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策略

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策略

来源:尚车旅游网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12 2019 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9.12.022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困境与策略

孙光旭 丁朝阳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非常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十九大报告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任务。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平台。通过分析协同创新模式应用的原则和意义及目前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具体困境,提出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思政课程的教师队伍水平等建议性的优化和完善策略。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12-0052-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既要尊重大学生在特殊年龄阶段的主观需求和意愿,同时也要为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起科学引领作用。为响应新时期的宏观教育教学要求,探寻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协同创新模式就是一种适应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高校思政课程协同教育的原则

协同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融合应用的过程中,需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在遵循一定的基础原则前提下开展[1]。

1.把握好思政教育的方向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领域将“立德树人”定为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主要方向。具体来讲,在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教育的目的则应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从而达到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服务,以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效果,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把握好思政教育的完整性

具体来说,把握好思政教育的完整性就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一个整体的教育工作,并对其中各个环节的组成部分有一个详细全面的了解,这种了解不仅局限于对其个体环节的内容和情况的了解,还包括对这些元素和环节之间关系的了解。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可知作为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结构的整体,其中的任何一部分结构和内容,都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促进的关系[2]。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协同创新的教学方法

时,应当对这一有机整体的各个环节部分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合理地协调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保持教育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

3.尊重思政教育的开放性

这一点主要是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是这项教育工作内容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表现。在客观原因驱动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体系结构的变化,本身就是这项教育工作开放性的一个典型体现。只有适应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背景,在具体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寻求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这实际上也是协同创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得以应用的驱动力。

二、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意义

协同创新模式作为一种以创新为目的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和优化意义,具体意义的表现如下。

1.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思政政治课程教学的目标不再单一地局限在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而是从综合性的角度上,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协同性的辅助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实现大学生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和能力层面共同提升的效果。这种针对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优化和提升,意味着思政教育将会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持续性的正面影响[3]。

2.整合高校思政教育资源

从本质上来讲,协同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是讲求从综合性角度出发,实现教育效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目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必然需要多

收稿日期:2019-10-16

基金项目:2017年度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育人耦合途径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2017zs22)作者简介:孙光旭(1993—),男,山东曹县人,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丁朝阳(1988—),男,安徽濉溪人,讲师, 硕士,主要从事创新创

业、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52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思想政治研究No.12 2019种类型的教育教学资源作为辅助工具。在调动和应用不同类型的教学辅助资源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对相关资源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过程,这对后续进一步优化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重要意义。三、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运用协同教育模式的困境1.缺乏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思维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伴随着教师和学校管理层的思想转变和更新。协同创新模式,不仅从性质上属于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在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应用的过程中,本身也讲求内容上的创新[4]。但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观念和思想上来看,部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以及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理念上相对陈旧。导致了这部分教育者在主观上对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缺乏认同感,从而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主观上缺乏对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积极性。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教师也不具备主观上探索和学习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方法的积极性。可见,失去了主观上的思维支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2.缺乏完善的思政教育协同创新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讲求持续性的教育教学内容。因此,在阶段性的教育中,应用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课程协同创新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5]。但从现阶段的教学体系建设现实情况分析,可知由于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内容结构复杂性以及教学资源需求的丰富性,在整体的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教学体系建设完整性和先进性不足的问题。具体来讲,完整性的不足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在理论课程的内容设置上缺乏完整性。即高校针对思政课程的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对核心理论课程的设置,并没有针对协同创新的理念和应用方法增设相关的课程内容,这给学生了解和适应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在课程教学结构方面的完整性缺失。即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对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实践课程内容,不仅在课时安排上比例较低,在具体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单一性较强的问题,这实际上会阻碍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实践课程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演变成一种形式化的教学内容。关于先进性的不足,主要是指在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先进的在大学生中具有普遍认同度的网络信息技术,并没有进行充分利用,这就使得教学体系的创新无法得到网络信息资源的支持。具体来讲,例如,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协同性跨学科辅助教学模式,就遇到了实现中的困难,影响了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质量。

3.教师队伍缺乏建设和完善

高校教育阶段,虽然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和主观意识越来越强烈,但作为一门思想和心理教育课程来说,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开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尤其是在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力量和范围

相对具有局限性。因此,为更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学校应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行优化和提升。但从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来讲,存在教师队伍本身理论水平不高,且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现象,尤其是对协同创新这种新式的教育教学方法,部分教师也并没有了解和掌握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这给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四、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路径

