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huan Herbease Pharmaceutical Co, Ltd
文件名称 文件编码 文件类型
项 目 起 草 职 务 验证专员 质量保证部负责人 审 核 质量控制部负责人 研发部负责人 批 准
颁发部门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 质量控制部 生产部 物资管理部 设备部 工程部
第 1 页/共 19 页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SOP-VC-001.00 操作标准 版 本 号 拷 贝 号 QB-2019 签 名 日 期 验证部负责人 质量保证部 年 月 日 分发份数 分发部门 验证部 研发部 行政部 人力资源部 财务部 分发份数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1. 目的
规范并指导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或确认的实施操作及其方案、报告编制、检验数据的合规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已有国家标准的质量标准研究即仿制药质量标准理化检验方法确认或方法转移确认、国内无上市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即创新药质量标准理化检验方法验证,包括法定标准提升即版本更换需要理化检验方法学确认。 3. 引用文献、资料
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制药工艺验证实施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何国强主编) 4. 职责
人员 验证部 质量保证部 研发部 质量控制部 5. 定义
5.1. 标准分析方法:指法定分析方法,如药典(如USP、EP等)或部颁标准方法。 5.2. 非标准分析方法:指新建立的分析方法或变更后的分析方法。
5.3. 方法验证:指实验室通过实验设计和测试,证明被验证的方法(未被收载法定标
准)适用于该方法拟定的检测用途。
5.4. 方法确认:指实验室对法定分析方法或药典分析方法进行确认,证明该方法适用
于被测样品的分析。
5.5. 方法转移:指分析方法建立机构建立分析方法并经过验证后,转移到其他检测机
构(分析方法接收机构),方法接收机构为了成功的运行该分析方法而进行的分析方法转移确认,如国家检测机构进行的进口药品标准复核工作。
5.6. 准确度: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
回收率(%)(即测定值/真实值×100%)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具
职责 负责验证资料管理、验证或确认方案及其报告的合规审核。 负责审核本文件内容、验证或确认方案及其报告的合规审核。 负责研发品种的质量标准即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或确认的起草、实施 负责实施方法学验证或确认。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体方法可采用“回收试验法”和“加样回收试验法”。
5.6.1. 回收试验:空白+已知量A的对照品测定,测定值为M;回收率R=(M-空白)
/A×100%。
5.6.2. 加样回收试验:以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测定,测
定值为M;回收率R=(M-P)/A×100%。
5.6.3. 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
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5.6.4.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5.6.4.1. 分析重复性:由一位分析人员将同一均匀样品重复称样制备供试品溶液六份,测
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5.6.4.2. 系统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份供试品溶液重复测定六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5.6.5.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由两位分析人员在不同时间,使用不同设备将同一
均匀样品分别重复称样制备供试品溶液六份,测定,计算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即为中间精密度。
5.6.6.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两位检验员将同一均匀样品分别重复称样制备供试品
溶液六份,测定,分别计算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即为重现性,条件充许时,才验证此项目。
5.6.7. 专属性: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
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5.6.8. 线性: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
度。
5.7. 范围:范围系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
测量的区间。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
5.7.1. 耐用性:系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5.7.2. 检测限:系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5.7.3. 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密度要求。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定量限。
5.7.4. 系统适用性:是指在现有的色谱条件下,仪器的性能,主要以柱效、分离度、重
复性来表示。
