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易建斌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组合与种植,可有效增加城市的绿量、提高绿化覆盖率,为园林景观增色。本文首先明确了地被植物内涵与类型,其后就城市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的选择要求、应用模式与种植要点展开分析,最后以典型地被植物麦冬为例,探讨了其在城市园林的应用情况,以期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地被植物;类型;城市园林;绿化;种植技术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地的基础材料,覆盖力强、易于繁殖、养护管理粗放,种植后无需经常更换,可连续多年保持旺盛的生长势,切实起到保护和美化人居环境、丰富园林景观的作用。近年来,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其应用模式与种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塑性好,可充分利用特殊环境造型;(5)植株相对低矮,可通过修剪人为控制株高或是人工造型;(6)适应性、抗逆性好,耐粗放管理;(7)根系发达或是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有利于水土保持,吸收土中养分;(8)空气净化能力强,或是隔音降噪效果好;(9)经济价值好,可药用、食用或是作为香料原料;(10)科学价值好,如:有利于植物学及其有关知识的普及;可与珍稀植物、特殊种质资源人工保护有机结合。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并非要求地被植物需具备上述所有特性,只要满足其中一些要求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组合,以获得最为理想的效果。
2地被植物应用模式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方法众多,现针对几种主流应用模式展开介绍:(1)树池地被种植。城市园林绿化中,树池式行道树、庭阴树较为常见,为防止出现黄土露天的情况,其下常栽植一、二年生花卉作地被植物,切实丰富视觉效果、增加绿量,如:矮牵牛、一串红、金盏菊等。(2)单层色块图案种植。在阳光充足、园林景观中心地区,可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通过大面积栽植彩叶地被植物构成群落,如:园林门口可种植花叶玉簪、红檵木等,构成大色块以供观赏;园林中心广场可种植重瓣棣棠、金丝桃等,增强视觉冲击感。(3)复合群落基础种植。
表1 地被植物类型
备注
如石菖蒲、红花檵木
如八角金盘、紫叶小檗、洒金桃叶珊瑚
如红花酢浆草、二月兰、葱兰如红花酢浆草、二月兰、紫茉莉如金银花、常春藤、多变小冠花
如爬行卫矛如凤尾竹、菲白竹如凤尾蕨、铁线蕨如甘菊、莺尾、过路黄如虎耳草、东翠云草、玉簪如鹭鸳草、天门冬、山荞麦、石蒜
复合植物群落从上到下依次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对于地被植物耐阴性要求较高,常种植种类有沿阶草、吉祥草、大吴风草、杜鹃等。(4)坡地水边覆盖种植。地被植物在水边种植,与山石驳岸搭配,可柔化水岸,如:可在水边种植梭鱼草、黄菖蒲、千屈菜等水生花卉,优化水景、美化驳岸。(5)硬质建筑软化种植。城市园林工程中,在园墙等构筑物下种植地被植物,进行基础或是垂直绿化,柔化线条,增加绿量。
3地被植物种植与养护方法3.1种植前现场施工准备
(1)据设计要求整地,避免低洼积水,清除土壤中石砾、垃圾,做好回填工作,要求场地平滑自然。
(2)地被植物一般是多年生,无粗大主根,栽植地平整深度以30-40cm为宜,确保土壤疏松、透气、肥沃、排水良好。
(3)绿化施工前进行土壤化验,不合格土壤需采用有机物质和土壤改良剂,为地被植物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3.2地被植物种植技术要点
(1)定点放线:种植地需按设计施工图定点放线,划定种植范围;面积较大的花坛,可采用方格线法,按比例放大。
(2)种植时间:春秋季、晴朗天气、气温25℃以下,均可全天种植;气温超过25℃,中午高温时间不得种植。
(3)种植顺序:花坛、花境地被植物
一、地被植物内涵与类型分析
1地被植物内涵
地被植物,指的是低矮耐阴地面覆盖植物,其界定尚无一个严格标准,康奈尔大学R.W.Curtis教授提出,地被植物高度范围15-30cm,实际园林工程中,植物低矮、绿叶期长、可长时间覆盖地面、繁殖容易、管理粗放的草本、藤本、矮灌木、蕨类等植物,均可纳入地被植物范畴。
2地被植物类型
地被植物可根据观赏特点、种类、生态习性等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二、地被植物选择要求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地被植物选择要求
地被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极广,可利用资源空间非常大,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了多种选择,增添景观美,具体选择要求如下:(1)多年生植物,常绿或是绿色期较长;(2)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是果实,花期越长,则观赏的价值也就越高;(3)株型、叶型、叶色独特或是叶色呈季节性变化;(4)匍匐性、可
分类依据观赏特点
植物种类常绿地被植物观叶地被植物观花地被植物草本类地被植物藤本类地被植物
植物种类
矮灌木类地被植物矮竹类地被植物蕨类地被植物阳性地被植物
生态习性
阴性地被植物半阴性地被植物
· 36 ·
城市治理与规划
需按“由上至下、由中间至四周”顺序种植;高矮不同品种混植,需按“先高后矮”顺序种植;大面积地被种植,需先种植出图案轮廓线,其后对内部填充部分进行种植。
(4)种植密度:严格按植株高低、分蘖多少、冠丛大小,确定地被植物株行距;按品种、规格,确定种植密度,以16-36株/m2为宜,色块、色带宽度>2m时,中间需留有20-30cm的作业道。
4地被植物管理与养护
(1)水分管理:当年繁殖小型观赏地被植物,每周浇透水2-4次,以水渗入地下10-15cm处为宜,宜上午10:00前、下午4:00后浇水。
(2)补充肥力:根据不同植物需求补充肥力,如:观花地被植物,需增施复合肥/磷钾肥;单纯观叶地被植物,可减少施肥量,防止其徒长,增大管理难度。
