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洪洞大槐树文化中心设计心得

洪洞大槐树文化中心设计心得

来源:尚车旅游网
• 14 •

第44卷第5期

2 0 1 8 年 2 月 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4 No. 5Feb. 2018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5-0014-03

洪洞大槐树文化中心设计心得

郑敏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在大槐树文化中心设计过程中,通过深入了解、分析、挖掘山西古城、院落、民居的特点及精神实质,并融合现代建筑的表

现手法,力求营造出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又现代、开放的文化中心,以丰富洪洞县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关键词:文化中心,民居,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2.4

文献标识码:A

基地主要的人流来自北面的玉峰街、西面的洪洞大道以及东 边的城市支路。沿玉峰街垂直方向将基地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 边设置文化广场,东边为建筑主体。

根据要求,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设置两个,分别在基地东南角 和西南角,临近出入口的地方均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并设置临 时地面停车场。车行流线全部在基地南侧,并与车市道路连接。 西侧的广场为人行主要入口,与建筑的斜坡衔接形成连续的行为 路线,基地北侧,东侧均可进入场地。

场地做到人车分流,人流、车流都有各自独立的系统和行动 区域,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安全可靠。

消防车道在建筑四周形成环形消防车道。

基地内广场景观及建筑主体景观为两大景观中心,并通过建 筑的坡道进行延续,形成主要景观轴线。

广场中心的水景更增添了整个场地的灵性、趣味。

建筑内分割成的庭院亦单独各自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院落景 观,大中有小,小中见大,为建筑增添了几分情趣。

在建筑四周配合绿化以及具有地方文化的雕塑。

1工程概况

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的大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资源 丰富,民俗风情绚烂,是山西省的文物重点和旅游大县。

洪洞县文化中心及广场项目是洪洞县委、县政府2011年城 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点工程,也是洪洞现代化建 设和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9.86万m2。项目 建成将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提高城 市规划建设水平。

基地地处洪洞县城东部地区,位于玉峰街与洪洞大道相交处 东南角,玉峰街、洪洞大道及北环街都是洪洞县的城市主要干道, 基地东边为支路宽30 m。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区位环境十 分优越。

设计总建筑面积71 939 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51 824 m2, 地下建筑面积20 115 m2。

2设计指导思想

充分满足洪洞县文化中心及广场项目的使用要求,从可持续

3.2设计构思

建筑是文脉传承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全国明朝前的古建筑中

有70%是在山西的,设计由此入手,对基地的文脉特点展开分析。

山西以“大院”“晋商”而闻名,山西传统建筑以院落式空间为 基础,如乔家大院、藏家庄园等的平面格局,以传统四合院为基本

发展的角度着手,使其在使用功能方面更科学、更现代、更舒适和 更加人性化。

合理组织好总图布局,使洪洞县文化中心及广场项目各功能 区的分区合理,流线清晰,并能更好的符合洪洞县的长远规划。

注重建筑造型设计,使文化中心与洪洞县整体环境相协调, 元素,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和混合,和四合院的以房间围合

但又能彰显其独特个性,使其成为地域的亮点。同时结合室外环

院落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这也是建筑作为载体对中国古代伦理

境合理规划市民活动广场、停车场、绿化等功能,将建筑、环境与 学与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但是山西院落又在此基础上衍 历史文脉及市民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生变化,既强调中轴对称的布局又在其中融入一些开放自由的布 局方式,这样的手法使建筑的平面更加丰富、空间更多变化。晋 商阅历丰富、思想开明,以至山西传统建筑与其他四合院等传统 古建筑相比,等级森严的规矩、礼数较少,且晋商见多识广,足迹 遍布全国乃至更远,因此他们建宅会融和、采纳各地民居、建筑艺

3建筑设计

3.1 总平面布置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洪洞县文化中心及广场。本工程建设场 地为三级场地。总用地面积9. 86万m2,总建筑面积71 939 m2。

Xie Fei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culptures investigation in the memorial hall of the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 the article typically analyzes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visiting lines, landscape around and the view point, trying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and deficiency of the sculptures layout from an architectural perspective.Key words : memorial public space, sculptures layout, visiting line, landscape

