. edu. [1 1]Grubb,W.Norton.“Getting into the wod d.,:Guidance and Counseling in Community College[R].ED455880,2001,(06). [12]http://www.ccp.edu/site/currenff,2007-07-12. 导服务之前需要提前预约.且需在面谈之前明白并 准备自身的问题所在.服务过程中有兼职顾问或志 (上接第87页)始终坚守职教定位。责任编辑韩云鹏 明确自身职责. 为导向.走产教(学、研)结合的道路”,通过人才培 实施错位竞争战略.扬长避短。不断强化自己的办 养与科技服务等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经济功 能:三是企业要把职业教育视为“企业眼中的教育” 和“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框 架中积极支持参与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 动力资源: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支持职业 教育,为职业教育创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学特色优势.在坚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的 同时.密切关注人才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 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大力提升综合素 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技术型人才 在未来的发展 中,“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 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受到 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5】这也是衡量中国特色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指标 (六)资源社会化 【l】黄尧.中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新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7,(27):30. 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和实用性专业人才.教育 投资成本与资源配置的要求与标准相对较高.单靠 政府投入与学校自筹是远远不够的 改变资源配置 【2】周济.走中国特色职教改革之路[J】.中国农村教育,2008, (3):4. [3]欧阳河,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6:19. 方式,拓宽投融资途径。走教育社会化发展道路.成 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教育经费与 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当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5】刘春生,马振华.职业教育的“中国特色”问题[J】.教育研 究,2006,(5):74. 是继续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 支持;二是职业教育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 责任编辑刘扬军 职教论坛/2O10.7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