1.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和更新,包括两个维度的内容。第一,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应当对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引起足够的重视[6]。为引起教育者和管理者针对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的充分重视,高校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供资源支持这两方面入手,促进教育者转变教学观念,并切实促进这种教学模式的落实。高校可针对协同创新模式的优势进行宣传和普及,并连同思想政治教学,分析两者联合应用的机理和优化效果,从而帮助教育者和管理者认识到协同创新模式的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从主观上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政教学融合应用的意识。

第二,教师应针对协同创新模式本身的概念,结合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以清晰正确的认识为基础,转变对协同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尝试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要求,找到这一教学体系中各个环节协同作用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

2.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第一,从思政理论课程体系内容入手。增设与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相关的辅助教学课程,以及其他必要的辅助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从专业理论角度,对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这种教学模式与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

第二,从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入手。在教学体系构建中,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并利用多方面的载体和资源为协同创新教学模式服务。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在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搜集来源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多方面资源,将思政教育具体化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并且以此为依托达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的目标。为更进一步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资源,除构建常规的协同创新教学平台,还可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工具,建立一个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教育平台,一方面,搜集和应用先进的思政教育资源和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三,从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入手。在满足学生的主观诉求前提下完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并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交流更加真实有效地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效和个人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从而为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提供保障。

53

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思想政治研究No.12 2019 3.优化思政课程教师队伍的水平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质量水平不高,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需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其对于创新协同教学模式的认知能力进行提升和优化。具体的路径包括,从理论知识层面首先对协同创新教育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解和学习,再进一步重温或充实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确保掌握这两方面全面、准确的理论知识。另外,还需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针对个人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方法掌握情况进行优化和提升,高校针对思政教育开展实践教学主题活动,或组织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交流研讨,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个基于实践教学的锻炼和提升平台。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也是现阶段实现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模式的路径。从网络平台上获取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先进性和全面性基础上也有更高层次的保障。

五、结语

总的来讲,基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性特点和新时代大

学生的教育需求,应用协同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新举措。但从应用现状来看,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协同创新型教学模式背景下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协同创新模式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以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模式应用思路,构建起合理的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发挥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1]张明会,张儒奎,李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与研究——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2]韦家旭,仇萍.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6).

[3]李梓烽.基于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4]白天宇.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2).

[5]王毅磊.基于新常态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长江丛刊,2018(7).[6]崔士祥.基于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20).

An Analysis on the Dilemma and Strategie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a even more critical statu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regards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s the core task of conducting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exactl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platform for accomplishing the task. To this 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dilemma of implementing this teaching model for the present,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chiev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date of teaching concepts, establishing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责任编辑:师清芳]

(上接第37页)

Sun Guangxu Ding Chaoyang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术,为观众打造逼真的战争场面,重现“飞夺泸定桥”“渡江战役”等战争实景,令观众如临其境,提升了湖南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形式。

四、结语

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红色遗址数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人文基础深厚且红色文化代表人物众多,并且拥有“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因此,强化湖南红色旅游产业,积极开拓与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同时,增加红色文化中的科技元素,充分利用发挥本省优势,在湖南这片红色热土上开辟出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

[1]张智,等.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以湘南学院思政课程改革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6).

[2]胡勇胜,唐华山.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红色文化融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94(3).

[3]许春晓,等.红色文化氛围、游客态度与拥护关系研究[J].旅游科学,2016,30(5).

[4]彭贤则,刘婷,夏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价值及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2).

[5]周超,陈捷.论红色文化在高校基层党建中的运用——以古田会议精神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6).

[6]刘晓嘉.人本主义史观观照下的报刊史研究——《近代湖南报刊史略》评介[J].出版科学,2014,22(3).

[7]黄三生,凡宇,熊火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价格月刊,2018(9).

On Uniqu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unan Red Culture Resources

Abstract: Hunan is viewed as one of the main cradle for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s well as a red hot land with a long history of revolution. Xi Jinping has pointed out: “On the journey forward, we must adhere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here to the status of the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and adhere to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a great province with red culture resources, Hunan has unique advantage in resources and “Belt and Road” lo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uniqu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unan’s red culture resources. This exploration can make for the rise of the new Hunan,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and red culture going to the world.

Key words: Hunan Province; red culture resources; unique advantag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责任编辑:师清芳]54

Cheng Hao

(Hunan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Changsha 410015, Chin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