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霞
摘要:所谓的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业主与总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也就是说由总承包单位全权负责工程的建设,包括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各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质量、工期等各个要求全面管理,最后向业主单位移交一个完整的、符合各项要求的工程。在总承包管理工程中,工程的合同项目财务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要素,不仅仅需要一系列完整的管理手段,而且还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才能保证项目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就EPC总承包合同项目管理财务,分别对项目前期的财务管理、项目进行中的财务管理、项目竣工后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总承包管理;总承包合同;财务管理;管理手段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的发展规模不断提高。现如今,在我国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大多数采用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方式,这种模式是由业主将工程的责任全权交付给总承包单位来实施管理,大大的增加了总承包单位在工程各个阶段的责任意识。目前,这种总承包模式的发展越来越好,给业主单位带来了出色的综合服务功能。在EPC总承包管理工程建设中,项目的财务管理是人们一直关心的要点,项目的财务管理对业主的资金投资、施工单位的成本投入、材料提供方的成本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体工程建设前期的投标以及后期的风险管理控制各个方面,如何提高项目的财务管理能力对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缺少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总承包单位管理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完善、资金和成本的控制能力不到位等等问题,导致项目的财务管理未能有效落实。通过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的经验发现,在实施EPC总承包合同项目管理时,必须从项目的前期开始实施财务管理,进而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以及项目竣工后都要明确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从而确保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工程的建设顺利完成。
二、EPC总承包合同项目前期的财务管理
在项目的EPC总承包合同项目前期的财务管理中,首先需要从项目的决策阶段入手,来实施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前期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即低价竞标和压缩资金投资两个方面。总承包单位在这方面的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点:总承包的财务人员需要认真掌握国家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相关,在收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资料、工程合同资料、工程招投标资料、工程预决算资料等资料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的检查和分析,尤其是涉及到工程的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资料,必须对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实际情况准确分析,确保工程的财务风险尽量降到最低。
第二点:总承包相关人员还要注意当前的汇率以及其变化趋势,防止由于汇率变化而提高工程财务的风险,尽可能的避免由于汇率变化而发生的风险,对工程合同提到的工程款支付形式、等,在经过严格检查之后,在与业主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比较,确保工程的资金得到合理运转。
第三点:总承包财务管理人员对合同中涉及到纳税以及保险方面的内容,需要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来仔细审查,积极的探索保险方案,对工程的前期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EPC总承包合同项目进行中的财务管理
EPC总承包管理不仅仅需要对工程前期进行财务管理,而且更加需要注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在实施项
目进行中的财务管理中,总承包财务管理机构应当从工程预算、资金管理、合同风险控制、收支结算管理等方面来进行财务管理。
(一)工程预算管理
工程的预算管理需要以项目设计中的工程规划和预算为基础依据,进而对项目的总体财务目标进行规划分析和编制,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工程的预算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才能保证预算实现逐步细化。在EPC总承包管理中,由于其工程具有复杂性较高、工期较长、资金投入较多等特点,在进行项目的预算管理时,首先需要统一财务管理工作,以减少财务风险为预算管理目的来实施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工作包括:(1)工程成本与付款总预算。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款支付的时间往往与合同约定的时间存在差距,支付的金额与合同金额也存在差距,所以,应将二者分开编制。(2)费用总预算。费用总预算包括了工程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措施费、临时设施费用等等。(3)收入与收费总预算。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实际的收入与预算的收入同样存在差距,所以,这两者也应该分开编制。(4)盈利预算。对盈利进行预算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的了解项目的实际利与亏,以便在日后的建设中采取相应措施。(5)资金收支总预算。资金的收支总预算包括成本总预算、费用总预算、以及收入总预算。
(二)工程资金管理
工程的资金管理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工程资金管理需要对工程的收支结算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对资金的筹措方式加强控制。为了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可以通过及时的向业主申请工程款、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等方式来提高工程款的利用率,确保资金能够合理使用和管理。
(三)项目合同风险控制管理
项目的合同风险控制管理需要总承包相关财务人员及时的了解合同中有关工程款支付的条件、形式、金额以及等内容。待相关人员经过认真检查与审核、全面了解项目的财务情况之后,以便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合同风险控制管理保障措施。
(四)工程收支结算管理
工程的收支结算管理指的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向业主办理工程结算、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的结算管理。需要加强总承包合同的收支结算管理和对分包单位的付款管理,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进度和工程款申报程序进行工程款的支付,并在支付时及时登记备案,形成统一的台账。
