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民主思想_从浪漫主义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马克思民主思想_从浪漫主义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来源:尚车旅游网
49

马克思民主思想:从浪漫主义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杨春志 胡明远

1

2

(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4;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马克思民主思想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5莱茵报6时期是马克思民主思想萌生的阶

段,带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5黑格尔法哲学批判6和5德法年鉴6时期是马克思民主思想提出和确立的阶段,已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化了的人0,开始具有重视现实的倾向;5德意志意识形态6和5共产党宣言6时期,是马克思民主思想深化和发展的阶段,对社会物质基础和政治解放作用的强调,表明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已经从浪漫主义彻底转变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民主;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

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9)09-0049-03

一、民主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民主的现实主义情怀

马克思在5莱因报6时期发表的政论文章5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6就把书报检查制度同普鲁士的国家制度联系起来,指出/书报检查制度本质上是建立在警察国家对它的官员的那种虚幻而高傲的概念之上的0。由此可以看出,对书报检查令的反抗是马克思反抗专制统治并表明其民主观点的矛头和武器,它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消灭专制政府和国家。这表达了马克思渴望拯救现实的革命理想。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观念中不免带有一个青年革命家的生涩和浪漫主义色彩。他的理论出发点虽然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关怀现实和拯救现实是其思想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但是由于深受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影响,他将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寄托于理性自由的实现。这也是马克思之所以选择以反抗书报检查令来反抗国家的原因,因为对思想独立性和精神自由性的保护是通向真理的前提与保证,思想自由和出版自由是真正国家的基本要求,国家在本质上也/是政治的和法的理性的实现0,即国家在本质上也是理性自由的产物。/即使公民起来反对国家机构,反对政府,道德的国家还是认为他们具有国家的思想方式。0甚至在5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6一文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没有一种动物,尤其是具有理性的生物是带着镣铐出世的0,/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0。这是青年马克思的民主思想的主要特征,他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将精神自由看做是人的/类0属性的首要特征,将革命的手段和目的都侧重于精神领域内,期望首先以精神解放来实现和完成人类的全面解放。由于马克思最终将民主的实现引向一个纯粹精神的国度,甚至期望只要推翻专制统治就能实现民主,致使其民主思想仅仅停留在观念的层面

作者简介:杨春志,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胡明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助理

研究员,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¹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04页。

º JohnRawls,ATheoryofJustic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1,p1302.

50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9期#西方哲学和浪漫主义的理想层面,由于缺乏现实根基而无法在现实世界中真正实现。但是,正因为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钟情和偏爱,才使马克思有可能在未来反思和超越之,提出自己的民主理论。

如果说马克思在5莱茵报6工作时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黑格尔哲学的色彩,那么到撰写和发表5黑格尔法哲学批判6时,马克思已经开始逐渐摆脱黑格尔思想的束缚,并能够在洞悉黑格尔思想理论体系根本症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民主理论。对民主主体/人0的发现是马克思超越以往民主思想浪漫情结的具体体现。至此马克思开始在现实的/社会化了的人0的/自我规定0意义上探讨民主,充实了民主的现实内涵。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5法哲学原理6中关于民主主体的论述,将黑格尔在民主主体问题上的本末倒置重新正本清源,这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深刻之处和伟大之处,也是马克思民主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所在。马克思更加强调家庭和市民社会对于国家的基础性作用。马克思认为国家不是建立在抽象普遍性或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一切国家制度的实质都是/社会化了的人0,这种具有社会性的人就是具有类本质、共同性和普遍性的人。国家与人在类的意义上内在相通。民主制则是最具有国家制度这个类一般特征的制度,更符合国家制度的实质,所以/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0,/是一切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了的人。它对国家制度其他一切形式的关系,正好像类对自己的各个种的关系一样0。这表明马克思的民主思想较之以往已经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这一时期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不仅仅是对民主主体的澄清,将民主主体理解为具有类特征的/社会化了的人0,而且指出作为民主主体的人还必须具有具体现实性和真实性,这种现实性和真实性体现在其具有自我规定能力。马克思强调民主是/社会化了的人0的/自由产物0,这种自由的实现同时需要/自我规定能力0,所以社会化和自我规定能力同时作为民主主体的现实条件而存在,/只有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抽象的公民,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人劳动、自己的个人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己的-原有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成为社会力量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当作政治力量跟自己分开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0。所以,民主的实现与人自身自由的达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马克思表达了民主在各种国家制度中具有优先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观点,而且将民主主体从黑格尔的/天国0拉回/人间0,将民主的根基建立在/社会化了的人0上,以/人民主体论0取代黑格尔的/国家主体论0,既超越了黑格尔民主理论抽象的普遍性和空洞性,也超越了其早期民主思想的浪漫主义情怀。但是,马克思似乎仍没有回答人的社会性及自我规定能力如何才能实现、二者的统一如何才能达成等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现实问题,所以说这种民主理论仍然是不成熟的和不彻底的。

