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 王群芳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庆幸的是,人类是一个高度智慧的群体。它通过“教育”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选择性地传递有益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文明。因此对于今天出现的环境危机,“教育”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从心灵深处唤醒人们去热爱自然。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和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一、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学校作为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教育课程,“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各学科知识中。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小学各科教材中有很多涉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有的篇目直切环保主题,如第四册美术《变废为宝》和《分类垃圾桶》,都是以废物利用、保护环境为主题内容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对垃圾所造成的环境危害有一定的了解,我告诉学生:长期堆放的垃圾在发酵、分解、腐烂后,滋生蚊蝇、鼠类,产生有害气体、有机废液,传播疾病,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垃圾堆还侵占了大量土地,同时还造成了更大范围的农田污染。学生对垃圾危害有了了解,也盟发了对生活垃圾再利用的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像第四册语文《泉水》一课,我在讲解过程中,也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地球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幸福感。讲到第四册品德与生活《纸从哪里来》和《保护森林,节约用纸》时,师生们共同得出了结论:纸的
1
发明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等环境问题,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生活做起,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正如澳大利亚教育家亚瑟·卢卡斯认为的: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 二、展主题活动,加深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意识的同时,我们通过开展小队、班级,甚至全校师生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如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我又组织学生开展了《救救地球》的主题活动,以科技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家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扮演各种角色、废物回收、环保小制作、调查研究以及攒写文章,深刻地揭示了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通过参与整个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保持环境整洁,维护环境现状,人人有责任,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活动期间,在校园、市场、街头、村庄,学生们自觉地开展“从我、从现在、从身边、从小事做起”的各种“洁、齐、美”活动,向身边的同学及家长们宣传环保的意义,保护城市绿化建设,为争创文明城市出一分力量,使他们个个成为“环保小卫士”,人人争当绿化保卫者,用自己的双手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添新的色彩。 三、 实施课题研究,提高环保意识
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再次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同学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着手制订研究的计划,准备研究的材料,依靠小组分工合作的精神,拟订了工作方案,到图书馆、网上查找文献资料,把从名著、专著、教科书、科普读物、报纸、期刊、年鉴等方面找到的环保资料进行分析,制定社会调查问卷。
2、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公园、社区、苗圃等实践基地等,仔细观察,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3、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通过可触、可闻、可见的实践行动,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2
四、 结合家庭社区,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的环保教育,学校是主渠道,每个家庭、各个社区或部门单位也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各方面协同努力,学校的环保教育成果才能巩固,即实现环保意识真正、持久地深入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启蒙教育在家庭,家长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乱扔纸屑,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节约用水,不食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攀折小树,不随便摘花,不践踏草坪等等。如果再经学校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可能成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环保教育也需要全民参与,通过环保、新闻媒介、居民社区及执法等各单位有关环保的组织、宣传和执法活动,才能全面提高社会全员的环保意识,并有实际行动。如环保部门、居民社区及新闻媒介等选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全国植树周”等特殊活动日开展集中宣传、组织活动及对违法行为的暴光和严格执法,或不限于形式和时间社区组织的“告别不文明、不卫生文艺演出”等。随着全民环保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有了重视环保、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感染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整个民族的环保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娃娃抓起,让环保意识注入每个孩子的心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与共享吧!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