5.7.5. 方法验证、方法转移、方法确认的区别如下表 项目 方法验证 主要目的 证明方法适用于拟定用途,被测样品质量可控 主要内容 按照方法的用途,对方法学验证参数(按照药典4部9101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全部或部分验证 方法转移 证明方法接收机构能够成功的操作方法建立机构的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 方法确认 证明药典方法或法定标准方法适用于被测样品的质量控制;证明检验机构能正确操作药典方法或法定分析方法。 方法接收机构选择典型批次的样品(至少3批)进行检测,并与方法建立机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 根据方法的用途和方法的复杂程度,选择性的选择对检测结果影响最大的关键方法学参数进行考察 药检所 生产企业 方法接收机构 负责方 方法建立机构 适用范围 首次建立的方法,有问题需要重新进行验证的方法。非药典分析方法、法定分析方法。 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研发机构转移到质量控制部,实验室转移 按照药典方法或法定方法进行的药品质量检验 6. 需要验证的分析项目: 6.1. 鉴别试验 6.2. 杂质定量检验 6.3. 杂质的限度检查
6.4. 含量测定,包括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制剂中其他成分(如防腐剂等,
中药中其他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药品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中,其溶出量等的测试也应做必要验证。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7. 验证的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
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视具体方法拟定验证的内容。下表列出的分析项目和相应的验证内容可供参考。
检验项目 验证内容 鉴别 定量 准确度 重复性 精密度 中间精密度 专属性** 检测限 定量限 线性 范围 耐用性 否 否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限度 否 否 否 是 是 否 否 否 是 溶出量测定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杂质测定 含量测定及 校正因子 备注:
*:已有重现性验证,不需要验证中间精密度;
**:如一种方法不够专属,可用其他分析方法予以补充; ***:视具体情况予以验证;
“是”代表该项目需要验证;“否”代表该项目不需要验证。 8. 容量分析法验证内容 8.1. 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A. 方法一:在可得到空白样的前提下,称取一定量的空白样(相当于方法要求的标准称样量减去等量供试品中被测物量),在规定的范围内,精密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通常为检测范围的上、下限及供试品100%浓度的量),每个浓度平行制备3份供试液,计算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
B. 方法二:在空白样无法得到时,可使用标准加入法。称取已知量的供试品,在规定范围内,精密加入已知量被测物对照品,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混合标样(通常为检测范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围的上、下限及供试品100%浓度的量;对于不高于标示量的浓度,可在加入被测物对照品后进行稀释),每个浓度平行制备3份供试液,计算混合标样与供试品差值的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
C. 方法三:在空白样无法得到时,也可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计算回收率。 上述三种方法中每份供试液均测定1次,计算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即得。 8.1.1. 数据要求
8.1.1.1.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
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
8.1.1.2. 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参考值)之比
×100%及△X值(△X=每个测定浓度百分含量平均值-100%)。
8.1.1.3. 应报告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回收率的95%置信区间。 8.2. 精密度
8.2.1. 分析重复性数据要求:应报告相对标准偏差及剩余标准偏差。
剩余标准偏差=
Sdd= Viaobsbobs•mi
2sdv(v)Sddn2 VT为理论消耗滴定液的体积 Sdv(v)为估计标准偏差 Sdd为剩余方差 aobs为线性中的截距 bobs为线性中的斜率
Vi和mi分别为每次消耗滴定液的体积和含量 仪器滴定时,剩余标准偏差应≤0.3% 手动滴定时,剩余标准偏差应≤0.6%
8.2.2. 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数据要求: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F值和95%置信区
间。 8.3. 专属性
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对于含量测定,供试品中可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和辅料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将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进行测定,与另一个经验证了的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 8.4. 线性
8.4.1. 以测得的体积为纵坐标,被测物重量为横坐标作图。 8.4.2. 数据要求
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斜率和截距的95%置信区间 其他系统误差: 其它系统误差= 仪器系统误差
