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减法法则,会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思想,通过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加法之后,来进一步研究有理数的减法,在引入负数之后学生对减法运算已经不再单纯的知道是小学学过的减法,而意识到负数在减法运算中的作用,就会对有理数的减法感到不再陌生,学习起来结合实际问题是相对容易的,难点是减法转化成加法的过程。 重点、难点:
重点:是运用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要注意两个步骤:一: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二: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 难点:理解法则,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法为加法.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学习中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2+(+9);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1-5=6.谁能把11-5=6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1)-(+5)=+6
师:计算:(+11)+(-5)得多少呢?
生:(+11)+(-5)=+6.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1)-(+5)=+11+(-5).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5),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5).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1)-(-5).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5)相
加会得到-11,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6即:(-6)+(-5)=-11,所以(-11)-(-6)=-5.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1)+(+5). 生:(-11)+(+5)=-6.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1)-(-5)=(-11)+(+5).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5)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5).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
a-b=a+(-b)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统一成为加法,减数要变成它的相反数.(2)此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 4.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 (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3-7; 例2 计算(1)9.2-(-1.8); (2)8-(-1.5)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三)反馈与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 (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1.2-5 (4) 4.7-9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请学生回答。.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1-6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五)当堂练习
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 3,4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