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班级学生的数量较多,且都有各自的性格,成长轨迹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班级中,就难免会在班级中出现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是消极的,如果教师处理得当,就会引发一连串的积极效应。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并非是在专业课堂上学来的,而是根据教师的经验以及能力决定的。本文将主要探讨在处理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注意的十项原则,总结当下学校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并且提出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突发事件;处理原则;处理策略 引言:
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会存在不同的突发事件,由于学生的个性、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家庭氛围而产生突发事件。在课后的突发事件中,通常可以由班主任处理,而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就需要由教师完成。而各科教师的处理态度,将直接决定学生对教师的态度,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各科教师以及班主任必须要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一、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十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在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时,教师必须要抱着教育学生的心态处理突发事件,无论处理方式是温柔还是严厉,都必须要起到教育的效果,要最大程度的避免学生因为教师的处理方式产生负面心理。 (二)目的性原则
突发事件发生后,教师要第一时间挖掘突发事件的原因,明确处理突发事件的目的,既不能仅仅就事论事,也不能小题大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如此处理”突发事件。 (三)客观性原则
在部分学生之间产生的突发事件中,教师要尽量保持客观理性,即便事件的源头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要进行严格的教育,让学生明白是自己做错了,并且不是靠学习成绩就能完全抹去自己犯下的错误。 (四)针对性原则
教师应当明确事情的发生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之后,再着手解决。针对不同的发生原因以及不同的后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不能所有突发事件都用同一种解决方案,切忌“一刀切”的处理模式。 (五)启发性原则
在课堂上,学生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学生更像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探寻知识,学习知识。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教师也要考虑到一着点,处理方式留有“余地”,让学生来解决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六)有效性原则
教育的关键在于“育”,突发事件造成的后果大多数是消极的,但是,经过处理,往往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教师就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挖掘突发事件中可能存在的教育内容,切忌武断处理。 (七)一致性原则
所谓的一致性,就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考虑到学生、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方面因素,为学生构建一致性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八)可接受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在这次事件中得到了帮助[1]。在处理突发事件后,教师往往会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让学明白突发事件的实质。因此,在事后教育阶段,教师就要依循学生的接收能力,为学生展开教育,保障学生能够切实的得到好处。 (九)因材施教原则
在部分学生引发的突发事件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应偏激,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以及成长规律进行相应的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师的教育内容,而非当做一种压力。 (十)冷处理原则
所谓的冷处理原则,并非是教师对突发事件持以冷漠态度,而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确保自己足够冷静,在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再探寻事件的处理方案。对于一些影响较为紧急的突发事件,教师也要第一时间停止事件造成的损害,而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 (一)冲突事件
冲突事件的主体较多,学生、教师都可以作为冲突事件的主体。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成长历程也各不相同,在校园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并形成暴力事件。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暴力事件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但是不同于过去的教育理念,当下教师逐渐开始注重学生的人格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为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想,有效减少了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师生之间的冲突较少,不同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无论什么样的教师,学生都会对教师抱以敬畏之心,冲撞、顶撞教师的情况较少,而随着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深入认识,教育模式也逐渐得到改善,让师生之间的气氛愈加和谐。 (二)学习事件
学习事件不同于冲突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学习而诱发的事件,例如考试作弊等事件都属于学习事件。学习事件的诱发原因多来自于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导致的。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学生人格素养的教育,并且积极的开创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仍然无法跳出应试教育的桎梏,仍然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为了取得优良的成绩而选择作弊这种方式,希望能够走捷径。
学习事件不仅只有学生的事件,还有教师的教育事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难免会忽略部分学生的感受,让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乏味。尤其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愿意拿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格魅力以及处事风格。
(三)财务事件
财务事件较为特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学校中,难免会发生金钱丢失或窃取等情况。目前的教师处理这类问题都会尽量公平,但是这一类问题的处理也不宜大张旗鼓,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仅仅是因为小额失窃就毁掉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四)情绪事件
