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复习---山水诗(王维)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6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复习---山水诗(王维) 安乡一中 龚德国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6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复习---山水诗(王维)

一. 答题要素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描写了什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么景 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了什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么情感 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创设了什么意境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表现手法 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③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语言风格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二.温故知新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三.课外迁移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答: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答:

四.高考链接

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柴门。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3)诗的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第三联“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

(4)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

2.(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2003年高考试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016年新课标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复习---山水诗(王维)

二. 答题要素 描写了什么景 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创设了什么意境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远近、明暗、俯仰、绘形、绘声、绘色。 ②描写景物的技巧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点面表现手法 结合、虚实相生(化虚为实)、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拟人 ③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语言风格 二.温故知新 阅读理解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颔联与颈联中的“直”和“圆”两字用得精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一下。

直和圆精当而形象地写出了孤烟与落日的形状,两相对应,极富立体感;并把它们臵于一个广袤的边塞空间中,营造了一种阔大、雄浑而又苍凉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出塞后的孤寂。 三.课外迁移训练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饷东菑zī。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答: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答: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四.高考链接

1.(20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柴门。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3)诗的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第三联“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颔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以“鹤巢松树遍”来反衬“人访荜门稀”,不仅描写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还隐隐含有人比鸟势利、人不如鸟的意味。

第三联风景如画:嫩绿的新竹上有一层薄薄的新粉,更加显示出其勃勃的生机。残荷如衣着鲜艳的采莲女,褪下残破的红衣,换上翠绿的靓妆,依然风姿绰约,风韵不减!第三联由于作者观察细腻,写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残荷的特点来写,敷色鲜艳,比拟动人。 (4)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此诗主要写山居幽静闲雅的生活和傍晚美丽动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2.(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3.(2007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

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4.(2003年高考试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是“咽”和“冷”(指出诗眼——步骤一)。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就词语和句子本身分析——步骤二)。

“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就全诗意境情感分析——步骤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