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30例评估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运用SGA评估分级法分析生化指标,并参照Deskey标准,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30例患者中营养良好9例,轻中度营养不良16例,重度营养不良5例。结论: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及分析,表明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评估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广泛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营养状况是决定透析患者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透析治疗是一种终身替代疗法,其过程漫长而艰难。透析期间要控制饮食、饮水,加之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方面压力很大。 因此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现象很普遍,同时亦是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本院2004~2006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1~73岁。
1.2方法
评价指标:使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估分级法),参照Deskey[1]标准分为3组。A组:营养良好;B组:轻中度营养不良;C组:重度营养不良。结合计算各组体重指数、上臂肌围测定,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综合营养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SGA分级,30例患者中营养良好9例,轻中度营养不良16例,重度营养不良5例。营养不良患者总数占全部病例的70%,证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比例很高。3组SGA评估情况及体重指数、上臂肌围测定结果见表1。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因透析丢失营养素,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因透析不充分降低蛋白质摄入等诸多因素。营养不良可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下降,患者易发感染,生活质量下降。研究指出,营养不良与病死率成正比[2]。临床医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对每位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SGA根据病史回顾及有关体检来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实际上包括了主观及客观对营养状况的评价。医生根据病史及体征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累计各项得到的总分,以此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上臂肌围测定及体重指数等量化指标可反映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间接反映体内蛋白质储存水平。检测人体脂肪、肌肉及水分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也是评价营养状态的方法。体重指数由身高和体重计算而来,被认为是反映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以及肥胖症的可靠指标,可以总体上反映人体营养状况。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防治,首先应注意饮食,应推荐高蛋白饮食,摄入量为1.2~1.5 g/(kg·d),在热量的摄入上,充分热量供应方能保证机体利用和摄入蛋白质,一般透析患者热量摄入为96.3~113.0 kJ/(kg·d)[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保持较好的体质。营养不良患者可口服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药物,如开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改善贫血,增进食欲,改变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从而促进营养状况的好转。此外,患者还需限制水钠摄入,根据患者的每日尿量、透析频率、透析时间、水肿及血压等情况确定饮水量,使其主动配合,自行控制水钠摄入,避免引起心衰等问题的发生。
更重要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保证透析的充分性,血液透析是否充分是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充分透析可以清除毒素,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有助于内环境的稳定。有资料表明,增加透析次数比延长透析时间效果要好,因为它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胃肠道症状,减轻对胰岛素的拮抗,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摄入[4]。因此,在医疗及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做到透析充分,确保透析次数和透析时间。总之,营养状况是患者康复的基础,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发生的营养不良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Deskey AS, Mclaughlin JR,Baker JP, et al. What is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J]. JPEN,1987,11:8.
[2]王质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J].实用内科杂志,2004,24(7):388.
[3]Ekharde, Ziealerl J, Filer FR. 闻芸梅,陈君石译.现代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3-444.
[4]景秀琛,丁峰,薛骏,等.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2,12(3):240-24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