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7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与看见新科进士感叹“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和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这两件事有关的统治者分别是( )

A.唐高祖和唐玄宗 B.唐太宗和武则天 C.唐太宗和唐玄宗 D.武则天和唐玄宗 【答案】 C

【考点】

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毅中矣”。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成功。

2. 如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答案】 D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甲午战争的内容。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解答】

根据时间和漫画内容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D符合题意。

3. 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①日本令人发指的侵略屠杀启迪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试卷第1页,总8页

②国共合作抗战成功证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于振兴的根本保障

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提示当今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④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考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解析】

本题以“侵华战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侵华战争的评价。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反对外敌入侵、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则是一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非正义战争,也是反和平、反人类的战争。日本在中国近代曾发动两次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日本曾接连发生右翼势力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和内阁成员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的事件,中国政府应该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同时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告诫日本珍爱和平,正确面对历史,才能走向未来。“回顾”的是日本的侵华史“美化”的是现代发生的事。故美化侵华战争史告诫世人要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坚决抵制日本政客美化侵华战争史,防止助长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警惕军国主义的“幽灵”死灰复燃。①②③符合题意。 4.

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 ) this_is_a_tag_for_row_span_begin对外贸易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进出口) this_is_a_tag_for_row_span 381.4 1154.4 4722.9 39600 this_is_a_tag_for_row_span_begin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this_is_a_tag_for_row_span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答案】 B

【考点】

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内容;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解答】

注意图中开始时间是1980年,这一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逐步深化。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的进出口总额和引进外资的总量逐年增加,该局面的出现主义得益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故选B。

试卷第2页,总8页

5. 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据此回答(1)~(2)题。

(1)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

A.1952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D.“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

(2)2016年𝐺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𝐺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①②③ 【答案】 D B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

本题以马歇尔演讲为依托,考查冷战政策. 本题以为依托,考查经济全球化。 【解答】

1953年,马歇尔演讲:“对于把若贝尔和平奖授予一位军人,有相当多的议论…经常摆在我面前的是写得清清楚楚的战争费用的分类账目,支撑它的则是墓碑。这一切激励着我去寻找某种途径或方法,以避免另一场战争灾难。”这一演讲指的是马歇尔计划,因而其的历史背景是“欧洲复兴计划”成功实施

冷战结束,世界局势发生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在不断深化。2016年𝐺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𝐺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说法不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6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试卷第3页,总8页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这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杨亮《海上新“思路”》

(1)材料一图𝐴中宫殿占地广阔,表明城市________职能突出。图𝐵城市商业功能增加,城内瓦子(瓦舍)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族建立的金政权,1127年攻破东京,北宋灭亡。由图𝐴到图𝐵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渐________转移,以此同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没有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对外活动与近代欧洲的不同之处。 我选做:( )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应如何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

政治,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女真,由西向东

①丝绸之路是在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下形成的,范围是亚非欧,从军事路、外交路发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中国社会是自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中国以友好往来为目的,不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②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中国对外开放、友好往来、平等贸易,欧洲则是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应该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坚持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等。

试卷第4页,总8页

【考点】 西汉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南宋和金的对峙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的建立、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宋代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材料一图𝐴是西汉长安平面图,图中宫殿占地广阔,表明城市政治职能突出。图𝐵是北宋东京城平面图,图中城市商业功能增加,城内瓦子(瓦舍)盛行,主要原因是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1127年攻破东京,北宋灭亡。由图𝐴到图𝐵表明我国古代政治中心逐渐由西向东转移,以此同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①据材料二“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可知,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丝绸之路是在汉武帝和张骞等推动下形成的,范围是亚非欧,从军事路、外交路发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没有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是中国社会是自然经济,不是商品经济,中国以友好往来为目的,不是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②据材料三“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这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可知,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各国文化交流与和平交往的通道。古代中国对外活动与近代欧洲的不同之处是中国对外开放、友好往来、平等贸易,欧洲则是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应该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坚持合作共享的发展理念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试卷第5页,总8页

(1)材料一图𝐴和图𝐵人物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哪一派别?与图𝐴人物相比,图𝐵人物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开创出怎样的民主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实现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全民族抗战兴起的转折?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建设与国际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 【答案】

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不同:反对孔子和儒家学说。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转折: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上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停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始。(任答两点)

继承传统文明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精华,总结近代以来宝贵经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潮流出发,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对话,思考并承担相应大国责任。(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红军长征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国革命道路、长征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

据所学知,图𝐴中的人物是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图𝐵中的人物是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相比较康有为,陈独秀反对孔子和儒家学说。其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西方资本主义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开创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上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停止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始。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继承传统文明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精华,总结近代以来宝贵经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潮流出发,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对话,思考并承担相应大国责任。

试卷第6页,总8页

民族主义,指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民族主义可分为积极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以及极端的民主主义。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民族主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主义的兴起】 材料一

(1)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哪一年?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战争对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民族主义与一战】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𝐴行为,并分析图𝐵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民族主义在战后】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3)举一例能体现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的史实。材料三作者认为孙中山是“民族主义领袖”,你是如何看待的? 材料四

(4)材料四图片场景是何历史事件?法国对德国的战后处理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答案】

1804年;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

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杀行为目的是挽救民族危机,但其后果是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日益加剧,包括法国在内,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卷

试卷第7页,总8页

入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20世纪初整体世界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秩序和制度尚未建立.

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认识是正确的,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民族主义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签订《凡尔赛和约》;引发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最终导致二战爆发;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民族主义能激发爱国热情,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极端民族主义则会激化矛盾,导致战争爆发和地区动荡,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等等 【考点】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五四运动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历史开放性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拿破仑、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凡尔赛和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1804年,据材料一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其后果是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恐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日益加剧,包括法国在内,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20世纪初整体世界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秩序和制度尚未建立.

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的史实是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材料三作者认为孙中山是“民族主义领袖”,材料三作者的认识是正确的,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民族主义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四图片场景是签订《凡尔赛和约》,法国对德国的战后处理引发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最终导致二战爆发;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民族主义能激发爱国热情,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极端民族主义则会激化矛盾,导致战争爆发和地区动荡,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等等.

试卷第8页,总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