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来源:尚车旅游网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牛立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第一

中学英语组

2008-9-12

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追赶新课改的脚步

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师来说,如今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可以这样认为,勤奋耕耘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是肩挑重担的栋梁型人才,他们对教学驾轻就熟,学子更是桃李满园。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转换角色,从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走下来,走近学生、走进社会、走近生活,直面改革。囿于认识的偏差,对以往的教学管理自有一套的教师似乎经历着更加严酷的脱变过程。

新课改需要教师具有怎样的思想理念和业务素质,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以下几点谈些自己粗浅的看法,欲与同行商榷。

一、更新理念:

课改伊始,我们的脑海里不断充斥着新理念、新方法,这些方法、理念与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教学思想有很多相悖的地方。固有的认识和方法又系统、全面、长期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起着强大的约束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能否理解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将会影响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在新课改面前,我们无奈的发现,自己既不能像青年教师那样很快接受新鲜事物而显得如鱼得水,也不能像老教师那样因久历风雨而显得气定神闲。

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改变旧教育理念成为我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整合我们的教育思想中的认知结构,在实施新课改时就可能产生不知所措的情况,一步被动,将给我们带来步步被动。

那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相关学科的新课程标准,将给我们的思想转变找到一个契机。

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检索自己的观念与新课程所需求的教育理念有多少差距,增强转变的紧迫感,积极克服在转变中所带来的不适应心理,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去积极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走好课改的第一步。

二、提高素养

素养的字面意义是指平素的修养。做为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呢?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自然不会忘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教诲,“何为学高”,可以理解为渊博的常识:“何为身正”,则是指良好的品行吧。是不是可以说,一名教师具备了学识和品行

就够了?我认为,这只是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非传授知识本身,注重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而非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和缺乏整合的旧课程体系,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收集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而非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改革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可见,教师作为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者,其自身素质成为关键。今天教师的本领恐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实际工作中,教师的素质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需要知识,不仅需要精深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并且有运用知识的智慧。信息社会,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如果说,知识经济的到来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必须,信息化将为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发展提供全新的方式和理念。

三、整合知识

多教师都具备本学科的丰富专业知识,如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仅靠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老师滔滔不绝,旁征博引地用语言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而受教的学生却昏昏欲睡,预梦周公,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

熟不知声讯时代,学生的生活早已从单一的书本发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书报、影视、社区活动、国内外大事无所不包,孩子们见多识广,照本宣科显然已不能满足孩子求知的

欲望。

一位老师上六年级语文课《牛郎织女》。当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完这篇经叶圣陶先生整理润色的课文时,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①仙女在湖中洗澡,牛郎作为男子从旁偷看,属不属于流氓行为?

②牛郎不光偷看洗澡,还将织女衣服抱走藏起来,合不合法?

③牛郎所处封建社会,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草草结婚,合不合情理?

④织女究竟看中了牛郎什么?

这些问题涉及历史、民俗、法律知识,甚至道德准则以及价值取向。如果老师只强调此文是神话故事,而不用丰富的知识去削除故事可能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感情观念,那么只掌握文章内容、思想内涵、写作方法、字词句式,也早已背离了设置此文的初衷。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现象,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有机统一,实现目标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进一步促进课程综合化发展。

对一堂课来说,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首古诗词、一道教学公式、一个金属符号、一段历史背景,作为教师,职责所在,我们无法对学生说不,那么,教师在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知识面应向相关学科甚至边缘学科辐射,以备不时之需。

四、追求艺术

提到艺术,很多人马上联想到歌舞表演和美术作品。实际上,艺术形式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每个学科的课堂教学。

我们发现,很多老师身上带着学科不同而形成的外在气质,如语文老师的儒雅激情,数学老师的干练,英语老师的开放与浪漫,音乐老师的张扬,美术老师的个性。但学科间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如何艺术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将是一堂课是否被学生愉快接受的关键,这和学科不同并不冲突。

一堂好课需要优美的语言、精心的课堂设计、亲切民主的师生关系,但更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营造美的氛围,学生“就会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在你教的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所期望达到的美育效果自然不在话下了。

我们向往,教师的职业有一天会像医生或其它专业人员一样,不可替代。那么,追求精湛的教学艺术,将是值得我们毕生努力的事业。

知识具科学性,但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惟美,美不离真,两者并不矛盾。

五、走近学生

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到,课程的对象和实施者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体”,把学生看作生命体,学生就不会是一张由老师描绘图画的白纸。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不再是一个同步的思维过程,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思

维过程,不同学生沿着不同的学习路径,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同的结果。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带着以往的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来到课堂,课堂成为各种信息传递的场所。

在知识权威、教师中心已走下神坛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效果已越来越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他这个人,只有心灵才能呼唤心灵,只有人格才能赢得人格。

六、注重教研

教师中有句行话:教而不研则浅。

在推行课改过程中,从开始的困惑到深入思考,从照抄模仿表面的形式到深入探索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寻求探索实现新课程发展目标和方法,广大教师仍然不遗余力,上下求索。

课程改革没有终点,中年教师应以知识更新为主,充分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注重教研结合,从传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教研不能以阅读别人文章形成一点肤浅感觉为出发点,而应以教学实践为主,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感觉,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众多的公开课研讨课中吸取营养,找出差距和可行的办法。

长路漫漫,教育科研才是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极佳“路径”。因为无论从那个角度分析,我们都很难否认,教师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让“事实”来揭示教学中规律性的东西,早一点从传统教学中突围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要抓住课程改革的三个重要核心:

增加互动、重视过程、推崇整合。

并善于总结反思研究,就一定能在实践中取得宝贵经验和可喜成果,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呼唤开放的新型教师。一位名师说:追求等于支点,努力等于杠杆,只要持之以恒,谁都可以撬动地球。让我们在各自岗位上不懈努力,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牛立

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第一中学英语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