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恋物情结所激发的创意
——以概念书籍设计为例
陈芳芳
(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人们对于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的物品很容
易产生占有欲,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恋物。概念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创新性实验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常规书籍而言,更加强调书籍的视觉艺术,较为注重书籍的审美功能。这更易于引起人们对书的某种视觉形态的恋物情结,从而激发创作者对书籍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恋物情结;概念书籍“恋”有爱恋、喜爱之意;“物”指东西、物品。“恋物”可简单解释为“喜爱的物品”。恋物是从精神分析学中借用的概念,精神分析学关注的是恋物主体在恋物
对象上的欲望运作。[1]
本文从书籍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人们对书的某种视觉形态的恋物情结,从而激发创作者对书籍的创新设计。
“概念”是对事物的普遍而抽象的认识。(《辞海》)概念书籍则是将书籍的内涵加以整理和概括,并从中抽离出概念化的含义,再在书籍的形态和材料中加以表现。概念书籍主要强调书籍的形式化语言,并以创新的形式将书籍的功能更丰富地呈现出来。相较于传统的常规书籍而言,概念书籍更加强调书籍的视觉艺术,较为注重书籍的审美功能。
人们对于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的物品很容易产生占有欲,这个思维的过程就是恋物。但大部分恋物情结的产生其实是被赋予在物体上的“光环”所迷惑,从而产生收藏的欲望,收藏的过程其实就是恋物的过程。正如“班杰明体内有个图书馆,不惜变卖家产拼命买书的
恋书情结”[2]
一样,恋物和持有早已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将从恋物的三个方面对书籍的形态、质感、内容进行解读,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谈恋物情结在概念书籍的设计中所激发的创意。
1 恋“形”——形式新颖,造型独特
概念书籍除了采用传统常规书籍所采用的矩形形状以外,还包含形式多样的特殊造型的书籍形态,因此在视觉感官方面,更具备新颖性和丰富性。此类形式多样的概念书籍更像是艺术作品,更能激发人们的恋物情结,从而产生购买欲。
1.1 对于读者而言
(1)易于吸引读者目光。造型独特的、具有较高辨识度的概念书籍在众多书籍中格外引人注目,这就增加了读者进一步翻阅的可能性。
(2)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特殊的书籍形态相较于常规的书籍形态而言,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出现因一成不变的形式而产生的疲劳感和无趣感。(3)易于激发读者的收藏欲。通常情况下,此类特殊形状的概念书籍往往需要烦琐的工艺和高昂的成本,这也就导致了此类书籍数量较少,有些甚至为孤本,但
·160·
正因为其“限量版”甚至“唯一性”的特征才更能满
足人们的恋物欲。
1.2 对于创作者而言
(1)不受限制的外形拓宽了创作者创意思维的发散空间,有利于创作者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去探索更多关于书籍设计的可能性,更利于创作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概念书籍。(2)概念书籍更加重视书籍的艺术性,这对于创作者的艺术造诣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不同形状的概念书籍因其多样且饱含新鲜感的造型,更易引起读者的恋物情结。故而在视觉感官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常规书籍而言,概念书籍更受读者青睐。
2 恋“质”——材质多样,五觉体验恋“质”,这里的“质”更多强调的是质感,即书籍材质带来的主观感受,具有情感性。质感体验一般是通过人们的“五感”进行感知的,而“五感”是需要通过材料作为媒介进行直观感受的。“五感”中,视觉是最先引起大家注意的部分。在欣赏作品时,人们往往最先被眼睛看到的事物所吸引,所以书籍视觉部分的美是影响人们是否恋上此书的重要的一方面。接着,当人们被视觉部分所吸引后,接下来是品读此书,在品的过程中,书籍所散发出的气味和手触摸时的质感就引发了嗅觉和触觉。其中触觉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带动其他四种感受。
人们对于质感的重视更加激发了概念书籍对于材料的重视,同时材质的合理选择能够在视觉上形成第一时间的感官刺激,从而唤醒人们对于某种质感的内心情感以及记忆的联想。
在概念书籍设计中,可选用的材料种类繁多,但每种材料因其本身的质感不同,相应地带来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如自然材质中的土给人一种踏实、稳重之感,同时也容易引起那些对“土”有恋物情结的人群的记忆联想和情感共鸣;而自然材质中的木则给人一种原
始、生态有质感的体会。另外,麻给人一种质朴、
手作之感;金属带来冰冷、工业之感;玻璃容易营造出脆弱或真诚不造作之感;羊毛毡则带来温暖体验。诸如此类的材料不胜枚举,但无论创作者使用这些材料用于哪种书籍设计中,都需要事先对材料本身进行深刻而又详细的了解和试验,确保这些材料符合该书籍本身的调性。用心的设计师不应该只停留在外在书衣的装扮和美化上,而应该结合书籍的内涵进行创作,使得材料服务于书籍的内容主旨,成为提升文本价值的重要表现手段。
3 恋“意”——内涵丰富,妙趣横生
书籍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它的阅读性,而概念书籍也是在保证书籍本身阅读性的基础上,对书籍的外形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验。它虽以形式为(下转第195页)
文艺教研
小学教育的基础,做好两者的衔接,可以确保幼儿在未来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小学全新的学习状态。要做好这个工作,需要家长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家里,家长要随时关注自己孩子学习的能力以及习惯,不能强迫其改变自己的学习规律,要顺其自然,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自主探索与研究,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幼儿园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同样保证学生能够遵循自己的成长规律,减少课本的枯燥讲述,注重学生行为能力的培养、良好品德的养成,为其以后步入小学学习做好铺垫。
