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
考纲要求: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1688年光荣革命——前提
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非常不满。 2.简况: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 的女儿 和丈夫荷兰执政 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3.实质:是英国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4.影响: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创造条件。 二、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
1.背景: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议会权力大增。 2.宗旨:限制国王的权力。
3.内容: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方面 4.意义:
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分水岭。 实现了英国权力中心由国王向议会的转变。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1721年,沃尔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2.首相主要职权:拥有决策权、最高行政权、内阁成员提名权、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3.内阁制原则:
(1)产生方式: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2)统治方式:集体负责制。 4.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内阁由议会下院产生,集体对议会负责。 内阁实际控制了议会,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内阁与议会发生矛盾时,两种解决方式:要么内阁垮台,要么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作用: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但不降低行政效率,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四、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2.内容:重新设置选区、重新分配议席、重新规定选民资格、选民总数和所占比例变化。
3.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推动了英国代议制;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政党制度演变:辉格党和托利党——自由党和保守党——工党、保守党
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保留君主,但“统而不治”。 国王的政治作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此外,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以议会和责任内阁为权力核心。 4.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
5.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 6.基本政治框架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7.发展的渐进性与创新性。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高考要求: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1783年,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独立之初松散的邦联制度严重阻碍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发展。 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4.华盛顿等美国领导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 2.内容:
(1)规定为联邦制国家
权力分配:联邦政府拥有 大权,如 各州在不 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 权。
意义:既避免了邦联的松散,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防止了中央过分集权弊端,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实行三权分立 体现原则:分权制衡 运行机制:三权分立
总统的权力:几重身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对 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有权提名最高法院的法官,但要得到国会批准。
总统受到制约的表现:受宪法制约;受选民制约;受任期制约;受国会和联邦法院制约;实行联邦制,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地方分权的制约;受政党制约。
国会的权力: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两院平衡,议席的分配解决大州与小州的不满)
最高法院的权力: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相互制约: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提名的政府官员要得到国会批准;众议院可依照法律弹劾总统,交由参议院审判;最高法院判决总统行为、国会通过的法律是否违宪。
作用:防止了专制独裁的出现,维护了美国社会的稳定。 3.评价
进步性:
性质: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进步性:
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将西欧资产阶级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建立联邦制国家,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维护了国家统一,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创造性的发挥。
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有利于防止防止专制的出现。
民主性原则,总统和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北方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也为其他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提供范例。 局限性:
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利益,忽视人民群众利益,后来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三、美国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1789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 届国会也经选举产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两党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个分权”:
一是联邦政府的内部分权(即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一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分权(即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第9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高考要求: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历史影响。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历史作用。
一、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前提:德意志的统一 (1)原因:
根本原因:政治上的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完成统一的核心力量——普鲁士来完成; 有领导统一的核心人物——俾斯麦领导。 (2)方式: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采用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来完成。 (3)影响:
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创造条件;
为德国提供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为德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强大的国家后盾。
但继承了普鲁士君主专制和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保守和不彻底。 2.《德意志帝国宪法》
(1)背景: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2)颁布:1871年 (3)内容:
①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皇帝拥有巨大权力: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
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他掌握行政权,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兼联邦议会议长。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共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17人,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
②国家结构——联邦制
国家由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等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它的国王和宰相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特点:
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
议会中,联邦议会(上议院)权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小; 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 4.评价: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但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彻底。 德国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起步较晚,资产阶级软弱; 封建容克地主贵族和军阀势力强大;
德国通过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德国是由普鲁士完成统一的,因而带有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二、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
1.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是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2.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作用:
1.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2.调节、缓和了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3.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项目 英国君主立宪德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制 国家元首 国王 皇帝 总统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世袭 选举 元首任期 终身制 终身制 任期4年,可连任两届 元首的实权 政府首脑 政府产生方式 国家权力中心 行政权 政府首脑 与议会关系 立法权 无 内阁首相 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提名 议会 内阁首相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又控制议会 议会,主要是下院 有 帝国宰相 皇帝任命 皇帝 帝国宰相 有 总统 总统任命,交国会批准 总统 总统 帝国宰相不对议会负责,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 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主要是联邦议会,国会 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但最终由皇帝批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