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26 韩乾 2012011152
石油: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一种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石油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物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可见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这里,我想谈一谈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其利用现状。
在谈到中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世界石油的分布情况: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而西半球占了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再回到中国,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从资源深度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80%集中分布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 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从地理环境分布看,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有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
在这里列举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油田,胜利油田: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吉林油田: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目前,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而东南亚诸国一直掠夺的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据悉,中国对南海勘察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千米,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2.2亿吨,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的石油总储量就快要200亿吨,是世界上尚待开辟的大型油藏,此中有一半以上的储量散布在应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经初步估量,全部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本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气凑集中间之一,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
由上述资料可见,中国的石油总资源量并不少,但中国每天消费石油1021.6万桶,每天
进口石油600万桶。然而我们都知道,中国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归根到底是我们不能够很好的开采我们丰富的石油资源,技术不够。但是石油开采绝非易事,实际有句话说得很准确:“上天难入地更难”。地下的石油因为深埋藏在1000多米以下,甚至更深的地层当中,石油就储存在这里,石油储存在孔隙当中,就像海绵当中浸的那些水。孔隙有的大小就像绒毛,有的比绒毛还要细,可以想象把它采出来很难。
有些石油的埋藏深度大概在1000米左右,开采起来难度更大。但油田能够持续的高产、稳产,核心就是要靠自主创新的石油开采技术。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油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
据悉,采油技术有三步:一次采油是靠地层本身的天然能力,相当于把油顶出来的,采油率很低,当天然能量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就靠往油层中注水,提高地层的压力,通过提高压力,相当于把油从地层中用水挤出来,这是二次采油。采油率在40%左右。目前中国正在推广应用的技术叫三次采油,主要向地层注入聚合物进一步提高油层的采油率,相当于把油洗出来,靠化学药剂把油洗出来。 应该说,中国石油方面攻关的重点就是不断的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使更多的原油能够采出来。据统计,如果大庆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国内的一个玉门油田,如果要提高5个百分点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克拉玛依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是中国石油科研的重中之重。 除了石油开采技术之外,还要考虑到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如海洋石油开采方面需要权衡成本和效益之间的矛盾关系。浅海采油的成本是陆地采油成本的5倍,深海采油成本是浅海采油成本的5倍。
另外还要考虑到开采的先后顺序。渤海与南海、东海之间就要重新确立关系。一般而言,在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应该首先开采难度较大、对环境污染小的油田。难度较大的南海、东海应该优先开发,好采的渤海油田可以往后放一放。如同之前发生的渤海溢油事件就已向我们提了醒,这不是如何要求赔偿这样简单,中国需要自问:在渤海大规模开发油田是否值得?在生态上,渤海异常脆弱。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原副厅长王诗成曾经表示,目前渤海有油气井1700多口,石油平台180多个,石油开发污染成为侵袭海洋生态环境的重大隐患。近十年来,因渤海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仅\"十五\"期间,山东海域发生重大溢油事故10多起,造成损失20多亿。所以,石油开采价值再大,也大不过渤海的生态价值。也正如国务院提出要严控沿海重化工项目,保护渤海生态,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此外,作为中国的内海,渤海可谓是最安全的战略腹地,这里发现的石油都应该看成是最好的石油战略储备。
最后一点不是太令人满意的地方在于中国的三大石油巨头在海外勘探,却只将1/12的海外权益原油运回中国,同时又极力在近海拼命开采油气资源。从企业出发也许是合理的,但在石油战略上则存在问题,必须予以制止。 最终分析结论:
中国石油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的石油资源不足,使得我们现在需要严重依赖石油进口。从利用现状方面分析:中国石油的开采技术还比不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开采深海地下的石油比较困难,同时中国还应该从生态与石油战略储备的角度考虑,将精力集中到尚存国际争议的地区。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石油 和讯新闻:《中国石油现状》 财经网:《中国石油进口》 人民网:《石油是如何开采出来的》
《2010-2015年中国石油开采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