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防雷装置接闪器的设计误区

来源:尚车旅游网
防雷装置

接闪器的设计误区

陈仁梅1  林旭东2  黄声锦11.福建省漳州市气象局  3630002.福建省漳浦县气象局  363000

组成:一、独立避雷针;二、架空避雷线或

架空避雷网;三、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对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闪器明确为:应设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网;对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接闪器明确为: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没有“暗装避雷带”这一规定。

那么,建筑物屋面在何种情形下可不装设避雷网(带)等接闪器呢?

2.1 在国标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附录二  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P4中第4点中有明确的规7定,也就是对坡度≥1/10的屋面,在屋脊有避雷带的情况下,当屋檐处于屋脊避雷带的

1、引言

保护范围内时屋檐上可不设避雷带。

从八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末,建筑物防2.2 在处于不需要防雷的空间里,可利雷对屋面接闪器采用“暗装避雷带”的设计用覆盖有非金属物的屋顶结构的金属体(桁十分盛行。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和信息产业

架、互相连接的钢筋网等等)作为自然接闪

的迅速发展, 雷电通道的打开方式除传统

器。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条文说明P1

05

的直击外,以电磁源为中心的枝状闪击则

“关于利用钢筋体作防雷装置,IEC1024-1

以多方位和多渠道的方式,对人和物造成防雷标准的规定如下:在其2.1.4款的规定中,直接雷击的概率随之提高。因此,一场雷电对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金属物作为自然接闪过后的电力、电信和电脑机房等设备的瘫器包括‘覆盖有非金属物的屋顶结构的金痪比比皆是。要最大程度地减少雷电灾害,

属体(桁架、互相连接的钢筋网等等),当该

首当其冲的是先要解决直击雷的防护,而

非金属物处于需要防雷的空间之外时’”。

接闪器的设计又是雷电拦截的第一要件。

若把IEC1024-1防雷标准第2.1.4款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57-94定中的自然接闪器(桁架、互相连接的钢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中,我网等等)俗性地称之为“暗装避雷带”的话,们找不到接闪器为“暗装避雷带”的有力支那么它的条件必须是处于需要防雷的空间持依据,而在实际防雷检测中大家却常常

之外。就是说:在需要防雷的空间里,不能

遇到接闪器为“暗装避雷带”的雷电灾害个

利用“暗装避雷带”作为自然接闪器包括

例和因“暗装避雷带”所带来的困惑,解决

“覆盖有非金属物的屋顶结构的金属体(桁

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还是得还原于GB架、互相连接的钢筋网等等)”。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综上所述,“暗装避雷带”在需要防雷版)的规定。的空间里在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2、规范依据计规范》(2000年版)中是不被允许的,在

众所周知,防直击雷措施的三大要素不需要防雷的空间里是允许的。直观且通是:1).接闪器;2).引下线;3).接地装置。在俗的解释是:在直击雷防护装置保护范围国标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内的屋面,可不再作避雷针、避雷带(线)、范》(2000年版)附录八名词解释对接闪器避雷网的设计和安装。如:在建筑物的主楼的定义是: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裙楼、架空避雷线(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和避雷网保护之下的建筑物等等。金属构件等。在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和布3、雷电灾害个例分析置第5.1.1条 接闪器应由下列的一种或多种

摘  要防雷接闪器“暗装避雷带”的设计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雷电灾害,不仅仅是给建设单位增加了防雷装置的整改费用,一旦出现人员安全事故,就给单位领导留下了说不清楚的安全责任问题。因此,对防雷接闪器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强制国标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来进行设计,最大程度地降低或减少因设计不足造成的雷电灾害。关键词接闪器设计;误区;雷电灾害就直击雷防护装置的设计而言,到目前为止,仍有建筑高度在30米及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压顶筋作“暗装避雷带”的设计。根据我们和施工方不完全的现场调查和统计,仅2006年漳州市区一带就有四幢暗装避雷带的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破坏,下面是某机关单位的一个雷电灾害个例:

该单位地处公路边的一个小土丘上,2006年办公大楼的背屋脊遭受直击雷的袭击,造成琉璃瓦飞奔而下砸向另一座办公室内,险象环生。从此人人谈雷色变心有余悸。当调取该建筑物的设计图纸时,发现该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设计不健全,没有直击雷防护的接闪装置,原屋面防雷接闪器的设计为“暗装避雷带”。

整改前如下图:

整改后如下图:3.1在平台上加先导避雷针和在易受雷击的脊端设四支避雷短针(如下图):

3.2接地装置利用原大楼的自然接地体(如下图):

从以上个例可以验证出,“暗装避雷带”无法完全保护建筑物,是不可取的。它违反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对接闪器的设计要求,给建筑单位增加了雷电灾害风险和领导的安全责任,同时又增加了不