3 有关部门对私立幼儿园的治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有关的教育部门应当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投资与扶持,尽可能地从物质与教师资源这两个方面入手。(1)物质层面。有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可以给民办幼儿园提供专业的户外设备,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为民办幼儿园发放学前教育书籍以及游戏教学的相关教具。幼儿园所实行的教学模式限制其功能,在实际的调研中,部分的民办幼儿园时常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其教学空间很狭隘,缺少有关的执行资料,学生活动区域过小以及活动器材短缺。所以,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重视民办幼儿园的教学,大力扶持其硬件建设,拒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出现。(2)教师方面。教育部门要注重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尤其是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后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各地区设立幼师进修机构,培养教师以学生为本、树立师德、终身学习的观念。
功能为第二位,但并没有抛弃(上接第160页)第一位,
书籍的根本特性;只是突破传统书籍中对于呈现书籍内容的表现模式,寻求更多有趣味的表现方式,最终目的是使读者更有兴趣地阅读书。
许多概念书籍因其新颖的内容表达方式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朱赢椿的《虫子书》就凭借它独特新颖的内文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虫子书》全文无一汉字,无人读得懂书中“文字”的具体含义,但却被它本质赋予的内涵所吸引。原来书中乍一看好似是文字的部分全部来自虫子的行走痕迹,此时读者才明白《虫子书》这个书名真正的来源和意义,实在是妙趣横生,顿觉惊喜不已。
此类书籍的内容大多经过创作者的概念化处理,旨在体现书籍的主旨内涵,不强调读者对于书籍内容的直接理解和记忆,而是需要引导读者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有所领会,有顿悟之意。这种信息的表达方式相较于传统书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言,更能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增加了读者对此类书的恋物情结,进而激发读者的收藏欲。
4 结语
书籍设计是将平面的语言空间化、立体化、时间化、
[3]
物语化、行为化、精神化的信息传达,而概念书籍则是借助形式语言和材料语言等方面将之更为明显地表达出来。概念书籍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创新性实验方式,它为书籍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
4 结语
当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问题已经在中国学前教育方面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自首个现代化幼儿园建立时便出现了这种问题。这些年来,教育界的人士不断探索,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但是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对学前教育偏“小学化”的了解多侧重在教学的内容上,对于其教学的手段缺少进一步的关注。对现代学前教育偏“小学化”的探讨,总是忽略孩子发展的社会需求。正因存在上述的误区,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激的解决方式。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解决方式上要相对理智、客观,必要的时候可以先治其标进而逐步从根源解决问题。但是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专业的教育人士在今后长期探索中定能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让幼儿教学水平整体得到提升,让教育事业不断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1] 周桂勋,丁海东.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哲学
批判[J].幼儿教育研究,2017(01):17-22.[2] 肖鹏.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对策[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158-159+166.[3] 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透视[J].教育研究,2014(09):69-76.
张玥(1998—),女,海南三亚人,荆楚理工学院作者简介: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其本质依然没有脱离书籍的阅读功能。不同之处在于,概念书籍不仅仅只是对书籍的文本和图片进行视觉上的阅读,它还包含对书籍形态的阅读、触摸材料时产生的触感阅读以及参与其中的交互阅读等方面的阅读。
因此,概念书籍设计拓宽了传统书籍设计的范畴,有利于创作者突破书籍设计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其不因各种条条框框而畏缩不前,更利于创作者探索更多书籍设计的新方向。同时,概念书标新立异的形态也符合由恋物情结为出发点的另一个市场空间,即通过取悦大众对于美的诉求而产生的市场空间。概念书籍突破了书籍是用于阅读的实用功能的固有概念,强调其审美功能,发掘其收藏价值,它对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 高天瑶.格物与恋物:当下物质书写的两种范
式——以王安忆和董启章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2] 李欣频.恋物百科全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3] 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书籍设计(第
16辑)[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45-46.
陈芳芳(1994—),女,河南济源人,西安美术学作者简介:
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1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