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O 重庆医学2010年5月第39卷第9期 ・基层园地・ 恙虫病25例误诊分析 阙永康,严维力,龚海华,杨大金 (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急诊科,厦门361004) 中图分类号:R513.2 文献标识码:B 恙虫病是一种恙虫病立克次体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 传播媒介为恙螨。恙虫病并不少见,临床上常以高热为首发症 状,原发性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其误诊率 较高。少数患者无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以及外斐反 应阴性等易被误诊。现将本科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误 诊的25例恙虫病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l5例,女1O例,年龄18~68岁,平均43 岁。城镇居民12例,农民11例,学生2例。25例患者在发病 前3周内均有明确野外活动或草地接触史,发病时间都在每年 5~10月。 1.2 临床表现 25例均有高热表现。焦痂或溃疡患者22 例,多呈椭圆形或圆形,大小不等,不痛不痒,表面结痂,多位于 皮肤皱褶处(阴囊6例,腋下4例,会阴部4例,阴茎2例,臀部 2例,股内侧1例,腹部1例,足趾间黏膜1例,头皮1例);淋巴 结肿大多发生于焦痂附近(腹股沟1O例,腋下2例,腹股沟1 例),大小不一,边界清,表面光滑,能移动,轻压痛。皮疹先见 于胸腹部、后累及颈部、四肢,呈淡红色,边缘不规则,稍隆起, 大部分1~3 d消退,消退后无脱皮及色素沉着。 1.3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3.4~13.2)×10 /i ,血小板 减少5例,蛋白尿(十)以上6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1例;肾功能:血肌酐和(或)尿素氮升高1例,外斐 反应(+)18例(效价大于1:160)。 2诊断依据 25例均符合《传染病学》的恙虫病诊断标准r】]:(1)流行病 学资料为发病前有野外活动或草地接触史;(2)临床表现有发 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或多器官损害;(3)发现 特征性焦痂或溃疡;(4)外斐试验阳性1:160以上。具备以上 3项者符合恙虫病诊断。首诊或多次复诊未诊断为恙虫病的 为误诊病例。 3结 果 本组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l1例,支气管炎5例,淋巴结炎 2例,神经性头痛2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肝炎、药物性皮 疹和皮肤疖肿各1例。误诊时间1~3 d 12例,4~7 d 10例,7 d以上3例。1O例在院外使用过抗生素或激素。本组被确诊 为恙虫病后,均以盐酸多西环素胶囊口服治疗,0.2,每天1次, 疗程7~10 d,全部治愈(用药24~72 h后体温恢复正常)。无 明显不良反应。 4典型病例 患者,男,38岁,以“咽痛、头疼、发热、肝功能异常1周”就 诊,院外曾给予头孢类药物抗感染,酚麻美敏解热镇痛,甘草酸 二胺保肝等治疗,病情无改善。门诊查体:T38.2℃,P 90次/ 分,BP 120/70 mm Hg,皮肤无皮疹,巩膜无黄染,咽充血,双肺 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l罗音,心脏无杂音,肝脾未触及,肛门 外生殖器未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肝功能检查:总胆红 文章编号:1671—8348(2010)09—1170—02 素28.2 mmol/L,ALT 108 u/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X线 胸片:双肺纹理粗;B超检查:肝、胆、脾、胰腺均无异常。第2 天,外裴反应阳性(1:320),仔细查体,于患者阴囊处见一0.5 cmX1 cm溃疡焦痂,追问病史,有草地接触史,考虑为恙虫病, 给予多西环素0.2,每天1次,48 h后体温正常,治疗1周,复 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AI T 30 u/L),临床治愈。 5讨 论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的幼虫为传播媒介。恙虫多集居杂草和 丛林中,人们在疫区的田野和草地上卧息或作业时,可因被受 立克次体感染的恙螨叮皎而患病。在我国多见于长江以南地 区,以东南沿海以及西南部山区多见,常有明显的流行季节性。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我国恙虫病流行疫区分布呈北移扩 散趋势,流行季节呈秋冬型[2]。厦门地处东南沿海,为恙虫病 高发区。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人感染后可出现高热,发热是 恙虫病最常见的I临床表现,也是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皮肤 原发性焦痂或溃疡是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也是确诊的主要依 据之一。此外还表现为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毒血症状,并 可致多脏器功能损害,抽血查外裴反应可以协助诊断,但外裴 反应特异性并不高 ]。恙虫病病理损害可能与恙虫病立克次 体及其所释放毒素对人体血管系统损害,引起广泛的小血管 炎,从而导致多脏器充血、水肿、渗出、间质性炎症及变性,各脏 器不同程度受损。也有人认为立克次体被吞噬细胞融解后,其 裂解产物可作为一种变应原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n]。 误诊分析:本组25例患者均以急性发热起病,都为中度以 上发热,热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首诊时误诊为呼吸道感染(上 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16例(64 ),症状有持续发热、咳嗽、 胸痛,2例出现呼吸急促及口唇发绀,5例胸片x线检查可见 肺纹理增粗。病程中大多数患者双肺呼吸音粗、少许干湿性哕 音。但本组的临床表现许多方面不同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 管炎:(1)热程经常超过1周;(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白细 胞正常或减少;(4)外斐反应阳性;(5)16例均有焦痂,焦痂侧 淋巴结肿大。2例误诊为淋巴结炎,但本组病例均发现外阴有 溃疡焦痂,外裴反应阳性。2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 痛、腹泻,发热,但患者查体可见溃疡焦痂,血白细胞正常,外裴 反应阳性,口服黄连素、替硝唑,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头孢菌 素等疗效欠佳。