收稿日期=2017-12-05

作者简介:郑敏(1983-),女,工程师

A sculptures layout case study of the memorial

hall of the victims in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

第44卷第5期2 0 1 8年2月

郑敏:洪洞大槐树文化中心设计心得

• 15 •

术的精华,从而导致山西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通过对山西民居、院落的文脉归纳、提取总结出:城一墙一 轴一巷一院一庭。

大槐树文化中心地处洪洞这个文化大县且本身就是一个功能

集合体,它包含1 200座主剧场,900人演艺中心、博物展览馆、图 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及老年活动中心、地下超市、停车库及休闲广 场等多项功能组合。每个功能体相对独立却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 相互联系。如何合理组织流线、布局空间,将这些不同功能的建筑 体块组织起来,使其既能强调历史文脉与风格化的建筑特征,又能 有效地组织建筑的多个功能,使其在使用时更方便、更有层次、更 加相辅相成,使不同年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其中活动、 观览、使用时都能感受到各得其所的自在。且整个建筑要能充分 的展现其现代感、科技感,展现时代风貌,又能用科学的手法处理 好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解决交通、空间、环境、人的行为等各种问 题,改善城市形象便成为设计的关键。

山西古城、大院,围合、封闭,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安全、 规整、含蓄内敛的特性(见图1)。

图1城的意向

对城墙形态的破坏,是现代建筑对公共空间中开敞、交流的需 求(见图2)。

对称轴线进行扭转变形并向广场方向展开,插入大台阶与城

市空间交相呼应,建筑与城市的对话框(见图3)。

图3轴的衍生

“街巷”穿插于建筑中,自然地将体块有机的划分,每个部分

既相互独立又相对联通,同时也使平台的层次更加丰富(见图4)。

将不同功能根据其使用性质布置在已划分好的区域内,每个 功能区域又相对独立形成各自的围合,就好像古代“院落”的抽象 形态(见图5)。

每个“院落”的体块中,根据其各自功能创造开放、半开放的 庭院空间,使其更好的与自然环境接触,满足人们对“庭”的需求, 对交往的渴望(见图6)。

图6庭的引入

强调历史与文脉及风格化的建筑特征,建筑设计具有明确的 城,墙,轴,巷,院,庭。这些传统的规划建筑控制元素被有机地运 用在大槐树文化中心的设计当中。在建筑的立面设计和景观设计 中,具有传统文化设计的浮雕也被运用其中,更加彰显洪洞文化底蕴的深厚。

建筑物功能复杂,流线众多,但是在这些控制元素的运用之 下,具有极强的整体感。建筑外墙用材和形态具有城墙的意向,从 而使得建筑具有了地标效应。

建筑物中间的室外大台阶综合了交通,演艺,景观,展示功能, 气势磅礴,引人入胜。市民可以从这里到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 馆,大剧院以及活动中心。更有外围的城墙环绕建筑物,与中心大 台阶相辅相成,有机地连接了各个不同标髙的屋顶平台及绿化空

间。使得建筑物的屋顶花园与大型的中心广场具有了内在的关联 性,相互观赏,相互增色。

中心大台阶有水景设计,从大槐树的雕塑脚下,一路跌落至广 场连接处,象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把大台阶和中心广场 有力地连接在一'起。

中心大广场的设计凸显了寻根文化,广场主要区域平整,有利 于大型民俗文化的室外表演,可以容纳数万人集聚。两侧以绿化

为主,中式园林穿插其中,极强地烘托了传统文化的氛围(如图7

所示)。

图7大槐树文化中心鸟職图

图8大槐树文化中心立面效果图

• 16 •

第44卷第5期

2 0 1 8 年 2 月 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44 No. 5Feb. 2018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8) 05-0016-02

建筑施工图消防设计及竣工验收存在问题分析

秦凯

(晋城市建筑设计院,山西晋城048000)

摘要:在对建筑施工图消防设计及竣工验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建筑

施工图消防设计及竣工验收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保障。关键词:建筑施工图,消防设计,竣工验收