仪器系统误差=(实际斜率-理论斜率)/理论斜率×100% 理论斜率=换算因子/(滴定液摩尔质量×滴定液摩尔浓度) 仪器滴定时截距应≤100%测试物消耗的滴定液体积的0.4%。 手动滴定时截距应≤100%测试物消耗的滴定液体积的0.6%。 8.4.3. 范围:同仪器分析法“范围”项下规定。 8.5. 耐用性
8.5.1. 典型的变动因素有:滴定仪厂商和型号的改变,滴定管的改变,试剂厂商和批号
的改变,滴定液浓度的改变,滴定时室温的改变,滴定速度的改变等。 8.5.2. 检验项目和验证参数:同仪器分析法检验项目和验证内容”项下规定。 8.5.3. 验证项目的限度要求: 验证项目的限度要求 表1
(注:供试品要做预处理时,各个验证项目的可接收标准视具体情况确定。) 容量方法类别 验证参数 平均值 (%) 准确度 RSD (%) △X (%) 分析重复性 RSD (%) 酸碱 滴定 非水滴定 氧化还 原滴定 银量法 络合滴定 截距
100%浓度对应的Y值
99.0-101.0 99.0-101.0 98.5-101.5 98.5-101.5 98.0-102.0 ≤0.33 ±0.67 ≤0.33 ≤0.33 ±0.67 ≤0.33 ≤0.5 ±1.0 ≤0.5 ≤0.5 ±1.0 ≤0.5 ≤0.67 ±1.33 ≤0.67 SOP-VC-001.00 线性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0.999 ≤0.5 ≤0.5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相关系数 (r) 每人测得结果的>0.999 ≤0.33 ≤0.33 >0.999 ≤0.33 ≤0.33 >0.999 ≤0.5 ≤0.5 >0.999 ≤0.67 ≤0.67 中间精密度 RSD (%) 所有人测得结果的RSD (%) 9. 仪器分析法验证内容 9.1. 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9.1.1. 验证方法
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
准确度是定量测定的必要条件,因此含量测定、杂质定量测定均需验证准确度。制剂所用的具体方法详见下表: 检测项目 原料 制剂 方法1: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方法1:用已知纯度的对方法2: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如该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的情况下,准确度可不必再做。 照品或供试品进行测定。 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含量测定 方法2: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物进行测定。 方法3: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不能测得对制剂的相对响应方法1: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杂质进行测定。 杂质的定量测方法2:如果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定 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 因子的情况下,可用制剂的响应因子。应明确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备注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例如:测定含量的准确度,按标示量的80%、100%和120%配制3个浓度的溶液。每个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与配制浓度计算出平均回收率以及相对标准偏差。 9.1.2. 数据要求
需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RSD)或可信限。
9.1.3. 样品中待测成分含量和回收率限度关系见下表。在基质复杂、组分含量低于0.01%
及多成分等分析中,回收率限度可适当放宽。 待测定成分含量 100% 10% 1% 0.1% 0.01% 10µg/g(ppm) 1µg/g 10µg/kg(ppb) 回收率限度(%) 98~101 95~102 92~105 90~108 85~110 80~115 75~120 70~125 9.2. 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9.2.1. 验证方法
精密度可从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三个层次考察。详见下表:
名称 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重复性 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验证方法 在规定范围内,取同一浓度(相当于100%浓度水平)的供试品,用至少6份的结果进行评价,或设计3种不同浓度,每种浓度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用9份测定结果进行评价。采用9 份测定结果进行评价时,对于化学药,一般中SOP-VC-001.00 名称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定义 验证方法 间浓度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 1 左右,建议髙、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2 : 1,1 : 1,0.8 : 1左右,对于中药,一般中间浓度加人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1 : 1左右,建议高、中、低浓度对照品加入量与所取供试品中待测定成分量之比控制在 1.5 : 1, 1 : 1,0.5 : 1 左右。 在同一实验室,在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中间精密度 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如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仪器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 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采用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重现性试验,如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重现性 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通过不同实验室检验获得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样品质量的一致性及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对该一致性的影响,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9.2.2. 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或置信区间。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精密度可接受范围参考表3。在基质复杂、含量低于0.01%及多成分等分析中,精密度接受范围可适当放宽。
