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生产车间主任沈芳存说:当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日益减少的卤水资源与钾肥生产的矛盾,光卤石的不足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领导们也很着急,想着各种各样的办法。广大员工也很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出点子。
公司总经理朱昌河说:我们要调整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盐湖钾资源枯竭的现状下,充分利用矿权内丰富的钠、镁、钙、锂等盐湖资源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稳步推进其他盐矿系列产品的开发,实现对盐湖资源的深加工和精细化、规范化经营。以创新产品、特色产品、绿色产品求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调整盐湖产业链。
公司在钾肥生产的同时,深挖潜力,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均投入一定的盐湖产业综合利用资金。截至目前共计投入5000余万元,取得了一些成果。
公司所属的格尔木政沁盐业公司,开发生产的保健热敷盐系列产品,以诚信和质量赢得业界认可,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工业盐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钠盐资源回收率达到80%。
公司开展的富锶盐产品研究,已申报国家知识产权技术专项五项,一项已获得国家技术专利证书,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镁钙型融雪剂产品的研究推广报告编写完成,在融雪的同时补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可实现“融雪施肥”二合一。与青海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充分利用盐湖中的钾、钠、钙、镁、锶等元素,增加肉类食品的品质和营养。研究完成的可用于食品、医药的氯化钾、氯化镁产品,是综合利用盐湖资源、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有力举措。
钾肥和工业盐受市场变化影响,“十二五”期间,钾肥平均价格由初期的2310元/吨,降至末期的1420元/吨;工业盐由初期的48元/吨,降至末期的35元/吨。“十三五”末期,钾肥平均价格降至1230元/吨;工业盐平均价格降至8元/吨。价格逐年呈由高到低的曲线走势,经营收入和利润逐年下滑,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
因此,这些创新项目大多尚在开发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尚未凸显。加之经济下行,在没有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新产品的研发推进很困难,产业发展阻力较大。
改造升级 高产创优
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充分利用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地质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和珍惜。公司提出“稳定钾肥、达标创优、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16字发展目标,同时始终坚持“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节约增效,创新增效”的生产经营原则。
公司在“稳定钾肥、达标创优”原则下,本着发展绿色盐湖产业的方针,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优化管理流程、降低成本、提质增效,推进盐湖资源产业创新发展。
2015年公司对结晶器、浮选机、自动离心机及水平带式过滤机等设备的改造,完成了从冷分解正浮选到冷结晶正浮选的工艺转变,优化钾肥生产。2016年对沉淀池、母液池、结晶器、浮选槽、工艺管道、配药罐、盐酸罐等的改进,使设备的功效发挥了最大水平,生产稳定,减少了停待维修时间,单班产量增加了50吨左右。
经过两年的完善工艺操作和设备、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贫化率,使原矿中的氯化钾含量由“十一五”期间13.94%提高至“十二五”期间的15.11%。产量由当初设计的6万吨/年,达到2017年超设计生产能力的8万吨/年。解决了原矿分解浓度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离心机自动化脱水,增大了氯化钾粒度,产品由粉钾变为结晶体钾,白度显著提高。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理想的结晶技术参数,综合回收率为61%,新工艺每年少排放尾液28万多吨。产品质量、回收率指标在国内钾肥生产企业处于领先水平。
钾肥生产车间一直将创新纳入劳动竞赛考核目标进行奖励,鼓励员工大胆创新,将车间作为展示自己的舞台。每年开展“促创新、推发展”的创新活动。“十三五”期间,共征集创新项目117项,包括技术改革、设备改造、安全生产保障、环境改善、管理方式创新等。2017年获得钠镁盐矿洗涤提纯技术专利;2018年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底流堵塞的结晶器》。
从投产到稳定,再到达标达产,说起来是几句话的事,但做起来是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非常细致、繁琐熬人的痛苦过程。