中图分类号:TU712.5

文献标识码:A

物的防火间距、建筑物与消防登高场地的间距,设计及审查人员 应该确保设计图纸的规范性,明确标注上述信息,同时,在设计消 防救援窗时,应该尽量方便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施救,因此室

〇引言

建筑施工图的消防设计,设计到多个模块的设计,比如说建 筑总平面设计、建筑平面疏散、给排水设计、强弱电设计、暖通防

需要考虑 排烟设计等,其综合性较强,需要各个专业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 外最好是满足消防车荷载的硬质铺地。在平面设计中,

防火门窗、疏散通道宽度、疏散距离等问题,有些设 才能够确保整体施工图设计符合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 到防火构造、

将楼梯首层通向大厅视为安全标准,或者 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而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需要做好验收工作, 计人员存在认知误区,

在设置扩大楼梯封闭间时没有采用防火分隔 确保整体建筑消防系统质量达标[1]。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飞速 是不熟悉设计规范,发展,但是建筑质量管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比如说在建筑消 防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环节,都存在较多的问题,施工过程不符 合消防设计规范,竣工验收不够严格,导致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无 法达到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标准,必须予以改进。

措施,这些都是错误设计的范例,必须要进行改正,严格按照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2]。

1.2 防排烟设计

在防排烟设计中,自然通风和机械排烟都能够促进室内排 烟。一般情况下,会尽量采用设置窗户等方式促进自然通风,这 样能够节省成本。在自然排风中,窗户的通风面积与排风效率紧密联系,在施工图设计时,应该明晰通风面积这个概念的含义,并

>■«:

1建筑施工图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总平面布置及平面设计

在总平面布置中,存在有时未明确标注新建工程与周边建筑

1.1

>«:

3.3 平面布局色调以灰、米黄色为主,外灰内白,外部灰色外墙上以不规则小洞

内敛,内部米黄色外墙上则以相对开放 功能布局以立体延伸的大台阶为中心,以横向平台为骨架, 窗体现山西风格的围合、

交流与开放。外立面不规则 布局各大功能体块,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功能分区。六大功能 整齐的条窗来体现山西文化的严谨、使整个建筑庄重不古板、 中,中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会议中心可属于“动区”, 折线又为文化中心加上了现代的色彩,

开放不空当,更好的诠释了文化纪念性建筑的特点 布置于建筑前端,其中会议演艺中心可属于“动区”,布置于建筑 现代不浮躁、

前端,其中会议演艺中心人流较大,布置于近停车场和前广场,便 (见图8)。于人流集散;老年活动中心则根据使用人群的特征将主入口设于 一层。科技馆、图书馆、博物展览馆划分为“静区”,布置于建筑后 端,主入口设置于二、三层且在不同标高上设置休闲平台。3.4 立面设计

山西建筑外部形象往往高大、质朴、厚重,其原因一方面是山 西离京城相对较远,封建礼治对建筑层数的约束较少;二是晋商 富足的资本可使他们有能力建造如此气派的建筑;且山西自古多 战事,因此山西传统建筑是十分注重防御性能的,所以很多大院 墙体厚实,少有装饰,宅院以朴实、厚重的形象示人。

大槐树文化中心立面设计借鉴山西传统民居立面处理手法,

4

结语

大槐树文化中心通过深入了解、分析、挖掘山西古城、院落、 民居的特点及精神实质,融合现代建筑的表现手法,力求营造出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又现代、开放的文化中心,以丰富洪洞县居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 杨曦悦.山西民居建筑风格[J].中国城市经济,2011 (2):

23-25.

[2] 贾敏.山西民居建筑形式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12,25(1):98-99.

Zheng Min

(Shanx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030013 , China)

Abstract :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Grand Scholartree culture center, thr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m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ce of Shanxi ancient city, courtyard, dwellings, and integrated modem architectural realization technique, strive to create the cultural center with historical,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modem, open heart, to enrich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of residents in Hongtong county.Key words: cultural center, dwell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收稿日期=2017-12-04

作者简介:秦凯(1988-),女,工程师

The design experience of Hongtong Grand Scholartree culture cente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