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作者:张立斌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践性很强,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怎样实现化学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诱学”可以作为高中化学课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教学艺术的殿堂前进。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就化学反思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反思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79
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在教学过程不断反思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向教学艺术的殿堂前进。每一节高效的课堂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中积累起来的。本文结合课堂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考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反思得出以下几点见解。
案例重现:铁是过渡元素,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铁的重要化合物 首次上课情景描述:
师:大家回顾前面我们学习钠和铝的重要化合物时的学习次序是怎样的? 生:先学习氧化物,再学习氢氧化物。
师:很好,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次序与前面是一致的。 1. 铁的氧化物
师:这里有三种化学物质依次为 FeO、Fe2O3、Fe3O4请学生们分别观察三种物质的颜色及状态?
生:由观察可知FeO为黑色粉末,Fe2O3为红棕色粉末,Fe3O4为黑色固体。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请同学们分别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两滴管纯净水待用,然后分别将上述三种物质依次加入到试管中,观测三种物质的溶解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得出的结论分别是FeO不溶于水,Fe2O3不溶于水,Fe3O4不溶于水。
师:各位同学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中三种物质有个俗名:FeO为铁红,Fe2O3为磁性氧化铁红,Fe3O4为磁性氧化铁,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验证三种物质与酸反应的现象?
生:经过实验得出与酸反应 Fe++2H+ Fe2++H2O FeO+2H+ Fe2++H2O Fe2O3+6H+ 2Fe3++3H2O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三种物质均与强酸发生反应。三种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会应用于制备红色油漆和涂料、炼铁等。
总结: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3O4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可以看作是FeO·Fe2O3,但Fe3O4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2. 铁的氢氧化物
师:根据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铁应该有哪些氢氧化物? 生:有Fe(OH)2和Fe(OH)3。
师:根本所学,请问同学们考虑可溶性氢氧化物包括哪些?
生:常见的可溶性氢氧化物为KOH、NaOH、NH4OH、Ba(OH)2。 师:那么请同学判定Fe(OH)2和Fe(OH)3在水中的溶解性? 生:由此推断Fe(OH)2和Fe(OH)3分别不溶于水。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其实Fe(OH)2和Fe(OH)3分别不溶于水,其中Fe(OH)2在水中为白色絮状沉淀, Fe(OH)3在水中为红棕色沉淀,而且Fe(OH)2在水中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Fe(OH)3,其现象为Fe(OH)2白色絮状沉淀先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棕色沉淀。 反思:
以上是我在上一届班级的讲课方法,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抱着好奇的心里,但是很多现象都是直接讲给学生的,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没有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有些学生课堂很认真,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兴趣不大,觉得枯燥乏味,他们感觉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类似半文科性质,要求记忆的内容太多。学生们就是一个“倾听者”,照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这样的课堂不是我想要的课堂,个别学生心理会厌烦情绪,这种课堂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原本非常有乐趣的化学课堂变成了一种枯燥的记忆性类似文科性质的课堂,认真反思后,在下一届的学生中,笔者对上述课堂内容的教授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法。 反思后的课堂情景描述: 铁的氢氧化物
师:每小组取三支试管分别命名为试管1,试管2,试管3称取一定量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装入三支试管中待用,用滴管向试管1中滴加少量FeCl2溶液观测,用滴管向试管2滴加少量FeCl3溶液观测现象?
生:试管1和试管2中均出现红褐色沉淀。
师:用长滴管取FeCl2溶液,然后将滴管的尖端插入试管3的液面以下,然后滴加FeCl2溶液,观测现象?
生:液面以下先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然后逐渐变成灰绿色沉淀,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那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当FeCl2溶液以不同滴加方式滴加到装有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试管1和试管3中时,会出现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
生:首先确定不管哪种方法滴加均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估计跟空气接触有关,可能亚铁离子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铁离子所致。
师:同学们的观测能力和分析能力非常好,其实就是亚铁离子在空气中被氧化成铁离子所致,当以第一种方法在试管上方滴加FeCl2溶液时,生成的Fe(OH)2因为不稳定,它会迅速被空气中的O2氧化稳定的Fe(OH)3,所以观测到的现象直接就是生成红褐色沉淀,而以第二种方法滴加FeCl2溶液时,因为是在液面以下滴加,所以FeCl2与空气中氧气隔绝,它首先生成了Fe(OH)2白色絮状沉淀,又因为分子是不停运动的,生成的Fe(OH)2马上就会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极易被氧化,所以才会出现同学们观测到的现象,首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然后逐渐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反应的方程式为:Fe(OH)2+O2+2H2O 4Fe(OH)3 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的内容大部分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得出实验结论,课堂整体接受效果不错, 由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结论的能力等等。 结论: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灵活的学科,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现在所学的都是前人的成果,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得出的结论,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高考改革方向的变动,教学大纲的不断变动,更体现了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全方面发现的人才,优秀的人才。 那么结合化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化学课应该把课堂变成一个大舞台,让学生在课堂实验中学习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考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既传授了很好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这门学科活起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张立斌 (1982-),男,硕士研究生,从事纳米纤维的研究,任教于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国际部。 参考文献:
[1] 陈二雷.化学课堂教学反思在“思之有物”[J].现代阅读,2012(7). [2] 王纪春.加强教学反思 构建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2012(9).
[3] 许可容. 浅谈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学科教育,2012(3).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通辽第五中学国际部 028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