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东西方地理坏境所导致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地理环境只是它们不同的原因之一。以下只是自己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和分类。
第一从总体上看:中国是大陆田园式,而西方是海洋岛屿式,这决定了中西不同文化产生的基本原因。贸易上,中国是农耕经济而西方主要是海洋贸易,这是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农耕经济的特点:
1、 性成果。
早熟性,人们很在就在农具的创新实用,集约耕种。粮食作物驯化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2、 持续性:一直到今天是一农业为主。
3、 多元性:农耕经济内部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
由于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农耕条件,让不少东方人安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农业社会让人们形成了团结合作的习惯;这样才能在只靠年岁来增进收入上的那个年代形成团结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人们的惯性思维导致了人们缺少竞争意识和挑战性。
西方:古希腊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贸易和丰富的畜牧业。由于渔业和畜牧业是居无定所的,这样才能收获大量的鱼和养动物。因为这个原因让西方人产生了强烈的竞争和冒险意识,独立和以自我中心的形态便产生,并且对后来的西方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
第二从政治上看:封建与城邦
中国封建:所谓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将同姓,“心腹”封为地方邦国的首长,用血源将各地联系起来,作为保护皇子的屏障。这让古代中国形成了强烈的等级制度,和保守的思想。
希腊城邦:在《荷马史诗》中是指堡垒、卫城,后来演化为一种组织。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而维护足够人数的公明集团,具有层次机构和公民三大要素。这让西方产生了民主意识和人人平等的观念。
从这不同的政治体质上可以看出一统多元,那么他们具体表现为:(1)封建追求的是大一统格局,天下定于一,上至皇上,下至平民的认识,以国家统一为乐,以江山分裂为忧,是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价值取向。
(2)希腊城邦在政治上呈现多元化和民族性特点,不但城邦政治体各有差异,就是城邦内的政治结构也是多元的。城邦的多元性、民主性,一方面使统一专制的主权难以形成,另一方面促进西方政治学的诞生。为以后的西方政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从经济上看:中国是农业经济,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农业的发展需要几个自然要素,肥沃的土壤,丰沛的灌溉水源,充足的阳光都具备。所以从古到今中国的经济都是一农业为主。
古希腊经济,古希腊经济的特点是航海、贸易、移民和奴隶制,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的,再加上土层浅薄,而且多石,不适于发展农业。
第四从哲学的竞赛来看:哲学的发展特点1)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国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并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体。西方哲学把自然看作是人对立的,两者是分开的主体和客体认识预备认识的,改造与被改造的。
中西哲学的思维方式:
1) 重直觉和崇尚逻辑:中国哲学是讲究天人合一,精神不将视为独立于人们认识的
纯粹客体,不重视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即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西方哲学遵循主客二分模式,需要主体,应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和感性现象。
2) 重模糊与崇尚精确:中国以直觉思维相联系,中国哲学的灵活多样。并且注重定
性,定量分析,即运用模糊思维。西方自古以来重视数学和逻辑,因而具有精确的性质。
3) 重整体与崇尚个体:中国天下统一,使天下统与一,即不把世界看作是独立于人
之外的客体。西方个体主义,并一个体的眼观看世界,社会和个体的关系是一个鲜明的特征,他们重视主客二分。
第五从社会制度上看:血缘关系社会契约关系
中国是血缘关系型社会,受到地缘经济的影响,以血缘关系比较密切,西方国家在演进过程中逐渐摆脱了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 中国社会表现为熟人社会特征,而西方则表现为陌生式特征。
社会构成的起源方面:中国是以家庭为主,以血缘关系为中心,逐步扩展到朋友、同事、同学关系,最终形成了一个熟人社会。
西方社会的主体在一个人,因为早期的殖民活动对血缘关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上商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每到一地先要确立的是契约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因此西方的地缘特征比较明显,人与人之间不是以血缘、朋友、同学、同事关系定亲疏,而是以能力高低来决定的。
综上所述:
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中西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在不同经济基础的影响下造就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科技、艺术等的形式,宗教信仰……。当然地理因素绝对不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文化也影响后面的每一代人,造成差异也在所难免,但是只要我们抱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