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山西中医2014年1月第30卷第1期 SHANXI J 0F TCM Jan.2014 Vo1.30 No.1 ・随 笔・ 从“扶正祛邪"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微生态调治 秦再文曹慧萍 指导龚枚 摘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时,在发挥杀菌或抑菌的治疗作用e_ ̄l-,导致的肠道茵群失 调,引起AAD的发生。针对肠道微生态失衡这一发病的关键病理环节,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从中医经典理论“扶正祛邪”的视角切入探讨AAD的微生态调治。 关键词:抗生素;腹泻;扶正祛邪 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56(2014)01—0060—02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作为开放式腔道存在大量微生物,正常情况下益生菌和致 病菌处于相对稳定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当需要治疗或预 防感染不得不使用抗生素,尤其在长期或大量使用时,由 AAD)系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即 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 泻…。据WHO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 于抗生素在杀灭或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使双歧杆 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既削弱了机体对肠 球菌、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抵抗力,也为这些条件致 素类药物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国外的30%,新生儿 科住院抗生素使用率更高达100%_2 J。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作为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突出表现之一,国内外研究报道 病菌的增殖创造了条件,使之成为过剩菌,破坏了人体肠 道微生态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引起抗 5%一30%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早期或治疗结束后的2 个月内发生AAD ,老年患者可高达40%E4]。笔者试从 中医扶正祛邪理论探讨AAD的微生态调治。 1 AAD中医学认识 1.1正虚邪实,脾虚湿盛是AAD核心病机:祖国医学认 为,脾虚湿盛是AAD关键病机。抗生素在中医学中属“苦 寒泻火”之品,长期、大量或者不合理使用,变生“药邪”,易 生素相关性腹泻。杨雪松等 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 现状评价中指出,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引起腹泻的原因及发 病机制不尽相同,但主要为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胃肠 蠕动加快及肠道黏膜损害,其中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导 致的菌群失调是AAD的主要发病机制。 2.2微生态防治是AAD治疗的前沿:肠道菌群失调为腹 耗伤中焦阳气而致脾胃虚损。而脾乃阳明燥土,主运化水 湿和水谷精微,位属中焦,主升清,乃清浊升降之枢纽,如 泻主要致病因素,腹泻和菌群失调二者互为因果关系,治 疗中应重视恢复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防治是指采用综 若脾气亏虚,失于健运,清阳不升,则水谷不化,内生湿浊, 继而水谷不分,津液糟粕并趋一窍而下,发为泄泻,诚如 合性手段,通过促进生理性细菌菌群的恢复、建立和稳定, 来实现对有害细菌种群的控制,以减少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的易位,控制和减少内源性感染的发生。益生菌的微生态 《景岳全书》中所言:“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故AAD 病位在中焦脾胃,其病性属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乃脾虚与 制剂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和肠屏障,阻止了肠毒素与小肠 上皮细胞黏附并且调整小肠内环境,能预防和治疗抗生素 湿盛,二者有主次之分,脾虚亦有气虚、阳虚之别,而湿邪 又有积久化热之转归,皆属本病之变化。 相关性腹泻 。目前以双歧杆菌、枯草杆菌、乳酸杆菌为 主肠道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AAD的防治,取得肯定 的临床疗效。沈丹… 用美常安联合整肠生治疗抗生素相 1.2 AAD调治关键在扶正祛邪,健脾除湿:《内经》日:“虚 者补之”,故凡治泄泻,须先健中焦脾胃,使水邪不泛滥。 然而,仅扶正健脾则湿无从去,而仅燥湿则脾虚更甚,故临 床治疗,应扶正祛邪并施,才能正复邪去。在其治法理论 关性腹泻,临床有效率达86.5%;唐运香等 使用金双歧 联合思密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总 有效率高达92.73%。 指导下,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的调理和治疗 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李春颖 用七味白术散 3从中医“扶正祛邪”论AAD微生态调治 加味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总有效率达90%;李洪莲 J 用参苓白术散配合饮食调理治疗d,Jk脾胃虚弱泄泻,治愈 率达到95.2%;刘明兰 用实脾饮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 3.1从“正邪”理论认识AAD发病的关键因素:中医学将 一切致病因素称为邪气,而一身之气相对于邪气的称谓即 为正气,具有抗邪、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素问遗篇・ 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篇》 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这种“正邪交争”的发 病理论在AAD发病时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变化中可以得到 泻,总有效率高达95%。 2西医对AAD肠道微生态的认识 2.1微生态失衡是AAD发病之本:现代医学认为,消化道 作者简介:秦再文(1985~),男,在读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 大学(四川610072);曹慧萍,单位同第一作者。 生动体现。肠道内微生物群处于正常的种类、数量、分布 等秩序,益生菌占优势并能发挥其应有的生理作用,就属 “正气存内”,可使机体处于健康状态;若由(下转第62页) ・62・ 山西中医2014年1月第3O卷第1期 SHANXI J OF TCM Jan.2014 Vo1.30 No.1 4讨论 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护理原则制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 护理措施并予以实施 ]。通过对用药、起居、膳食等生活 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好发部位为腰4、腰5、骶1等椎 方面的护理,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 间盘。好发于青壮年。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感受寒湿、受 参考文献: 潮,气滞血瘀,跌打外伤 损伤经脉气血;肝肾亏虚,先天禀 [1]吴素清.