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及重点句子的精确翻译。
【学习内容】
一、重点字词注音
窈.( )窕.( ) 扣舷.( )而歌之 桂棹.( )兮兰桨 嫠.( )妇 愀.( )然 山川相繆.( ) 舳.( )舻.( ) 酾.( )酒临江 枕藉.( ) 扁.( )舟 匏.( )樽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 黔.( )首 仓颉.( ) 氤.( )氲.( ) 羯.( )鼓 舔舐.( )庐冢.( ) 青荇.( ) 二、名句默写 (一)真题再现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10年广东卷)
2、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10年福建卷) 3、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10年安徽卷) 4、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09年江苏卷)(09年山东卷)
5、月出于东山之上, 。 (苏轼《赤壁赋》)(09年福建卷) 6、西望夏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 横槊赋诗, ,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08全国卷Ⅰ)
7、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前赤壁赋》)(08年北京卷)(08年安徽卷)
8、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08年广东卷)
教师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第1页 (二)理解性名句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用中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如:“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名句。如苏轼《赤壁赋》:“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 。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6、 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 。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文言文重点字词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教师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第2页
淄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必修二复习学案之第一单元前置作业 编写人:刘琳 审核人:张丽芳 备课组长意见: 总编号: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2、选出“然”的意义及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3、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4、对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二)重点虚词
1、少焉.
( 句末语气词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语气词 ) 3、羽化而.登仙( 顺承) 4、扣舷而.歌之( 修饰) 5、倚歌而.
和之( 修饰)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 ) 7、侣鱼虾而.
友麋鹿( 并列) 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 ) (三)重点实词
1、七月既.望\\肴核既.尽\\不知东方之既.白( ) 2、正襟危.坐( ) 3、侣.鱼虾而友.
麋鹿( ) 教师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始终 ) 5、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游褒禅山记》
一、课内重点字词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而卒.( )葬之;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 )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 )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 )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 )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 )也。既.( )
其出,则或.
( )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 )余有叹焉。古人之.(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 ) 道也哉!此所以..
(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3页 教师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第4页
淄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必修二复习学案之第一单元前置作业 编写人:刘琳 审核人:张丽芳 备课组长意见: 总编号: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以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因为 ) (2)以.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因为) (3)由山以.上五六里(“以”,连词,相当于“而”。可以不译出 ) (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相当于“而” 修饰 ) (5)火尚足以.
明也( 来 ) (6)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相当于“而” 并列 ) (7)无物以.
相之(用来 ) (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此 ) 其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它 (2)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它上面 (3)盖其.又深,则其.
至又加少矣。 那 那些 (4)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他们
(5)其.
下平旷,有泉侧出。 它的,华山的 (6)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代仆碑的 (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后洞的 (8)问其.深,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 它的 那些 (9)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11)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代自己 教师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第5页 (1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华山的 那 (13)距其.
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这 (1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那个 那些 (15)既其.出,则或咎其.
欲出者 语气词 那个 (16)其.孰能讥之乎? “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四、翻译句子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张衡传》
【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2、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及重点句子的精确翻译。
【学习内容】
教师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第6页
淄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必修二复习学案之第一单元前置作业 编写人:刘琳 审核人:张丽芳 备课组长意见: 总编号:
一、课内重点字词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撰写文章 ),游( 游...学 )于三辅,因( 接着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赴职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 用 )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 意动用法 )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 平素,向来 )闻衡善术学,公车特.( 特地 )征拜郎中,再.( 两次 )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 总是 )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樽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 因为 )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 方向 ),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 代词 )有也。尝一龙机发而.( 转折 )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官吏初到任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请求退休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教师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第7页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5、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三、跟官职的委任、调动有关的词
1、举孝廉不行: 推荐 2、连辟公府不就: 征召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调动官职 4、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授予官职 5、再迁为太史令:升迁 6、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担任 7、出为河间相: 出京外放 8、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9、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10、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推荐 11、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 授予官职 12、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选举
教师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第8页
淄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必修二复习学案之第一单元前置作业 编写人:刘琳 审核人:张丽芳 备课组长意见: 总编号:
1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转任,恢复原职 14、学而优则仕: 做官
15、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调动官职 16、(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改任官职 1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请求辞职 三、文言文阅读
太祖孝总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诛。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架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呆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扩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谋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要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侧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官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安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机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拳欲薄,养贤宜厚。”帝为伤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轨悲
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札,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祝何益!
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安故而罪诸医乎?”疾亟.
,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教师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第9页 求贤纳诛,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随事微.谏 微:委婉 B.帝廉.之,果枉 廉:认为……廉洁 C.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 论:判罪 D.疾亟.,帝间所欲言 亟:危重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民家为.子弟延师 而为.
秦人积威之所劫 B.且.濂家居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C.子之.安否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帝或告以.振恤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马皇后聪慧明辨的一组是 ①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 ②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③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 ④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
⑤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 ⑥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的( )
A.皇帝听信了小人的诬告,决定要诛杀郭景祥的儿子,幸亏马皇后劝说,才避免一桩冤案。 B.马皇后担心皇帝处罚不当,所以当宫人遭到皇帝责骂时,她下令将宫人交到宫司议罪。 C.马皇后借饮食不佳告诉皇帝“自奉欲薄,养贤宜厚”,体现她“随事微谏”的劝谋艺术。
D.马皇后相信生死由命,认为医药不能治病,这种迷信、落后思想导致她病重身亡。 文言文答案 1 B(廉:查访)
2.C(A介词。替,给/介词,被,B表递进,况且/表转折;C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教师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第10页
淄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必修二复习学案之第一单元前置作业 编写人:刘琳 审核人:张丽芳 备课组长意见: 总编号:
取消句子性,D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3.B(④表现马皇后的仁慈之心,⑥体现了马皇后对明太祖的关心)
4.D(马皇后不愿延请良医,圭要原因是担心一旦服药不见效,皇帝会迁怒降罪医生)
附:文言阅读文本参考译文
太祖孝总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内治,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人风范。
太祖皇帝(术元碎)在前殿处理事情,有时非常生气,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 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解。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减克刑罚的事有很多次了。 参军郭素祥守卫和州,有人告发说郭景祥的本子拿着槊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郭景祥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别人告发的事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景祥的后代。”皇帝调查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
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是面临敌境的地方,随便的
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可以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李文忠后来最终为国建功。学士宋濂因为孙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解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束深住在家里,吕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饮酒,不吃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命重刑犯筑造城墙。马皇后说,“通过罚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本来就疲惫的囚犯如果再施加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非常生气地责备宫人,马皇后也假装生气,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帝王不周喜怒而随意的赏罚。当您生气的时候,恐怕处理有所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判定的冲较公平合理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交付到有关的部门罢了。
一天,马皇后问皇帝说:“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有幸能成为关下人的母亲,孩子们
教师寄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第11页 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时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存积蓄准备好。”朝廷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一尝。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差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皇帝为此整饬了光禄官。
皇帝想寻找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皇后坚决拒绝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个月马皇后卧病在床。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恐怕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给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他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能,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罢了。”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非常伤心,于是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教师寄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 第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