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统一)))真正民主的实现

马克思关于民主问题的探讨,一直是伴随着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清算和超越进行的。马克思在53政治经济学批判4序言6中说:/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0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马克思越来越将有关民主的哲学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研究联系起来。在马克思写作5德意志意识形态6和5共产党宣言6时,他已不仅局限于确立人作为民主主体的地位,而且在唯物史观和政治斗争中进一步赋予民主以具体的现实规定性,使得有关民主的探讨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可实现性,同时马克思也进一步强调民主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最终解放的观点,使其民主理论逐渐从浪漫主义走向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仅仅强调/社会化0和/自我规定0还带有一定程度上的空泛性,如何在现实生活世界中探寻实现民主的有效途径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马克思就从现实存在的人出马克思民主思想:从浪漫主义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51

发,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定。0马克思发现了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0唯物史观的发现虽然并非是为了直接说明民主的实现,但却是为了阐释现实的人的存在状态,而现实的人正是民主的主体,对处于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包围中的人的真实处境的认识,就是对人的/社会性0的进一步认识。所以对唯物史观的发现也是对民主实现可能的认识。由于民主的实现最终要靠现实的人来完成,而现实的人又是历史性、具体性的存在,所以民主也是由一定生产力水平上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过程,不存在抽象的民主。基于这种认识,马克思最终得出只有在生产力巨大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0,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才能够达成。这是对民主现实性的进一步认识。

如果说唯物史观再次夯实了马克思民主思想的现实基础,那么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学说则是马克思实现民主的具体手段。在5共产党宣言6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的阶级性质,他认为资产阶级/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0。由于马克思揭示了现代代议制国家实质上仅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所以这种民主是一种建立在资产阶级意志之上的虚假民主,因此明确提出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自由人联合体0,以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观点。为了人类的解放,马克思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夺取政权的思想,即通过政治解放实现人类解放,通过民主的低级阶段逐步上升为高级阶段。而在5共产党宣言6中,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和过去一切革命不同的地方在于,过去一切革命始终是一种新的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旧的剥削制度,而共产主义革命要反对过去革命的/旧有性质0,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并消灭任何阶级的统治以及这些阶级本身。所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不仅仅是为了解放自身,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为此,马克思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0此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建立新的民主政治就变成为最终取消政权而实现全人类的真正自由与解放的手段和步骤。这是将民主理解为一个具有现实性、阶段性、条件性、历史性和规律性的客观存在,既强调唯物史观在民主发展中的制约性作用,也强调无产阶级斗争在民主实现中的现实需要。对于现实性、历史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强调并没有阻碍和削弱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另一突出特征:对人的最终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并且就其实质而言,马克思民主思想最终是为了在全面解放生产力的基础上,在推翻非人道的专制统治的基础上,/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0。所以马克思的民主思想仍然深含着人类的形而上理想,是人类渴望超越与自由的表征,人类就是在对自由的永恒追求中不断走向最终解放。这是后期马克思民主思想的历史进步所在,他超越了其他哲学要么将民主理解为最终成就要么将民主理解为现实工具的二元对立,而是将民主理解为目的性与手段性的高度统一,最终使民主彻底摆脱了其早期哲学偏重关注精神自由的浪漫主义色彩,也超越了其他社会民主理论将民主仅仅看做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的功利性色彩。马克思的民主思想已经彻底从浪漫主义走向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责任编辑:马 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