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散文诗《捉迷藏》分析与研讨

散文诗《捉迷藏》分析与研讨

来源:尚车旅游网


散文诗《捉迷藏》分析与研讨

教材分析:幼儿散文诗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自由,短小精悍、文情并茂,语言凝炼、生动,情境优美,贴近幼儿生活。散文诗《捉迷藏》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作品,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全诗成三段体,第一部分描写的是躲藏前的规则和动作,凸出“静悄悄”;第二部分是颜色宝宝的相应躲藏,诗中“**颜色躲在**里”句式反复出现,易于孩子们进行学习和运用,同时蕴涵着颜色间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是太阳的捉,找到颜色宝宝时兴奋无比,情感到达高潮。 目标:

1. 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拟人的表现方法,感受散文诗有趣生动的意境。学习词:静悄悄。

2. 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句式“XX躲在XX里”,初步尝试仿编。

3.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和恰当的语气表现诗歌,在游戏中感受捉迷藏的快乐。 l 研讨与调整

第 1 页 共 3 页

本次研讨,我们共经历了三次磨课和研讨,边研讨边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次研讨的基本步骤:谈话导入——欣赏理解诗歌(一次配乐完整朗诵,了解题目、大意;第二次借助多媒体朗诵,借助格式图重点学习句式“**颜色躲在**里”)——仿编创造——游戏结束 问题:1.散文诗挖掘还不够深入,诗中的太阳、黑夜及捉迷藏过程蕴含的白天与黑夜的联系及“为什么**色躲在**里”,颜色间的对应也存在着内在联系,颜色相同,不容易被发现。

2.欣赏、感受不够。如静悄悄、“哇 ,一下子都被找到了” 发现后的喜悦、兴奋之情等。

3.仿编部分占得时间过长,第一课时,重在欣赏、感受。用纸片颜色代表自己是什么颜色宝宝?幼儿角色转换较弱,而且影响了后面的游戏环节。

第二次研讨的基本步骤:游戏,体验快乐,激发兴趣,初步感受捉迷藏——欣赏感受散文诗(第一次教师配乐朗诵,幼儿初步欣赏;第二次多媒体放映,重点解决颜色躲在哪里?为什么;第三次借助格式图感受学习散文诗,体验静悄悄;第四次师幼合作完整朗诵散文诗)——仿编(本次仿编幼儿借助身上衣服的颜色)——游戏

问题:1.前后两次游戏的设置单纯是为了游戏而游戏,为散文诗的欣赏感受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如何将游戏与散文更好地结合,为其服务。

2.格式图中的文字过多,怎样有效图文结合帮助孩子感受、理解。

第 2 页 共 3 页

3.不仅注重语气语调来表现幼儿对散文诗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利用动作、表情等多感官体验、表现。

4. 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和递进性,及适当、合理的小结。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