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全国卷Ⅰ14.答:不畏困难,敢于向命运抗争,用意:突出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和人的顽强意志。解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察对所举事例的理解。
15.(1)答:大西北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顽强会让人经受历练而变的坚强。 (2)答:南方的环境过于温和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和磨难意志。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文意的理解,须结合全文思考。
16.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解析: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17.答:以戈壁石来代表大西北将自己对大西北的感情浓缩于对一块戈壁石的感情上,以 小见大,深化主旨。解析:本题较难,需体会作者对大西北的感情并将其与对戈壁石的喜爱综合在一起。
全国卷II 14.答: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15.答:“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16.答: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上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17.答: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北京卷19.(4分)
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评分参考】要点一: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要点二: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 忆、美好的梦想。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 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洞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 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评分参考】要点一: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
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要点二:浸润着深沉情感的;要点三:鲜活、流动、有生命的要点四: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沉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沉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沉水)的记忆里。【评分参考】要点一: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沉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沉水上)要点二: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沉水)的记忆里;答对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天津卷
18.美丽/纤弱 稚嫩/顽强 不怕困难/充满活力 19.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20.浩歌的境界:宏大壮丽的生命形态,轰轰烈烈、激荡人心。 寂寞的境界:纤小柔弱的生命形态,默默无闻、自强不息。 相同点:二者都是生命的奇观,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 安徽卷
14.答案:①风拂炊烟图 ②风吹莲荡图 ③风摇树木图
15.答案:①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②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③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16.答案: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③对朴实而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④对故乡纯朴的风格人情的赞美。⑤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17.答案:第二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句,运用拟人句,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馨、亲切。(举出“摇头摆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赏析,均可)第五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句,运用排比,描绘风中动人景象,使读者感受到风中勃勃生机。(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赏析,也可)
福建卷12、这里用了比喻,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13、(1)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2)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遗憾。 1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辽宁卷 17、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2分)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2分) 18、感伤(感伤之情)→ 感动(温馨之情)→ 感奋(激昂之情)答对1层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
19、运用了对比手法、拟人手法、比喻手法。通过冷暖对比突出了炉火带给人的温馨之感。文中“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炉火像“明眸”等拟人、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炉火的喜爱之情,表现出炉火对作者的特殊意义。
20、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21、不是。文章有怀旧情感,但并非全文主旨。文章主旨是艺术地揭示了“炉火” 带给人的温暖与活力、希望与勇气,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8四川卷14.(4分):“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2分)表达了作者感伤怀旧的情绪和浓郁的乡愁情结。(2分)
15.(6分)概括(2分):①冬雪皎白,薄冰试步;②春天温柔,生机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阳辉煌;④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4分)①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②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16.(1)(2分)指春天来了,什刹海的水充满了春意。(2)(2分)指夜晚的什刹海很关,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17.(8分)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达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和思乡之情,因而写什刹海的篇幅比较多。
山东卷
19.(4分)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20.(4分)第一个是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 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21.(5分)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22. 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08重庆卷
14、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15、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
16、时间在钟表时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17、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08全国卷II
14、①作者独自住在一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每点2分)15、(1)(2分)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2)(2分)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16、(6分)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17、(8分)(1)(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
以心灵的慰藉。(2)(4分)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2分)
08福建卷
11.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12.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闻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06(全国卷1)
14、①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5、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6、①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17、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第①点4分,每答对一句给1分;答对第②点给2分。
06(全国卷2)
14、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15、(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他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
16、母体——绵绵土——故乡
17、(1)对绵绵土的回忆,寄托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乡古老习俗的怀念。 (2)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抒写,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讲述了生命与母体、人与故土之间难以割舍的精神、情感联系,表达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05(全国卷二)
14.①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 ②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
答对一处给3分。意思对即可。
15.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短促”、“寒冷”、“风沙漫天”、“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五点即给6分。
16.故都(北京)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答对“故都(北京)的解放”,给2分;答对“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点,对前途不再迷茫”,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馨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像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与“梦”的关系,给4分,分析出“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的效果,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05全国卷(三)
14.(4分)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应该是国际上最好的文学作品,张家界则是世界上最美的山水风景。
15.(6分)有三个方面:①山峰的形态;②峰顶的松柏;③山壑山涧的气象。
16.(4分)①文章第五段对倒金字塔状岩峰的描写,采用了“乍读……”、“再读……”、“反复吟味……”的形式,反映出张家界风景的百看不厌。②“读”、“吟味”等词语表明张家界风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17.(8分)(1)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2)①“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或“尽显其超尘拔俗的风姿”,或“山影如魅,森森 然似欲探手攫人”等。②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05全国卷1
14.“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 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15.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在;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欲扬先抑,突出下文的“一日的春光”。
16、作者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海棠虽然无香,但她浅红淡白,绿叶掩映,色彩宜人,秾纤适中,充满生机。
17、(1)“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
(2)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
山东卷
19.(4分)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20.(4分)第一个是指记忆中留下的对野外黑暗很深的难以忘怀的感触。第二个是指身居 闹市与朋友之中却感到无靠无助的心境。
21.(5分)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22. 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08全国卷II
14、①作者独自住在一阴森凄苦的大院里。②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京城一片黑暗。(每点2分)
15.(1)①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②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2)①表明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马缨花无论何时都充满生机;②就像作者喜悦幸福的心情。
16.(6分)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 17.(8分)
(1)(4分)①“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 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②“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③“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4分)①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②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2分)
08福建卷
11.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
12.风从外在看,有温暖的春风,凉爽的夏风,气爽的秋风,寒冷的冬风。它是随着四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时时在重新雕塑着一个新的世界。风从本质看,不变的是,它有情,磊落坦荡,敢爱敢怒;它更有骨,心高气豪,义无反顾,颇有英雄气度。
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闻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衰”,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是大自然的雕塑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