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均说:新旧矿的掺兑使用、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这些大量繁琐的工作,使得各部门一线员工的工作量比原来大了很多。我们一点点地摸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分析研究了几百个数据,
3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青海国土经略·2020年第6期
最终达标达产,顺利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钾肥生产车间工艺技术负责人李龙说:在技术改造的时候,公司领导和一线员工一起研究守候,绞尽脑汁,费尽心情。在掺兑矿配比中,李建均整晚守在车间,与大家反复试验分析,一丝不苟;在技术改造中或是车间有问题时,他都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经常半夜还盯守在车间,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
提质降本 收获良多
我们不能左右市场价格,但我们可以控制成本!公司始终坚持“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节约增效,创新增效”的生产经营原则,节约一分一厘、一点一滴,追求效益最大化。
通过对设备的优化组合,对工艺的优化升级,不仅实现了达产达标,也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2016年节省原矿9万多吨,节省原矿成本722万元;节省药剂约50万元;将部分大功率电机更换为配套的功率电机,经估算当年节约费用27万元左右。2016年钾肥生产车间提质增效节省约799万元。
2016年钾肥生产车间安装了净水设备,比上年减少生活用水960吨,节省费用约4.8万元;自行设计改建车间门口楼梯、原矿仓楼梯、沉淀母液池等,节约40多万元;自行设计将旱厕改建为水厕,节约成本10万元;自行设计重建职工澡堂,节约成本17万元;更换生活区和车间漏雨的屋顶,节约费用90余万元。由于全面的升级改造,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较之上年早完成任务45天,节约员工野外补助24.30万元。提前放假45天,节约职工生活电费7.15万元。2016年降本增效为公司节约费用约193.30万元。
2017年在使用原先堆放的原矿时,因结快严重,无法用于生产,外部承包破碎需要220万元。经车间反复摸索试验,采用新矿覆盖旧矿的方式,浸湿旧矿,掺兑使用,不仅节省了破碎费,而且充分利用了资源,保证了生产,完成了目标任务。
2017年药剂节约64.33万元;车间楼梯改建、洗衣房建设,节约资金约25万多元;旧矿覆盖浸湿利用节约77万元多;提前两个月完成任务,节约野外补贴约32.40万元,节约电费124.50万元。2017年节约增效、创新增效,共节约323.60万元。
2015~2017年,损耗逐年减少,操作日益熟练,生产稳定,生产工期不断缩短。2017年公司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挖掘潜力 绿色发展
公司党委书记左志勇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盐湖资源开发项目将自觉贯彻科学管理理念,遵循发展绿色盐湖产业方针,开发利用好盐湖资源,逐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建设大美青海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司现有的优势资源是:富锶盐资源储量6000万吨;(水晶状)晶体盐储量约5000万吨;卤水氯化钾为21万吨;卤水可利用硼资源量约为18.3万吨、锂资源量7.6万吨;氯化镁资源约一亿吨;卤水氯化钠为3000万吨。
十多年来,公司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先后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盐湖化工专业大中专以上技术人员116人次,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盐湖资源产品,如:高品级钾肥产品、工业级氯化镁、食品级镁产品、盐湖锂资源、盐矿畜牧饲料添加剂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现了“产学研”有机结合。
近年来,公司加强人文关怀,为了更好地完善职工休假制度,将原来的三个生产班组扩大为四个,把三班倒改为四班三倒的运转模式。延长了一线员工的休假时间,缓解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以便全身心地投入生产中,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走进公司钾肥生产车间,机器在嗡嗡声中稳定运转,洁白的钾肥在传输带上缓缓运出车间。一位操作人员漫步在浮选槽中间的过道中,气定神闲地查看着生产流水线。钢架结构的车间墙壁上贴着:“只要我们努力,地矿职工也能办好企业!”大幅标语。
来到公司盐田,蓝天白云,凉风拂面。一片片彩色斑斓、波光粼粼的盐池延伸到天边。微风吹动水面,池边绿黄相间的小小涟漪在水底上下晃动,层层弯曲的光影映照在洁白的池底,轻轻摇曳,水草柔曼,变幻莫测。远处的水面由近至远,变为深绿、深青、深褐色,延伸向远方,与蓝天白云相连,天水一色,碧波荡漾。
放眼一望无际的盐田,在阳光照耀下五光十色、熠熠生辉;看着洁白的钾肥,在传输带上源源不断地运出车间;我们坚信:顽强拼搏的地矿盐湖人,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盐花”会永远美丽绽放!
作者单位: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信息中心
典型报道
3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