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徽的人文风俗

来源:尚车旅游网


家乡的人文风俗

东接苏浙,西接豫鄂,南邻江西,北靠山东,襟江带淮,沿江通海,这就是文化古城安徽。清朝康熙六年,安徽取两府首字而成,一为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美称的安庆府;一为有“无徽不城镇”之说的徽州,即徽商的发源地,这也奠定了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作为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悠久的历史孕育下出现了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即道家。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庄子创立了道家学说,著有《道德经》和《庄子》,阐释了以道为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以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解释宇庙万物的产生,其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也是因为如此,安徽一直被称为“老庄故里”。除了悠久的思想文化,安徽文学也一直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自东汉末年,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创立的建安文学,建安学派成为了安徽文学的开端,以其现实主义手法和清新的风格,对后世五言诗、七言诗产生深远影响。而清初则是安徽文学的第二个高峰,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主张散文应宣扬儒家思想,倡导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

提及安徽,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徽菜、徽商和黄梅戏。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甚至流传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

特别的是,在这一道道菜的背后总是藏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八公山豆腐的出现却是和天文历法有关。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历法,后为求长生不老药,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黄豆和盐卤制作灵丹妙药,结果仙丹未得,却无意中发明了豆腐,称之为“八公山豆腐”。

徽商更是促成了安徽文化的传播以及各地文化的交流。其始于唐代,因祁门红茶的销量增大,徽商逐渐开始行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易货物。元末明初,徽商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相继打入盐业领域,并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甚至将范围扩大到了海外。徽商不仅是为安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商训“斯商、斯业、斯买、斯卖、斯货、斯财、斯诺”更是传承了优秀的为商之

1 / 2

道。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北黄梅,但发展于安徽。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著名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分为“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其中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真实的表现了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但这些仅仅是安徽人文风俗的一部分,徽州的风景、徽州的历史文化仍然吸引着各地群众来到此地,清新优雅不仅是徽派建筑和宣纸带给我们的,更是弥漫在这座古城中无限的韵味。

2 /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