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杰
(黔东南日报社,贵州 凯里 556000)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化信息在信息传播中占据很大比重,再加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新闻采编工作难度逐渐提升。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从提升个人素质确保新闻内容的正式性、学习新媒体技术手段、注重内容的创新性及艺术性、提升设计排版能力和编写能力四方面,论述了新媒体时代报社采编人员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采编人员;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一、前言
在新媒体时代下,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体现得尤为明显,再加上新媒介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如果报纸新闻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便可以实现发展与传承。相比之下,报纸新闻更具公信力,这对相关工作者的工作要求更严格,而新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工具的关键要素,需要站在综合角度对其进行发展,这也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机制不配套
信息时代推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但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却显得相对缓慢,很难与新媒体发展节奏相适应,这也引起新闻采编人员的缺口数量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是新闻采编人员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具体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具有更强的新媒体适应力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但在实际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采编专业教育工作十分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换句话说,新媒体采编人员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平等导致采编人员无法在新媒体时代下做好相关工作。(二)适应能力严重缺乏站在传统角度来说,新闻采编人员从事的工作以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为主,工作的性质主要通过采编人员整体素质体现出来,再加上新闻采编的招聘标准相对较高,传统媒体的各类新闻节目能够符合大众要求。传统媒体新闻节目具有规范化特点,这一点在新媒体新闻采编中很难复制。但在新媒体采编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人才录用的要求较低,这也让同一个事件的报道言论各异,很多网站也没有做到用词规范。也正是这些良莠不齐的新闻报道,新媒体新闻很难正确引导舆论,对网络传播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需要提高对采编人员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三)职业道德问题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价值观出现了严重变化,再加上全球一体化发展思想的冲击,很多报社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严重缺失,并在众多利益的诱导之下,突破了新闻工作的标准和底线。整体来看,报社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自身专业素质密切相关,只有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保证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传
播新闻内容,再次激发报社新闻的权威力和公信力。
[1]
三、新媒体时代报社采编人员新闻采编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文章编号:1674-8883(2018)08-0153-02(一)提升个人素质,确保新闻内容的正确性
时代的发展促使信息出现了新的类型和特征。在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等新的信息状态下,我们的采编人员需要全面了解信息类型、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在此过程中,采编人员需要确保信息采编内容的精准程度,并体现创新性。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的即时化发展,采编工作的高效性必须得到有效保障。新媒体时代下的采编人员依然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信息的洞察能力。除此之外,采编工作人员还需要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党媒在传统新闻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即其真实性。相关采编工作人员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同时,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以此来满足大众对信息的需求。新闻的真实性需要得到不断挖掘,这与采编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息息相关。除了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之外,采编人员必须突显社会责任感,从而对每一个新闻报道负起责任。(二)学习新媒体技术手段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变化便是各类传播平台的频繁更新,传统报社新闻主要以杂志、电视等方式为主,对新闻内容进行播报。可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平台已经突破了原有限制,并将传统途径延伸到网络,如微博、微信等公共网络平台。也正是由于这一模式的根本转变,采编人员应该掌握各个新媒体平台的操作技术,如微博运作、微信平台运营等。除了满足上述要求之外,相关部门还要有效提升报社采编工作人员的运营能力,与新媒体发展的时代潮流相适应,确保信息传播形式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例如,各个报社在发展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使工
作人员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2]
(三)注重内容的创新性及艺术性
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前提条件,人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从而进一步确保新闻内容的创新性和艺术性。近年来,受新媒体的影响,但该类信息的存活时间始终有限。好的新闻标题固然可以吸引读者眼球,为新闻传播提供有效途径,但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新闻内容永远是最关键的要素,好的新闻内容更能维护报社与读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所以,采编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新型媒体传播平台众多,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这就要求我们的采编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字创新能力之外,还要展示文字的艺术效果,利用平台排版技术突显文字效果、视觉效果、感官效果,从而提升整体的可视化程度。