9.2.3. 样品中待测定成分含量和精密度可接受范围见下表。在基质复杂、含量低于0.01%
及多成分等分析中,精密度接受范围可适当放宽。 待测定成分含量 100% 10% 1% 0.1% 重复性(RSD%) 1 1.5 2 3 重现性(RSD%) 2 3 4 6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0.01% 10µg/g(ppm) 1µg/g 10µg/kg(ppb) 9.3. 专属性
4 6 8 15 8 11 16 32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相似化合物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通常,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均应考察其专属性。如方法不够专属,应采用多个方法予以补充。 9.3.1. 验证方法 检验项目 概述 鉴别试验用于确鉴别试验 认被测成分符合其特征。 作为纯度检查,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应确保可检出被杂质测定(包括限度检查和定量测定) 分析物种杂质的含量测定,如有关物质、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因此杂质检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专属性。 验证方法 应能区分可能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化合物。不含被测成分的供试品,以及结构相似或组分中的有关化合物,应均呈阴性反应 方法1: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杂质,考察杂质与共存物质能得到分离和检出,并具有适当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方法2: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专属性可通过测定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与另一个已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或对试样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可能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并比对破坏前后检出的杂质个数。必要时可采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 方法1:在杂质可获得的情况下,可向试样中加入杂质或辅料,考察测定结果是否受干扰,并可与未加杂质和辅料含量测定的目的是得到试样中被含量测定 分析物的含量测定或效价的准确结果。 的试样比较测定结果。 方法2:在杂质或降解产物不能获得的情况下,专属性可通过测定含有杂质或降解产物的试样,与另一个已验证的方法或药典方法比较结果。或对试样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酸(碱)水解或氧化的方法进行加速破坏,用两种方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测定结果。必要时可采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和质谱检测,进行峰纯度检查,证明含量测定成分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色谱法和其他分离方法,应附代表性图谱,以说明方法的专属性,并应标明诸成分在图中的位置,色谱法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备注 对于药品,辅料不得干扰其有效成分的鉴别。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9.4. 检测限(LOD或DL)
检测限系指试样中的被测物能够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药品的杂质测定,应通过测试确定方法的检测限。 9.4.1. 验证方法 检验项目 方法1:直观法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方法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检测限。 方法3: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 按照检测限(LOD)=3.3σ/S公式计算。 杂质测定 σ=响应因子的标准偏差 S=校正曲线的斜率 斜率S根据分析物的校正曲线评估而来,响应因子σ可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如: (1) 根据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 测定分析背景的响应就是通过分析适量空白溶液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2) 根据校正曲线 用样品建立校正曲线,其中含有检测限范围的分析物,其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归线截距的标准偏差作为标准偏差。 验证方法 9.4.2. 数据要求
应附测试图谱,说明测试过程和检测结果,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数据。 9.5. 定量限(LOQ或QL)