(3)整形修剪:低矮型地被植物无需常修剪,粗放管理;开花地被植物,若是存在少数残花,或花茎偏高,开花后需适当压低整修;花叶并荗地被植物,需适当将老叶、残花摘除;藤木地被植物,修剪时应促生分枝,加速覆盖、攀缠。
(4)调整和更新:观花类多年生地被,应每隔3-5年翻耕,重新分栽,施足基肥;球根、宿根类地被植物经3-4年后,根部存在拥挤情况,需进行分株、更新移植。
(5)病虫害防治。大面积种植地被植物,极易爆发真菌类病害,如灰霉病、煤污病等,应采用喷药措施加以防治,阻止其蔓延扩大;各种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等,也应注意防治。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1麦冬介绍
麦冬,也称为是麦门冬、寸冬、沿阶草等,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麦冬成丛生长,高15-40cm,细长,深绿色,在我国分布很广,冬喜温暖,自然状态下,多生于沟阴湿处、林下或溪边,耐寒力、抗热性、强耐盐碱性较强,同时耐干旱瘠薄,在立地条件较差地方也能正常生长。
2麦冬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案麦冬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替代部分草坪:麦冬四季常绿,观赏效果好,在园林道路旁、绿地花坛中可代替部分草坪,实现四季常绿。
(2)增添花境景观色彩:麦冬喜阴,适宜在乔、灌、草结合的下层栽植,形成了园林绿化景观的层次效果;可与各种景观石搭配,增添花境景观色彩,营造自然生态植物群落的视感。
(3)因地利势,营造不同自然生态植物群落:园林建设中可将麦冬种植于边坡、墙角、石缝、树穴、花坛边缘以及树下、绿篱脚下,特别是垂直空间及屋顶绿化,有利于生态功能的发挥和园林可持续经营。
3麦冬种植技术
(1)整地:麦冬适应性强,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但有条件的地方需尽可能进行整地,保证麦冬良好生长。土地粗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按行距20cm划线挖定植沟,沟宽、沟深分别以15-20cm、20-30cm为宜,沟内施鸡粪、二胺,用量分别为15m3/hm、225kg/hm。
(2)种苗准备:分株苗的效果最佳,宜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母株进行栽
2
2
区域治理
植。栽植前,须根需剪短至5-10cm,叶丛剪留至10-15cm,每母株通常可分种苗3-5株,种苗处理后需立即栽植。
(3)栽植时间:春、夏、秋三季均可栽植,以秋季最佳,其栽根系易恢复,注意秋季宜早栽、春季宜晚栽。
(4)栽植密度:栽植密度通常以20cm×20cm为宜,每穴2-3株;栽植深度以原土痕为标准,栽植时根系舒展,栽后以表层土压实土壤、立即浇水,次日封埯保墒。
(5)生长期管理:麦冬植株矮小,栽植第1年,必须常除草,可结合中耕进行,也可采用专用除草剂,麦冬郁闭形成草甸后,除草工作量减少。经几年生长,草甸超过20cm,有时会出现叶枯病、黑斑病,对此可人工分栽或喷施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麦冬主要虫害有蝼蛄、地老虎、蛴螬等,可施辛硫磷、乐果等杀虫剂防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有着美学、经济、生态等多方面的优势,要结合具体的生态环境现状、景观需求,选择适合的地被植物,注重多种地被植物的混合配置与多模式应用,规范开展种植与养护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维护生态环境和丰富景观效果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迎碧,姚玉敏,王颖,等.秦皇岛市园林绿化中地被植物的应用评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4):761-764.
[2]武术杰.地被植物的栽培与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07(6):172-173.
作者简介:
易建斌(1987-)男,湖南湘潭人,本科,工程师,工作方向:园林景观。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仅以麦冬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在
(上接第31页)
到市领导的重视再到招商的力度都显示出斜塘老街在苏州市的地位非凡。斜塘老街在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内,它以“一种生活,一种情怀”为定位,在喧嚣的城市里,提倡一种慢生活的韵味,别具一格,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获得极高的商业价值。
(2)老街与其他历史街区的异同。从上表可以看出:斜塘老街在定位与愿景上与其他“名街”有很大不同,具有其独特性,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1老街自然环境的变化
过去
老街拥有760多年的历
史,居民依河建宅,建筑分布零散,自成一体。环境多为自然环境,没有过多人工雕琢。
现在
按照园林景观进行规划整合,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建筑风格统一。保留一部分老街传统,改造成一些新的景观(十个)。环境整洁优雅,并有专人打扫清洁。
上造出来的古街道有点像赶走原居民然后再兴建起来的假古董[1]。可以肯定老街在居民记忆传承,文化历史延续方面的作用,但目前表现还很薄弱,可以增加一些文化介绍,知识宣讲的定期展示,来唤醒市民的文化保护意识,增加老街的文化感。
2老街居民居住环境的变化
3斜塘老街的用地功能比重与空间布局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琮晓.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J].中外建筑,2005(6):60-61.
四、结语
斜塘老街这样拆毁重建的历史街区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这种硬生生在城市边
作者简介:
李嘉欣(1995.10-),女,汉,河南焦作,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三、斜塘老街环境的变化
· 3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