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广大人民物质丰裕之后强烈的精神追求。而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日益加大,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更好地应对就成为目前政府及影视从业者的当务之急。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冲击及如何正确应对给出了解答。
关键词:文化产业 影视文化产业 冲击 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作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实力的较量已逐渐成为仅次于经济实力竞争的一大竞争领域。而文化产业竞争又是文化竞争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文化产业在各产业中的比重日益上升。据我国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首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所述,文化产业即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在此之中,作为核心层的广电和文化艺术产业等的发展与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民族、国家间的影视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增强。这一方面,有助于一个民族影视文化活动的新成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使各民族的优秀艺术逐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但另一方面,也会使许多国家的民族特征被逐渐淡化。中国加入WTO后,放宽了对大片的进口限制,每年增加到进口二十几部电影,这极大地缩减了国内影片的生存空间。因此,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视文化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肥皂剧和流行音乐等以各种途径进入我国,随之而来的也包括日本的动漫、韩国的青春偶像剧等,其大量的涌入,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文化影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入世后,中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将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多方面的冲击: 一方面,影视文化将面临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的更大冲击。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挤占我国影视市场。并通过影视文化产品所附带的价值观念、运作方式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影视文化的从业者身上,为了迎合好莱坞评判们的口味,一味地追求奢华,营造场面宏大的视听震撼,并且极度追求权利欲。
另一方面,随着西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也将面临西方利用这一优势冲击我们的危险。我国目前正处于影视业利用高科技刚刚起步阶段,因此竞争力不足,无法与欧美等国家抗衡。虽然有部分影片场面蔚为壮观,但并未真正体现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之所在。不乏有哗众取宠、跟风之嫌。而前面所提到的我国平民影片遭遇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资金的匮乏,在国内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前期必要的宣传工作,导致观众对影片的了解不足,也就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关注度。
2、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冲击的策略 针对以上困境,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回应的态度,来应对我国影视文化产业所
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第一、要找准我国影视文化发展的立足点。应当以本土资源为依托,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现时生存状态的作品。中国的许多国产影片之所以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殊荣,最根本的是由于其独特的东方气质。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要抓住这一立足点不放,避免跟风现象的存在。同时,中国的影视文化艺术需要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但并不是盲目的为洋是从,而是要把外国的文化艺术进行本地化改造,与中国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一方面,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以动漫为例,我们的动画片在电影语言的应用和民族精神方面表现不够,就可以向迪斯尼学习其擅长电影语言的特点,向宫奇峻学习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第二、要发掘人才,勇于创新。中国的国产电影之所以无法与欧美大片抗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制作水平、艺术水准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远不如人,即技术水平低下。而技术的较量正是人才的较量。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也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国的影视文化业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最关键的一环还是缺乏影视业的优秀创作人才,缺乏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就要加大影视产业人才培养力度,千方百计留住优秀人才、用好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另外一点就是要勇于创新,创新是中国影视文化业时刻需要注意的问题,应该更多的在现实生活中汲取新鲜的创作原料,塑造血肉丰满的当代人物形象,真正完成形式与内容的双重创新,开创中国电影的新局面。
第三、政府加大影视产业投资力度,积极培育极具产业化的影视文化艺术。中国现在正处于影视文化产业刚刚起步阶段,并没有类似与美国、日本意义上的影视文化产业,也并未出现美国好莱坞、迪斯尼等大的跨国公司。在我国,作为第三产业的文化业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国家的太多关注,政府部门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在第一二产业领域之中。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关注度,加大投资力度,给我国影视文化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要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提升影视文化整体质量与实力,加快培育能与之抗衡的我国的影视跨国公司。与此同时,要创造更多的与海外华人影视界联盟合作的机会,与华人、华侨影视企业实行互补互惠战略。目前,除中国大陆外,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以及北美的华人影视圈都特别活跃,我们可以寻求与之合作发展本国的影视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石海滨.《浅谈我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民族性问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李秋香,李麦产《.传统文化创造性采借与中国动漫业创新性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2009(02.下).
[4]沈浩,王璇《.日本动漫产业对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J].《电影文学》,201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