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 ]
释义: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2、
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
释义: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出处:明·李开先《市井艳词序》:“二词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3、
避人耳目[ bì rén ěr mù ] 释义:指避免走漏消息。
出处:清·俞达《青楼梦》第二十八回:“我欲姐姐迁个住处,他日相迎,亦可以避人耳目。”
4、
垂头塞耳[ chuí tóu sāi ěr ] 释义:指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出处:《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5、
盗钟掩耳[ dào zhōng yǎn ěr ]
释义: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6、
东风吹马耳[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 ] 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7、
盗铃掩耳[ dào líng yǎn ěr ]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出处:清·伤时子《苍鹰击·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8、
东风过耳[ dōng fēng guò ěr ]
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同“东风射马耳”。 出处: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9、
耳目昭彰[ ěr mù zhāo zhāng ]
释义: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10、
耳濡目染[ ěr rǔ mù rǎn ]
释义: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11、
耳闻目睹[ ěr wén mù dǔ ]
释义: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12、
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
释义: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耳目聪明。” 13、
耳食之谈[ ěr shí zhī tán ]
释义: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14、
耳视目听[ ěr shì mù tīng ]
释义: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出处:《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15、
耳红面赤[ ěr hóng miàn chì ]
释义: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16、
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 ]
释义: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17、
耳闻则诵[ ěr wén zé sòng ]
释义: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18、
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
释义: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9、
耳听心受[ ěr tīng xīn shòu ] 释义: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出处: 20、
耳闻不如目见[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
释义: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1、
耳鬓厮磨[ ěr bìn sī mó ]
释义:鬓:鬓发;厮: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 :“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22、
肥头大耳[ féi tóu dà ěr ]
释义:一个肥胖的脑袋,两只大耳朵。形容体态肥胖,有时指小孩可爱。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23、
风吹马耳[ fēng chuī mǎ ěr ] 释义: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24、
目见耳闻[ mù jiàn ěr wén ]
释义:指亲眼看见,亲耳听到。
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5、
洗耳恭听[ xǐ ěr gōng tīng ]
释义: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26、
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
释义: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7、
掩耳盗钟[ yǎn ěr dào zhōng ]
释义: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28、
震耳欲聋[ zhèn ěr yù lóng ]
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29、
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
释义: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0、
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
释义: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31、
出口入耳[ chū kǒu rù ěr ]
释义: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32、
东风射马耳[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
释义: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33、
隔墙有耳[ gé qiáng yǒu ěr ]
释义: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出处:《管子·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34、
马耳东风[ mǎ ěr dōng fēng ]
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35、
面命耳提[ miàn mìng ěr tí ]
释义: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36、
道听耳食[ dào tīng ěr shí ]
释义: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37、
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
释义: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出处: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38、
耳根清净[ ěr gēn qīng jìng ] 释义: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出处:《集论》卷一:“何等耳根?谓四大种所造,耳识所依清静色。” 39、
耳目股肱[ ěr mù gǔ gōng ]
释义: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40、
耳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
释义: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 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41、
目睹耳闻[ mù dǔ ěr wén ]
释义: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42、
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
释义: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43、
耳闻眼见[ ěr wén yǎn jiàn ] 释义: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唐 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44、
耳闻目染[ ěr wén mù rǎn ]
释义: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45、
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ǔ ]
释义: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46、
耳提面训[ ěr tí miàn xùn ]
释义:同“ 耳提面命 ”。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 秦始皇 ,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