定量限系指试样中的被测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杂质和降解产物用定量测定方法研究时,应确定方法的定量限。 9.5.1. 验证方法
SOP-VC-001.00 检验项目 方法1:直观法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验证方法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试验出能被可靠地定量测定的最低浓度或量。 方法2:信噪比法 用于能显示基线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浓度试样测出的信号与空白样品测出的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确定定量限。 方法3:基于响应值标准偏差和标准曲线斜率法 按照定量限(LOQ)=10σ/S公式计算。 σ=响应因子的标准偏差 杂质定量测定 S=校正曲线的斜率 σ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测得:①测定空白值的标准偏差;②采用标准曲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是截距的标准偏差来代替。 斜率S根据分析物的校正曲线评估而来,响应因子σ可采用不同方法获得,如: (1)根据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 测定分析背景的响应就是通过分析适量空白溶液并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偏差 (2)根据校正曲线 用样品建立校正曲线,其中含有定量限范围的分析物,其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偏差或回归线截距的标准偏差作为标准偏差。 9.6. 线性
线性系指在设计的测定范围内,检测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的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线性是定量测定的基础,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如杂质定量测定和含量测定均需验证线性。 9.6.1. 验证方法
应在规定的测定范围内测定线性关系。可用一贮备液经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一系列供试样品的方法进行测定,至少制备5个浓度的供试品。每一个浓度的样品1份,每份供试样品检测3次,以测得的响应信号作为被测物浓度的函数作图,观察是否呈线性,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必要时,响应信号可经数学转换,再进行线性回归计算。
线性验证和准确度验证需涵盖最低浓度范围,见下表:
SOP-VC-001.00 检验项目 制剂含量测定 制剂含量均匀度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需涵盖的最低浓度范围 至少标示量的80~120%(ICH),推荐包含50%-150%的浓度 至少标示量的70~130% (特殊剂型可适当放宽) 范围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为规定限度的±20%。 如果含量测定与杂质检查同时进行,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则范围应为杂质规定杂质的定量测定 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推荐包含LOQ — 规定限度的+20%。 9.6.2. 数据要求:应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形图。 9.7. 范围
范围系指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范围应根据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结果和要求确定,要求见线性内容章节。 9.8. 耐用性
耐用性系指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为使方法可用于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开始研究分析方法时,就应考虑其耐用性。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有效。如果通过耐用性研究发现分析方法对某个或某些测试条件敏感或要求苛刻,则建议在方法中予以写明。
●方法耐用性影响因素示例 1.被测溶液的稳定性 典型影响耐用性的变动因素 2.样品的提取次数,时间等。 1.流动相的组成 2.流动相的PH值 液相色谱法中的典型影响耐用性的变动因素 3.不同品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 4.柱温 5.流速 6.其他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1.不同品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 2.固定相 3.不同类型的载体 气相色谱法中的典型影响耐用性的变动因素 4. 载气流速 5.柱温 6.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 7.其他 ●HPLC含量方法耐用性考虑因素
下表列出了在评估HPLC含量方法耐用性中部分需考虑的因素及变化范围,仅供参考,实际变化范围可依据使用条件设计 HPLC中的变动因素 流动相的组成 流动相的pH值 色谱柱 柱温 变化范围 有机相的±5%, 例如方法规定流动相缓冲溶液与甲醇的比例为45:55,那么允许使用40:60至50:50范围的比例。 ±0.5%,如果已知pH值为关键影响因素,变化范围会更小。 如可能,推荐使用同一品牌的填料可由不同供应商填充的色谱柱。可通过回顾实验分析次数或方法确定色谱柱的质量。 ±5℃ ● 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溶液的稳定性研究用来证明根据相应方法制备的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如果方法中没有规定有效期,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需进行稳定性研究。