循环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 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而发生膜部肌力减弱,在椎间隙压 志,2010,26(4):270. 力突然升高的情况下可致髓核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大 [2]汤均其.谈中医优质护理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护士, 多数人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 。其治疗原理并 2012,11(上旬):31—33. 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问盘组织恢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问盘组 [3] 王大雪.浅谈中医整体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0 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神经根的压 (3):314—315. 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 [4] 吴继萍.中医护理学模式在瘘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神 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0,5(2):97—101. 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随着现代医学 [5]祝海波,穆欣,王东梅,等.辨证施护对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 模式和人民健康观念的转变,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自然 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1):49— 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相吻 5O. 合 J,中医护理受到了患者的肯定。中医护理模式的精髓 [6] 李平,牟善芳,刘淑婧,等.中医护理模式内涵及现状[J]. 是辨证施护 J。近年来随着中医护理的发展和构建,我院 护理学杂志,2011,26(12):87—89. 对此病进行辨证施护模式工作,给以个性化的辨证施护, (收稿日期:2013—10—28) 即针对不同个体,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 本文编辑:李艳萍 (上接第6o页) 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种群在 N Ensl J Med,2002,346(5):334—339. 微生态系统中比例失调、分布异常,益生菌大量减少,条件 [2]林三仁.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致病菌明显增殖、易位而“邪气内生”,导致肠道正常消化、 社,2011:2. 吸收功能异常,产生腹泻等AAD的疾病表现,则“正气虚” [3]Bishara J,Bloch Y,Garty M,et a1.Antimicrobila resistance of 而“邪气盛”而发病。 clostrdium dififcile isolates intertiary medical center。Israel『J . 3.2以“扶正祛邪”论治AAD微生态失衡:基于以上肠道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2006,54(2):141. 菌群失调的中医正邪理论观点,现代医学采用微生态制剂调 [4]Wistrom J,Norrbvy SR,Mvlre EB,et 1a.Frequency of antibiot— ic——associated diarrhea in 2462 antibiotic—-treated hospitalize 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治疗AAD与中医学从“扶正祛邪”角度 patients:a prospecaive study[J].Antimicrob Chemoter,2001 出治也恰有相似相通之处。补充益生菌就如中医之 (47):43—50. “扶正”,通过补充益生菌间接或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直接 [5] 李春颖.七昧白术散加味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抑制致病菌增殖,则类似中医之“祛邪”。而诸多医家在治 [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5):292—293. 疗AAD的临床实践中,紧扣“脾虚湿盛”之病机,或补脾气 [6] 王天平.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或温睥阳,或淡渗利湿或苦燥除湿,选方用药有所不同,统而 【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3):143. 言之,均是基于“扶正祛邪”的治法理论指导,且均取得了较 [7]刘明兰,张志明.实脾饮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6O例临床 好临床疗效。目前,中医药调治AAD微生态失衡的作用环 观察[J].中医药学报,2009,37(5):98—99. 节和作用机理仍没有完全明确,或增强机体免疫,或补充益 [8]杨雪松.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现状评价[J].中国医院用 生菌生长繁殖所需物质,抑或是直接抑制或杀灭条件致病 药评价与分析,2007,7(6):406—408. 菌,同样达到了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而泻止病复的效果。 [9] 卢林,刘伦翠,海艳洁,等.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对脾虚湿盛泄 4结语 泻患者肠道及舌部微生态影响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 报,2008,29(4):27—29. 随着微生态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各 [1O]刘瑾,刘吉勇.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J J. 种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疗效也得到一定的 山东医药,2011,51(35):102—103. 肯定。但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尚 [1 1] 沈丹.美常安联合整肠生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 无微生态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的系统描述;尚没有一种微生 观察[J].中国药师,2011,14(2):237—238. 态制剂长期在肠道定植;免疫缺陷或抑制的患者使用益生 [12] 唐运香,汪靖.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 菌的安全性,尚无确切结论 。中医药治疗尽管取得了一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 定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的环节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 学版),2011,8(1):158—159. 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直接更明确的依据。 [13]张翠珍,周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 参考文献: 信息,2010,24(10):45—46. [1] Bartlett JG.Clinical practice antibiotic—aa aeiated diarrheaf J]. (收稿日期:2013—06—10) 本文编辑:王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