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状况浅析
摘要:大学新校区作为各地高校发展大趋势下的迫切需要的新型教学生活环境,较以往校区建设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更多带来的是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客观产生的各方面问题。针对突显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逐一予以解决,才是维持新校区稳定发展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新校区 建设 校园文化 学习环境 学生管理 对策研究
贵阳医学院新校区建于贵阳市贵安新区党武乡,距离市区约33公里。2012年10月19日迎来了首批学生和老师入驻,以该校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目前共有2133人已入驻新校区。新校区的建设和运行开创了新式的教学生活环境:远离喧嚣的市区,周边社会娱乐设施较少,有利于促进学生安心完成学业及开展科研活动;与周围各高校的老师学生能常交流,有利于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能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新校区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校区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但由于新校区各方面建设尚不健全,配套设施滞后,与老校区或其他高校相比落差较大,生活不十分便利,导致学生尤其是外省的离家远的学生没有归属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各方面形成安全隐患,为新校区学生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新校区与学生同住近一年半的时间中,通过观察、问询及亲身体验,了解到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方面:
1、与老师沟通不便:由于学校老师都住在市区,而多数老师由于需同时兼顾我校北京路老校区或龙洞堡神奇校区的科研及教学任务,在新校区下课后多会马上离开,因此造成学生在课后有问题时无法立即与老师面对面沟通。同时这种问题以及新校区设备不够完善等情况,对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这一大力促进学生学习实践有效结合的特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大阻碍,使学生在学科上产生较好成就存在一定困难。
2、无法开展面向多数学生的大型学习讲座等活动:以学校二级学院基础医学院为例,该院每年举办的人体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专业知识竞赛作为教学特色活动,寓教于乐,历来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兴趣等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新校区尚在建设,礼堂、活动中心等能容纳整个年级千余人的场所未能完工,学科知识竞赛只能在相对较小的只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开展,直接面对的学生数大大减少,无法达到知识竞赛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1、时间有:新校区地处山区,与市区相隔较远,出于大部分学生的安全考虑,学校开设晚自习活动以帮助掌握学生晚间的情况。但由于医学院校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在白天就已十分饱和,加之晚上的晚自习,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不能在偏远的新校区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2、场地有:新校区目前处于一边建设一边使用的阶段,因此在校内还有很多尚未完工的建筑工地,致使校内人员、校内环境十分复杂,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之无相应的音响、灯光等设备,致使学生没有场地开展活动,给大力发展新校区校园文化增加了困难。
(三)生活方面:
1、校内配套设施不完善:因距市区较远,新校区的银行、超市、药店、校医院等生活设施存在设备不完善、生活用品及药品品种不全、检查仪器缺乏等情况,导致出现学生存取款、家长汇款、领取奖助学金等有诸多不便,生活必须用品品种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生活需要,较复杂的疾病大多不能立即得到医治等情况。
2、饮食无法协调全体学生:校内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如家乡是海南的学生,无法适应贵州的饮食,每天只能吃少数符合他们饮食习惯的样式单一的食物。同时由于食堂容纳量与学生人数存在不协调性,导致学生在午间及晚间的用餐高峰时段出现供餐困难的情况。
3、交通不便:由于地处偏远,公共交通设施尚不健全,学生进城困难,尤其在遇到学生发生突发状况时只能利用学校有限的车辆资源将学生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及其他处理。
二、解决问题探索对策
出于以上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解决办法必须以学生为本,着力针对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主要按照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与老师沟通方面:
鼓励以班级为单位制作联络表,老师与学生干部能互留电话、QQ、微博账号等新媒体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咨询、QQ群现场解疑或微博及论坛网络留言等方式交流,既符合当今九零后学生的新式交流方式特点,又能解决老师三个校区之间奔波的不确定性;同时可以开展一系列师生交流活动,如基础医学院每学期都开设师生恳谈会,把老师和各年级各班的学生代表聚集在一个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有助于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学习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时可以采取先小班比赛、再各班派代表参加系部总的比赛,校园文化活动也能采取各小班分班开展活动等方式,这样就不会因为场地问题而到活动的开展。鼓励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掘周边资源,多方面筹集灯光音响等设备以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若设备仍无法保障则考虑改变形式,如从室内改室外,从晚上改日间,从客观条件上减少使用设备。小范围、多形式,让学生在新校区也能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三)硬件设施方面:
首先要给学生分析新校区的发展现状、前景及现阶段不可避免的一些困难,做好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稳定和安抚学生情绪;与新校区管委会等机构联系,请管委会把急需改进的情况代为上报至相关部门,酌情对这类硬件设施优先考虑投入建设;同时通过调查新校区周边情况,为学生提供周围高校、相邻街道等路径和资源以便学生购买补充生活必需品,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统计收集意见,请经常往返新老校区的老师捎带,或请老校区的老师和学生利用校车代为运送部分用品以解决学生生活所需。
三、结语
新校区建设下开展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都有改变,但教育育人、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疗卫生方面人才仍然是学生工作的重心。新校区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都是暂时的,相信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共同努力这些情况将很快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严新平,张安富.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3,22.
[2]齐献军.关于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探讨[J].安阳大学学报,2004,(4):812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