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根据方法进行配制和分析。在室温或其他条件下(如冰箱2~8℃)条件下储存适当的时间。每个间隔点,用新鲜配制的标准品溶液做对照,测定储存的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测定结果与初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接受标准便可确认样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在规定储存时间是稳定的。 10. 分析方法验证可接受标准,见下表:
SOP-VC-001.00 检验项目 鉴别试验 (HPLC,TLC,GC) 鉴别试验(IR/UV)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验证内容 专属性 专属性 精密度/ 重复性 中间精密度 可接受标准 色谱峰/斑点分离 与标准物质响应相同,能清晰的与相似物质区分 Srel≤2.0%(原料≤1.0%);n≥6 Srel≤2.0%;n≥12 色谱峰基线分离,无干扰 专属性 UV:UV特征光谱 空白样品的影响≤3.0% 峰纯度(如认为需要) 相关系数 含量 (HPLC,TLC,GC) 活性成分或辅料 范围 线性 剩余标准偏差 截距(1) 含量测定成分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参见准确度 r≥0.998 ≤2.0%(3) ≤2.0%(3) 至少标示量(100%溶液)的80~120% 回收率(平均值) 回收率限度要求见准确度项下9.1.3 准确度 回收率的Srel (n=9,3个浓度,每个浓度三份样品) Srel≤2.0% (n≥9,至少3个浓度,每个测3次) 供试品溶液 稳定性 标准品溶液 耐用性 精密度(重杂质的定量测定(副产复性)(n≥品/降解产物,对应结6) 构体) 0.5≤限度<5%,Srel≤5.0% 限度≥5%,Srel≤2.5% 况下 0.2≤限度≤0.5%,Srel≤10% 不加校正因子情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 限度<0.1%,Srel≤30% 0.1≤限度≤0.2%,Srel≤20% 在规定时间内变化≤2.0% SOP-VC-001.00 检验项目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验证内容 精密度(重加校正因子情况复性)(n≥下 6) 可接受标准 0≤限度≤0.5%,Srel≤10% 0.5≤限度<2%,Srel≤5.0% 限度≥2%,Srel≤2% 限度<0.1%,Srel≤40% 0.1≤限度<0.2%。Srel≤30% 杂质的定量测定(副产品/降解产物,对应结构体) 制剂,r≥0.990 准确度 (n=9,3个浓度,每个浓度测3次) 回收率 的Srel 限度<0.5%:80~120% 回收率(平均值) 0.5≤限度<5%:90~110% 限度≥5%:95~105% 限度<0.5%: Srel ≤10% 0.5≤限度<5%:Srel≤5.0% 限度≥5%: Srel≤2.5% 范围 检测限(信噪比≥3:1) 定量限(信噪比≥10:1) 线性 剩余标准偏差 截距(1) 相关系数 原料,r≥0.998 ≤25%(4) 限度<0.5%,Srel≤10%(4) 0.5≤限度<5%,Srel≤5.0%(4) 限度≥5%,Srel≤2.5%(4) 报告限/LOQ 到标准的120% Srel≤20%,n≥5 Srel≤10%,n≥5 专属性 峰纯度(如认为需要) 精密度/中间精密度 0.2≤限度<0.5%,Srel≤15% 0.5≤限度<5%,Srel≤7.5% 限度≥5%,Srel≤4.0% 色谱峰基线分离,无干扰 含量测定成分的色谱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SOP-VC-001.00 检验项目 杂质的定量测定(副产品/降解产物,对应结构体,…) 稳定性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验证内容 可接受标准 限度<0.5%:变化值≤20% 供试品溶液 0.5≤限度<5%:变化值≤10% 限度≥5%:变化值≤5% 没有新的色谱峰出现 对照溶液 (1) (2) (3) (4)
储存期变化变化值≤5% 截距的绝对值
指回归线的y值对应于完全溶出(x=100%)时的浓度的比值 指回归线的y值对应于标示量(x=100%)时的浓度的比值
指回归线的y值对应于允许限度(杂质的标准)时的浓度的比值
9. 方法确认 9.1.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料和产品中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以及药典方法和其他已验证的法定标准。通过方法确认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适用性。 9.2. 确认方式
对于方法确认,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由两名检验人员分别对同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如可能,使用不同
的仪器),比较两人的检测结果来证明方法在本实验室(人员、分析仪器、试剂等)的适用性。
方式二:根据验证目的和评估结果选择相关项目进行确认,如下表(仅供参考)。 检验项目 鉴别(HPLC法) 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 准确度 否 可能 可能 精密度 否 是 是 专属性 是 是 是 检测限 否 否 否 定量限 否 是 否 线性 否 否 否 范围 否 否 否 耐用性 否 否 否 备注:“是”代表该项内容需要确认,“否”代表该项内容不需要确认。“可能”代表该项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评估确定。
9.3. 从其他部门或公司或检验机构转移的已验证的检验方法:作方法确认即可。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版本号 拷贝号 年 月 日 QB-2019 理化检验方法学验证与确认SOP 9.4. 再验证: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考虑对检验方法进行再验证。 9.4.1. 对检验方法获得的结果作趋势分析,发现系统误差 9.4.2. 检验方法发生变更 9.4.3. 制剂工艺改变 9.4.4. 制剂处方组分改变
9.5. 再确认:药典分析方法或法定分析方法发生变化,需进行再确认。 10. 相关文件及记录
无
11. 文件变更记载
文件编码 SOP-VC-001.00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修订原因 系统升级 修订内容 新起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