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熬丝绫 “互动”实现信息对称,从而达到 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从 既降低“误会、矛盾”所带来的风 险,又实现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开发家校互动教育的课程 不同的范畴划分有不同的“家校互 动教育模式”,如基于家校互动教 育活动的推动模式“445模式”. 基于家校互动平台的“活动互动教 一家校互动教育文化场一 促学生全面发展 建构课程体系:活动课程是以 活动为线索展开的课程,其课程体系 为“活动领域——活动主题——研 育模式与网络互动教育模式”.基 于活动主题的“感恩互动教育模式 究专题——探究问题”。其中, “活 文/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沙小学唐滔 动领域”是指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的范畴,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 与养成互动教育模式”,基于教育 目的的“‘知行合一’互动教育模 式与‘德智合一’互动教育模式”, 基于课程的“学科课程教学模式与 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等。 任何模式都有其基本结构。 如: “活动互动教育模式”基本结 构为“参与活动过程——交流活动 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活动 主题”是某一“活动领域”下的具体 范畴,如“人与自然”领域下活动主 题有“环境与健康、环境与科学” 等, “人与社会”领域下的活动主题 有“行为与规则、生活与规律”等, “人与自我”领域下的活动主题有 “家校互动教育文化场”是指 通过家校互动积淀与生成的教育文 化“元素、传播和功能”的特定时 空的。“教师、学生、家长”是文 “行为与习惯、心理与健康”等. “人与文化”领域下的活动主题有 感受——形成认知建构”. “网络 互动教育模式”基本结构为“网上 发帖——家长回帖——学校跟 帖——形成共识”, “学科课程教 “文化与传承、文化与发展”等; “研究专题”是指围绕“活动主题” 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的 需要,生成或选择的班级的“活动主 题”; “探究问题”则是学生根据班 级的“研究专题”生成或选择的小组 学模式”基本结构为“导人——新 授——巩固”, “活动课程教学模 式”基本结构为“确立活动目 化场的主体(三要素),通过“活 动、网络”载体.使三者之间相互 作用,通过“信息传播”达到“信 息对称”.从而实现从“三个中心” 标——设计活动内容——组织活动 实施——开展活动评价”, “主题 活动实施模式”基本结构为“开题 向“三个为本”的转变:从教育 “权威中心”向“学生为本”转变. “活动主题”。 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 动——成果展示活动”, “感恩互 动教育模式”基本结构为“感受亲 情活动——认知亲情活动——践行 感恩互动”等。 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为 此,我们在不懈的努力中,形成 “家校互动教育文化场”.进行创新 性教育,让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活动 走进课堂,家长资源融人课堂.让 组织课程实施:一个完整的主 题活动就是一个小型课程.凡是课 程都具有课程形态,即单元与课型。 任何主题活动课程应包含四个单元: 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 价活动——成果展示活动;每一个 从课堂的“讲授中心”向活动的 “建构为本”转变.从教学的“知 识中心”向“能力为本”转变。 一、搭建家校互动教育的平台 基于网络的“虚拟课堂”主要是 通过网络搭建“学校、学生、家长” 联系与沟通的“绿色通道”.如中国 单元都有相应的课型,如第一单元 的“开题活动”课型有“主题生成 课、方法指导课、开题活动课”,第 移动平台提供的校讯通:学校网站; 微信平台的等。 “虚拟课堂”可以满 足不同需求的家长及时了解他们想了 二单元的“实践活动”课型有“方 法指导课、问题讨论课、探究活动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的学习活动形态去发展学生的创新 解的信息.让学生隐姓埋名同家长沟 通和平等地讨论问题,让教师动态地 了解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并及时与 课”。第三单元的“交流评价活动” 课型有“专题辩论课、案例分析课、 成果设计课”,第四单元的“成果展 示活动”课型有“成果汇报课、成 果展示课、结题报告课”。 三、建构家校互动教育的模式 力(对权威性结论的挑战与否定, 不同于常人、常规的做法或思想, 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科学的 怀疑精神,善于质疑问难,丰富的 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 搭建“家校互动教育”平台价 想象力,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 造性解决问题等),实现以培养创新 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目标。 责任编辑师道・教研值与意义在于实现家长与学校的信 息对称,通过“活动、网络”载 体,发出信息与接收信息,是通过 16 “家校互动教育模式”是指在 家校互动过程中的教育范式与结 邱丽 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