153
“标题党”新闻十分常见,媒介观察
(四)提升采编人员的编写能力受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很多手机、电视等移动报道终端得到了全面应用,并通过设计手法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报社属于传统新闻行业,各个采编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便是提升自身的编写能力。另外,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还要注重有效采集新闻信息,最终用优美、中肯的文字报道出来。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具有很大优势,再加上信息的高效化利用,促使出现很多新的新闻信息模式,这对传统报社采编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须提升文字的编写效率。新闻采编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表达的具体社会含义要求较高。因此,提升采编工作人员的编写能力,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五)提升设计排版能力由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报纸与网页、视频播报等形式不同,因此在保持排版过程中,需要体现信息的视觉阅读效果。当读者拿到报纸之后,首先注意到的便是报纸版面、顺序及辅助信息等,这些都是吸引读者最为重要的要素。一般来说,读者会因为感兴趣的图片从而对报纸产生一定的好感,并通过图片进一步了解报纸内容,其次便是报纸的标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编辑人员在排版过程中需要对文字与图片的搭配提高重视程(上接第145页)
(四)疏导沟通,化解民怨
当出现群体性的网络舆情时,有关部门要认真听取群众的诉求,然后适当疏导,化解群众的愤怒情绪。面对网民的批评要有包容性,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绝对不能滥用权力,封
[3]
堵网络舆情。
四、结语
网络媒体是新兴的新闻传播平台,虽然目前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但是缺少科学的规范管理,所以政府要(上接第150页)为以电视新闻为主的传统媒体提供了才能发挥之处。例如富二代飙车事件、周老虎事件等等,一开始都是传统媒体先报道的,引起关注之后,网络上就出现了大量不实言辞,这些事件也被不断演绎,真相变得扑朔迷离。在这种情况下,以电视新闻为主的传统媒体应该突出其新闻性,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报道,让观众感受到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详细、客观合理之处,发挥出权威媒体的引领作用,避免以讹传讹。(四)贴近大众真实生活,吸引大众目光从新闻价值这一理论来看,一篇新闻报道最终能否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主要取决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是否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出来的内容是否是人们所关心的。因为从受众心理调查研究来看,相对于那些离自己实际生活较远的事物,受众更加关心与自己利益、情感和心理相关的事物。因此,电视新闻报道一定要合理选题,尽量报道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新闻内容。例如,前段时间电视新闻报出“空巢青年”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热议。空巢青年是指一批在异乡独自打拼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离开家乡、亲人,自己独居生活,没有家庭生活和情感寄托。这一新闻报道引起热议是因为这种现象符合当代80后、90后
154
度,从而确保内容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整个报纸排版过程中,需要体现版面设计的专业性,在提升新闻信息质量的同时,全面优化报纸中的内容,最终实现报社采
[3]
编人员新闻采编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阅读量逐渐提升,这对于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便是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最终以报纸形式将新闻内容有效呈现出来。另外,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随着微博、微信等行业的发展,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学习,才能适应新的传播环境,保持一颗公正之心,确保社会公信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参考文献:
[1] 史丽萍,李晓峥.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阳江
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66-67.[2] 贝骁.用地方人力资源为提高传播力注入活力——以
解放军报社后备部培养使用地方聘用人员为例[J].军事记者,2017(08):20-22.[3] 汪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工作能力提升路径
[J].新媒体研究,2017,3(08):157-158.
采取措施对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以促进网络新闻媒体行业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汪波.网络热点新闻传播特点分析[J].新闻知识,
2017(03):39-41.[2] 石凤楠.网络热点新闻事件中的群体心理分析[D].
西南政法大学,2011.[3] 李建军.论网络环境下的时事热点新闻传播[J].新
闻传播,2010(04):123.
的生活现状。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媒体行业而言,新闻报道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电视具有声画并茂、受众范围广的巨大优势。人们对电视新闻的需求更是十分强烈。在此形势之下,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突出新闻性,为人们报道真实、客观、有理有据的高质量新闻。综上所述,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报道中突出新闻性的重要意义,并着重阐述了提高电视新闻性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
[1] 杨晓云.浅谈电视新闻的新闻性、时效性等问题与策略
方法[J].当代传播,2016(04):107-108.[2] 孙慧丽.探究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与策略方法分
析[J].新闻前哨,2013(03):54.[3] 黄双润,雷霞.新闻理论创新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关键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16-08-17(002).作者简介:代群(1975—),女,吉林通化人,编辑职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