下转第137页-135-算放大器进行放大,加1千欧姆电阻进行电流信号到电压信号的转换。利用单片机控制管理,使频率设置和占空比调整等操作可用键盘输入,十分方便。

3 硬件电路的实现

3.1 滤波、放大及其电流到电压的转换电路电路

本系统采用二阶压控电压源低通滤波器,如图3所示。它由两节RC滤波器和同向放大电路组成。其中同相放大实际上就是所谓的压控电压源,它的电压增益就是低通滤波器的通带电压增益,即:A0=Avf=1+Rf/R1

传递函数由图电路可知,运放同相端输入电压为:Vp(s)=V0(s)/Avf    (1)

而Vp(s)与Va(s)的关系为:Vp(s)=Va(s)/1+sRC)    (2)

对于节点A,由节点电流法可得:Vi(s)/R-Va(s)/R-[Va(s)-V0(s)]sC-Va(s)/R-Vp(s)/R=0    (3)

将式(1)、(2)和(3)连立求解,可得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A(s)=V0(s)/Vi(s)=Avf/[1+(3-Avf)sRC+sRC*sRC]    (4)

式(4)为二阶低通滤波器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其中1/RC为特征频率,而1/(3-Avf)为等效品质因数。截止频率为1/RC。通过设置R、C可调节带通到我们需要的范围。另外调节Rf可调节幅度到我们需要的范围。

3.2 语音播报电路的设计电路凌阳的SPCE061A是16位单片机,具有DSP功能,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最

高时钟可达到49M,具备运算速度高的优势等等,这为语音的播放、录放、合成及辨识提供了条件。另外SPCE061A单片机具有32k闪存,事先把所需要的语音信号录制好,整个语音信号经凌阳SACM_S480压缩算法压缩只占有13.2K存储空间,对凌阳SPCE061A单片机的存储系统来说绰绰有余。凌阳SPCE061A单片机自带双通道DAC音频输出, DAC1、DAC2转换输出的模拟量电流信号分别通过AUD1和AUD2管脚输出, DAC输出为电流型输出,经LM396音频放大,即可驱动喇叭放音,放大电路如图4(只列出了DAC1,DAC2类似)。在DAC1、DAC2后面接一个简单的音频放大电路和喇叭就能实现语音播报功能,这为单片机的音频设计提供了极大方便,音频的具体功能主要通过程序来实现。

3.3 各种波形的产生计算3.3.1 正弦波信号计算 在信号输出部分, 采用了10位的D/A变换器, 其最大输出值为1023。为了与D/A变换器相适应,在2π一个周期内, 将其输出信号的幅值,角频率量化, 正弦信号为奇函数, 其傅里叶级数只能用正弦项表示, 即有:

f(k)=512sinkω0 (0≤k≤512)y(k)=512+f(k)式中ω0=2π/1024, 由此求出1024个离散值, 形成数据表, 以备计算驱动程序调用。

3.3.2 三角波的计算 按DAC满幅输出计算三角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N个DAC输出的小阶梯, 由于阶梯很小,从宏观上看它可以近似成三角波波信号,阶梯之间的时间间隔t1、t2由定时器TimerA 的定时值决定, 通过改变t1、t2的值来改变三角波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间T1、T2, 从而改变三角波信号的频率。

3.3.3 方波信号的计算 方波的产生只需根据给出高电平时间t1和低电平t2时间,分别用定时器计时即可实现。

5 结束语

由于采用较高性价比的单片机SPCE061A,系统电路结构简单,输出信号电压和频率的精度较高,操作方便,LCD可直观显示信号类型、频率和幅值,并可实现语音播报信号参数,总体性能优于传统的信号发生器。

参考文献[1] 凌阳科技产品资料[2] 凌阳科技.凌阳16 位单片机开发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3] 薛钧义, 张彦斌, 虞鹤松 .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4]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李勃 男(1986- )石家庄经济学院 本科在读。上接第135页必要的整改经费。4、措施和责任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必须严格按照强制性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 进行设计和施工;对现代信息系统已进入平民百姓家的建筑物,还必须按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进行感应雷的防护设计和施工。针对现代建筑中屋面有琉璃瓦覆盖层的建筑物,依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屋角、脊端)设避雷短针,高度可在20~50cm,既保持了直击雷防护装置的完整性又不影响美观。消除“暗装避雷带”的设计误区,是我们防雷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建筑设计部门的责任。为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我们更应该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做到防雷装置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让我们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持续和可发展的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4 软件部分

本系统采用单片机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可以进行在线模拟、仿真。软件程序流程如图5。

图3  滤波电路

图4  音频放大电路

图5  具有语音功能的信号发生器

系统流程图

参考文献[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008.08.20.-1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