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附答案)

2021最新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附答案)

来源:尚车旅游网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3.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用进行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5.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6.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7.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配制此温度下2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 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制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8.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9.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

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水 酒精 20 ℃ 109 g 17.3 g 40 ℃ 129 g 40 g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10.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表中的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Y ① 稀盐酸 大理石 ② 水 氯化钠 ③ 水 氢氧化钠 ④ 水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

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水的质量/g 所取NaCl的质量/g 剩余NaCl的质量/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5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 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2.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将100 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至50 ℃,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从100 mL 25%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则取出的10 mL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5% C.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 NaCl,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D.将9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 g KCl固体,则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1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X、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第一组 50 15 0 第二组 50 20 2 第三组 50 25 7 第四组 50 30 12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15.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①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出;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 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 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瓶刷洗后未干燥。

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6.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浓硫酸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__; (3)3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___;

(4)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溶剂是_______________ 。 17.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__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

(3)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_____ 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______ ; 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 18.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P点表示t2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__________ 。 (3)t2 ℃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 g,分别加入40 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_____ (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 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__________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 (填字母序号)。

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 ℃降温到t2 ℃,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 ℃升温至t3 ℃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将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D.将t3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19.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溶解度/g 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将18 g硝酸钾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 (2)80 ℃时,将269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g。 (3)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 (4)将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_____g。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 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 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的是 __________ (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

21.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 ;b __________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_____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 ____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 13.3 20 31.6 40 63.9 60 110 80 169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四、计算题

2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结束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冷却至室温,将剩余的固体溶解在85.1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 )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3.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用进行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C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5.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6.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1℃时,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7.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配制此温度下2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 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制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8.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9.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 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 ℃时,40 g NaOH溶解在1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 ℃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

水 酒精 20 ℃ 109 g 17.3 g 40 ℃ 129 g 40 g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溶液降温至20 ℃,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0.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表中的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B )

X Y ① 稀盐酸 大理石 ② 水 氯化钠 ③ 水 氢氧化钠 ④ 水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

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水的质量/g 所取NaCl的质量/g 剩余NaCl的质量/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20 ℃时,5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 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2.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常温下将100 mL饱和Ca(OH)2溶液加热至50 ℃,会使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从100 mL 25%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则取出的10 mL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5% C.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 NaCl,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D.将9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 g KCl固体,则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14.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

分别滴加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X、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第一组 50 15 0 第二组 50 20 2 第三组 50 25 7 第四组 50 30 12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C.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15.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C )

①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出;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 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 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瓶刷洗后未干燥。

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16.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浓硫酸中的溶质是 H2SO4 ;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Ca(OH)2 ; (3)3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C2H5OH ,溶剂是 H2O;

(4)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FeSO4 ,溶剂是 H2O 。 17.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溶解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温度 有关。

(3)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 34 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5.4%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 发热 ; 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 NH4NO3 。 18.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丙>乙>甲 。

(2)P点表示t2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相等,均为1∶4 。 (3)t2 ℃时,取甲、乙两种固体各15 g,分别加入40 g水中,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 则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甲 (填“甲”或“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50 g。 (4)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和丙(甲、乙、丙相互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时,可采用 降温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将甲物质的溶液由t3 ℃降温到t2 ℃,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 ℃升温至t3 ℃时,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将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D.将t3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19.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 溶解度/g 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将18 g硝酸钾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8 g。 (2)80 ℃时,将269 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59 g。 (3)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1.7% (结果精确到0.1%)。 (4)将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加水(或升温) 。

三、实验探究题

2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 4.5 g。 (2)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 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胶头滴管 。

(3)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 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的是 乙 (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

21.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药匙 ;b 烧杯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试剂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9 g, 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81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

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0 13.3 20 31.6 40 63.9 60 110 80 169 图像清晰 word版可编辑

四、计算题

2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结束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9.6 g。

(2)冷却至室温,将剩余的固体溶解在85.1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计算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

(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K:39) 解:(1)设反应中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 MnO=====△2

2KCl + 3O2↑

149 96 x 9.6 g

149x=96

9.6 g x=14.9 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9 g

14.9 g+85.1 g

×100%=14.9%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