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行》反思

来源:尚车旅游网
《山行》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二首》中的《山行》,这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而《山行》又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意,感悟古诗意境呢?

首先我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欣赏秋景导入诗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继而介绍了作者,解释诗题,作者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很自然地就过渡到古诗的学习。在学生读诗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再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指名读诗。初读古诗,我觉得孩子们学得很轻松快乐。

接下来,就是再读古诗,了解大意,感悟诗情。不可否认,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不少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古诗意思的理解上。就我个人的浅显认识而言,我认为古诗的意思一定要准确地理解,不能出现偏差和错误,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古文字离我们同学距离遥远,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之时间的久远,使得古诗文中部分生字的意思稍微错一两个字,就变成另外一个词语了。但新课标的理念下又要求我们教师不要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我的做法是,学生先说,鼓励说,不管他说什么,不管他对错,先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出示词语的正确解释。这么做的目的首先是把课堂的主动性还给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修正错误,以把灌输的负面效果降低到最低。

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弄懂古诗中字词的含义,我想了很多办法。一是结合画面进行理解,这个过程在开始进入文中的时候就进行了,因而学生能很形象地理解。如“远上”、“石径”、“白云”、“人家”等;二是引导想象,如教学“白云生处”,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再出示句子“有几户人家在白云( )的地方”让学生填空,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生”就是存在、生成的意思,“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三是直接告知,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可以自己解决,如 “晚”、“霜叶”,但也有一些字词的意

思与现代文相比,相差很大,学生往往在理解时会产生异解现象。对于这些难度较大的词,如果一味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自学方式去理解,不仅不能找到确切答案,还可能会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反而影响了对整首诗的理解。我以为,像这些词,就应“当讲则讲”,即向学生

毫不保留地讲解、灌输。如《山行》一诗,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于”两字的理解,我就采用直接向学生讲授的形式,既省时省力,效果又实在、明显。

总体来说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但课堂教学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理解诗意这个环节不够好,所以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时候就显得勉强、不投入,我只好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我描述画面再边想象边读诗。另外,教学设计中本来还有字词教学和拓展延伸,因为理解诗意花了较多的时间,结果只能作为课外作业来布置,我觉得这也是一大遗憾。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今后我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力求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使课堂教学越来越完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