总结分析误诊的原因有:(1)首诊医师对恙虫 病缺少认识,病史采集欠详细,特别是忽略野外作业和草地接 触等重要而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2)体格检查不全面,恙虫 病的特征性表现溃疡和焦痂往往分布在隐蔽部位,不细致检查 容易遗漏;(3)临床诊断思路狭窄,只看到局部,忽略了整体,遇 到发热患者,先人为主,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以至于病情发展 到一定程度后导致多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增加了诊断难 度;(4)部分患者外斐氏反应阴性,本组有7例(28 )外斐氏反 应阴性;(5)患者院外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是病情变得更复杂和 重庆医学2010年5月第39卷第9期 1171 不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恙虫病特别是不典型病例易导 致误诊,除了常误诊为呼吸道感染、肝炎外,有报道误诊为病毒 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肾小球肾炎等【5 ;也有因心电图、心肌 酶学改变而误诊为心肌炎的报道_6]。为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工 作中应熟悉恙虫病在当地的流行情况,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应 提高对恙虫病的警惕性;对恙虫病诊断有特殊意义的焦痂或溃 疡,常位于腋窝、会阴、肛门周围等隐蔽部位,查体时应仔细寻 找,防止遗漏。对首次外斐反应阴性而高度怀疑恙虫病者外斐 反应应做动态观察,必要时用多西环素作诊断性治疗。 参考文献: [2]吴光花.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 传染病杂志,2000,18(2):142. E3]梁世文.恙虫病诊治体会[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1(3):213. E4]黎新宗.恙虫病合并多脏器损害¨例分析[J].中华传染 病杂志,1994,12:186. [5]何波,付宗秀.恙虫病64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 2003,32(12):1613. E6]曹力生,李宏志.恙虫病心肌损害为主要表现7例误诊分 析[J].重庆医学,2004,33(2):218. (收稿日期:2009—08—19修回日期:2009—10—20) [13彭文伟.传染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7. ・基层园地・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及杜冷丁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疗效观察 陈露露,刘 杰 (重庆市西郊医院妇产科中图分类号:R719.31 文献标识码:B 400051) 文章编号:1671—8348(2010)09—1171—02 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目前临床 上最常用的引产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 不理想,且多伴不协调宫缩,因此存在引产时间长、术中出血 多、胎盘残留率高等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且宫颈损伤的危险 增加。本院自2007年起对中期妊娠要求引产的患者采用利凡 诺配伍米非司酮及杜冷丁引产,效果非常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 1.2方法治疗组: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当日空腹口 服米非司酮150 mg(顿服),发动有效宫缩后肌注杜冷丁100 mg。对照组:羊膜腔注射利凡诺100 mg后不给任何药物。 1.3观察内容(1)引产总时间:用药后到胎儿、胎盘娩出总 时间;(2)出血量:产时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用使用后产垫及 卫生巾的称重法计算出血量);(3)软产道损伤情况:宫颈及穹 窿裂伤情况;(4)完全流产率:胎盘、胎膜娩出是否完整;(5)2 次注药:注药72 h不发动宫缩需要第2次羊膜腔注射。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84例 妊娠13 ̄28周、年龄18 ̄40岁的健康妇女。入院时常规检查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均正常,无利凡诺、米非司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 检验,P<O.05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酮、杜冷丁应用及手术禁忌,经妇科检查及B超证实为官内妊 娠,且胎儿大小符合孕周。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 (41例),两组年龄、孕产次及孕周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具可比性。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引产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比 3讨 论 亦有一定影响。此时肌注杜冷丁可使患者充分休息,消除疲 劳,阻断无效及不协调宫缩,使宫缩规律协调,尽快进人产程, 足月妊娠适时分娩是有效宫缩、宫颈软化、宫口扩张的综 合效果。同样,中期妊娠引产,无论应用哪一种方法,除发动宫 缩外,还需使宫缩协调、有效,使宫颈达到一定程度成熟、软化, 才能模拟足月妊娠分娩过程,为胎儿及附着物排出打开通 道 。 并明显缩短产程。另外,中期妊娠时宫颈不成熟,宫颈扩张潜 伏期长,持续强烈宫缩作用于宫颈,易致宫颈裂伤和后穹窿撕 裂,宫缩乏力,产程延长_2]。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抗孕激素 和抗皮质激素类药物,口服吸收快,半衰期长,其抗孕酮作用能 抑制滋养细胞增殖,使宫颈胶原纤维降解,宫颈软化、扩张l3]。 从而启动分娩,引起与自然I临产相似的宫颈成熟、扩张r4]。 本资料显示,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及杜冷丁用于中期妊娠 引产成功率及引产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用利凡诺组,且具有使用 利凡诺为一种强力杀菌剂,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造成胎 盘和蜕膜组织的变性坏死,使子宫产生内源性前列腺素诱发子 宫收缩,造成流产。由于宫缩不是自发性的,多伴局部收缩过 强,易致不协调宫缩,增加患者痛苦及延长产程。杜冷丁为人 工合成的麻醉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平滑肌 方便、安全,患者易接受,经济实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