情绪事件是指当事人的不良情绪诱发的事件,其中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冲突与暴力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抑郁症问题比比皆是,但是伴随着家长以及教师对教育的认知逐渐深入,在学生群体中,抑郁症学生逐渐减少。但是,情绪事件并非仅仅是解决抑郁症就可以完全消除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坏消息,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无法让学生保持冷静。而教师对于学生情绪这方面的关注也较为欠缺,不能在课堂上或者日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学生的消极情绪,并加以开导,直到事件发生时,才着手开导学生的消极情绪。
三、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一般策略 (一)道德育人
育人是班级发展的立足点,坚持以道德育人才能让各种突发时间在真正意义上的发挥积极影响[2]。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首先要明确认识到的,班级并非独立的X年X班,而是学生所处的这个环境中,所有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只有囊括了所有人,才能称之为班集体,教师要依循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根据学生们的成长规律找寻相应的处理模式,并且积极的鼓励学生共同解决突发事件,而非教师或者学生独自解决。其次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对于一些影响较轻的突发事件,可以完全交由学生处理,在学生处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进行制止即可。最后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突发事件并非是一个趁机休息的机会,而是一个彰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勇于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处理当中。教师可以在事后为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学生予以夸奖,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突然晕厥,教师就要及时组织几名学生将其搀扶至医护室,并且随同学生前往,在确保学生完全交由医护人员处理之后,再回到班级组织班级几率继续上课。对于在医务室的同学,教师也要组织学习小组为他开展补习,促进班级的团结。 (二)以学生为主要立场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然会存在立场问题,也就是最大限度维护谁的利益。为了更好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利益为立场找寻处理方式[3]。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教师要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会对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影响,随后考虑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会有失公允,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展开教育与处理措施。 无论突发事件有多么严重,影响有多大,都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成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无论学生的行为多么恶劣,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心智仍然处于未成熟的阶段,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学校中,某个学生突然对他身边的学生实施暴力行为,教师在及时制止之后,要仔细询问学生动手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两个人的观点冲突而产生的暴力行为,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观点的分析,循序渐进的讲解正确观点中的逻辑,先让学生明白无论自己的观点是对是错,都可以通过和平的交流解决。同时,学生往往不会重视一时的冲突,教师也可以把握学生的这个特点,开导被施暴的同学,避免两个学生之间心存芥蒂。而整个过程,都要在一个私密的空间内,以确保两个学生不会因为他人的目光而羞愧过头。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避免学生因为过于激动做出不可逆转的伤害自己的行为。 (三)法理情三方面分析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教师首先要根据法律规定判定突发事件的恶劣程度[4]。从不违法,到违法,再到犯罪,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采取不同于的处理方式。同时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要避免自己做出一些违法事件(例如体罚等)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 在学生犯错时,教师的教育也要合理,避免自己的教育逻辑不通顺[5]。部分教师在学生犯错后,主观的认为是某一个学生的错,而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批评教育,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失公允,而且无法切实的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
最后,就是要辅之以情,在对学生展开教学的过程汇总,一定要符合实际,避免说一些不切实际的空话,尽量避免例如“未来没人会帮你”这样的话,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无法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构建。 (四)及时到位、程序正当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做出反应,尽量避免拖延,第一时间终止突发事件的影响。不仅如此,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反应,是亢奋还是失望,根据学生的反应,保障突发事件能够顺利解决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解决方式。 结束语:
在学校中,突发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将取决于教师的处理方式。如果教师的处理方式能够依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个性,那么突发事件就会展现其积极的影响,反之则展现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学校里,教师就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以便于突发事件发生后,找到良好的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徐皓.小学新手教师课堂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国超群.某高校学生因病猝死事件的应急处置[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3]张朋龙.浅谈高校大学生疾病突发事件的启示——基于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2:192-193.
[4]周子淇.三招提升年轻班主任应对班级突发事件的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9,08:103.
[5]孙建蕊.保定市涞水S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研究及策略构建[D].河北大学,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