(五)税收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税收管理也是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总承包的财务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国家的税收相关内容,以国家税收法为基础内容,建立完善的财务税收管理规
2016. 10(下) 现代国企研究
217
案 例 AN LI划,以便巧妙利用国家相关减税的来降低税收支出。同时,对工程上的采购事项而导致增加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进而避免纳税的风险,减少税收对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风险。
四、EPC总承包合同项目竣工后的财务管理
EPC总承包合同项目的财务管理不仅仅需要在项目前期、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进行,而且还需要对项目竣工后进行财务管理。项目竣工时的财务管理主要需要业主办理竣工结算、项目成本分析、编制财务报告等方面来进行。
(一)竣工结算事项
在进行竣工结算工作时,财务人员应及时与施工单位、物资供应单位、业主等单位办理竣工结算的相关手续,并对后期的税务结算、交接资料、工程质保金进行认真分析、整体以及归档,保证后期的财务管理到位。
(二)编制财务报告
在项目竣工之后,相关的财务人员需要对现场的材料、物资进行认真清点工作,对材料与物资的消耗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还要与之前的台账进行比较分析。对项目的收支与绩效进行考核工作,并编制一系列完善的财务报告,确保工程竣工之后的财务管理准确无误。
五、结论
本文就EPC总承包合同项目财务管理,逐一的对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竣工后三个阶段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EPC总承包合同项目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项目的
全过程,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相关财务人员从项目前提决策阶段直至项目竣工阶段都要实行认真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合同财务管理有效落实到位,才能保证项目建设的各个单位的利益不受侵犯,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杜星. EPC总承包项目下的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 财会学习, 2016(11).
[2]冯珍珍,许英平,毛兴隆,EPC总承包项目的成本归集及收入确认[J],国际商务财务,2014,01(14).
[3]刘先继. 浅谈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4):00087-00088.
[4]柳明元,张静才,何斌彬,浅谈EPC总承包合同项目财务管理的实施[J],财务管理措施,2013,13(07):22 - 27.
(作者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接第216页)
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审计工作并不是审计人员的个人事情,而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审计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提出以下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审计风险可能会为审计人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损失。审计风险的产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所以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加强宣传,让人们普遍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多重危害性,从而使得审计工作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审计人员要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审计工作的开展不是存在的,企业审计部门、审计人员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同时为审计工作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体系,从而控制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风险意识淡薄是审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需要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如果审计人员未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就会在审计工作中出错,轻则复议,重则诉讼法庭。这不但会导致损失,更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审计人员还要付法律责任。所以,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正确看待审计风险,并逐步增强自身风险意识。
(三)提高专业素质,增强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财务风险有重大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审计人员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排除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审计人员须清醒地认识到审计工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审计结果必须客观工作,这样,审计工作才不会因为审计人员的意识淡薄或者不够重视而出现风险。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客观工作地对待审计过程中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有审计工作,必然会有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科学的审计手段来对其进行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要想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控制审计风险,须对审计工作的环境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了影响审计风险的多个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
参考文献
[1]赵驭.基于SWOT法的内部审计环境分析[J].商.2016(18)
[2]张智颖,郑有容,张卓群,赵楠.东西部民营小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案例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04)
[3]孟凡针.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6(10)[4]王艳.集团公司开展销售环节内控风险审计的重要性解析[J].中外企业家.2016(08)
[5]汪源.论内部审计的性[J].财会学习.2016(05)
(作者单位: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审计部)
218
现代国企研究 2016. 10(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