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小主题《身体真有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动,感受活动使我们的身体更灵活。对于自己的身体,幼儿一直充满着兴趣。围绕主题目标我们开展了“拷贝不走样”、“运动员俱乐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与非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基本结构有所了解、开始对身体动作变化充满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所在我又设计了活动《会动的身体》,重点是让孩子用记录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动作。 实录:
在活动过程中,我先请幼儿酝酿一个最满意的动作,并在前面大胆的表演出来。在孩子们一个个展现自己的肢体动作的时候,我用照相机拍了下来。然后我请他们把自己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还简单的提了一个要求:记录的动作要让别人一看就清楚。
幼儿兴致勃勃的开始动手记录了,有的还小声的商量着。我一一的走过去看孩子们记录的情况:蔡雨湘埋头认真的记录着,可是那画面上的是一些背景图,有花,有草,有太阳;再走过去看看谢长平,画面上还要漂亮,多了一个人物,那人物的手是下垂在两边的,脚也就站立着;又看看别的孩子,画面上都是以背景为主,根本没有我预想的那样,记录自己刚才的动作。
这时,我意识到他们不是在记录了,于是我示意他们先停下来,举起一位孩子的记录单,对大家说:这个小朋友的画面真漂亮,可是老师找来找去却没有看见他刚才在前面表演的那个动作,你们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呢?你们设计的动作能不能够让老师一看就可以看清楚动作呢?很多的孩子开始思考了,也发现了问题,于是问我:老师,可不可以重新画在反面呢?我点点头。他们新的记录开始了,看见的是他们刚才表演的那个动作渐渐清晰起来。 分析:
由于幼儿对于画画中的要求比较印象深刻,因此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把画画的要求和记录的要求混淆了,使得在记录的过程中偏离了最初的预定目标和任务情况。另外,可能是提供的材料出现了问题,我提供的是油画棒,幼儿一看见就条件反射为画画。 反思:
当幼儿的活动偏离目标时,教师的目的就是及时的介入,调整幼儿的记录,完成今天的任务。此时只有教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幼儿才会按预定的目标进行。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幼儿也能够更投入。
益智区的安全及伤害说明 案例
案例一:早饭后,选活动区时,乐乐和豆豆为争抢自己喜欢的活 动,单手搬着椅子,跑着到桌子旁,结果两个人撞在了一起。
案例二:因为每种玩具数量有限,王志睿和郭智博之间出现了争抢 玩具现象。
案例三:为快速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刘彦博不小心把头磕到了柜子
案例四:周奕衡把玩具掉在了桌子下面,在捡玩具时,不小心头磕到了桌子腿上。
案例五:刘彦博小朋友喜欢咬玩具,有时还会把较小的玩具放进嘴里。
分析与措施分析
1.班里的幼儿都喜欢去益智区玩,因为那里有他们喜爱的玩具,还可以跟好伙伴一起游戏。但是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他们自主游戏的能力不强,玩的时候容易自顾自地玩,缺乏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2.益智区里,幼儿的座位之间距离太近,材料的数量投放也不足以满足每名幼儿的需要 措施
1.调整活动区布局,检查材料的安全性、适宜性,便于幼儿安全操作 2.加强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保证能观察到活动区的每一名幼儿,观
察幼儿是否喜欢、有没有兴趣一直探索下去,观察他们都在怎样玩,然后适时地进行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3.活动前,教师要讲好规则,并随时观察 4.对玩具材料定期检查、消毒 二、益智区的伤害说明伤害预见 1.插片玩具较小,幼儿易放入口中。 2.玩具数量有限,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 3.在取放玩具时,容易磕碰到桌椅。 4.活动区前,搬椅子时易出现争抢的问题。
5.幼儿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很可能会出现自己或他人因踩到玩具而摔倒 伤害面对
1.如果幼儿受到伤害,及时请保健医查看幼儿的伤情。
2.如果伤势不严重,只是皮肤有些微红,请保健医进行简单处理即可;如果伤势严重,要及时将幼儿送到医院治疗。3.安抚幼儿的情绪,然后再询问事情的详细经过伤害补救
引导幼儿讨论,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受伤,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做,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2.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
3.每次玩玩具前,引导幼儿说一说在益智区活动的规则及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