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探讨
陶
“低碳”概念主要由三个核心术语组成: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低碳物流是其派生出来的子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低碳物流还没有给出标准定义,笔者认为:低碳物流是以低碳经济和绿色物流理论为“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的理念基础,将融入到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中,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手段,以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影响最小和系统效益的最优化。一、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说明发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国策。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展低碳物流顺乎世界潮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物流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2008年报告称:过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长率达25%。(二)低碳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战略选择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为物流企业带来了重大风险和挑战,同时也是使其认清形势,提升企业形象,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规避低碳贸易壁垒,实现生产运营方式和服务市场战略转型的重大机遇,也是企业获取巨大商业利润的重大机遇。二、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现状及问题(一)政策法规缺失,碳减排知易行难,制约低碳物流的市场化一是政府尚未出台有关碳税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企业认为低碳物流只是一种理念,短时间内不能为企业带来三是消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物流成本。费者低碳意识缺乏,无法通过消费行为激励企业实施低碳物流。(二)物流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各部门物流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和缺陷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加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物流人才短缺,低碳与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比较薄弱我国通晓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稀缺,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研究机晶
完成现代物流系。成立低碳物流研究机构,中心(尤其是冷库)节能与环保、冷链运输中保温与制冷、内燃叉车尾气排放、托盘和集装箱租赁与循环使用、货运车辆与船舶节能降耗等一系列课题研究。通过参与制标杆,开展定物流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和碳综合管理,为物流业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总体运行效率当前应尽快统筹规划物流标准,使之各部门紧密合作,协调物流网规范和统一。络的规划和布局,建立起开放、统一的物流大市场。鼓励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大型化发展。通过各物流企业间的兼并与联合可以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其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物流企业层面1、运输低碳化物流企业应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优化运输路线,优先选择高效节能的运输方式;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和空转率;通过低碳融资,购买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运输对环境的油、影响。2、包装低碳化应优先考虑使用“无碳低温”的包装材无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其料,做到无污染、次,进行物流包装标准化改造,使包装能适用于大型化和集约化的多式联运,这样既能有效减少包装材料和成本,也有利于提高装卸搬运、保管、运输的作业效率;最后,对于废弃后难降解或回收再生产耗能高的包装材料,物流企业应提高其回收再利用水平。3、仓储与配送低碳化首先,利用产业的群聚效应,设计合理的配送线路,积极开展共同或集中配送方优化设施选址和布局,布局不宜式。其次,过密或过疏,过密会增加运输次数,使运输路线变长,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仓储与配送设施应大量使加空载率。最后,光伏、中水回用、地源热泵等各用太阳能、项成熟的节能设施,降低办公、照明、物流设备的能耗。■
(陶晶,1974年生,武汉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构屈指可数,企业在节能降耗的物流装备和技术方面的研发和投入微乎其微,导致低碳物流研究举步维艰。(四)物流设施落后,物流运作效率不高,低碳物流发展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仍然总体规模偏小,设施建设滞后和分布不合理。二是物流企业内部基础设施落后,且不配套。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投入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设施与装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低,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重复、交叉、迂回、倒流等情况频繁出现。(五)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基础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库存与成本控本服务,而在物流信息服务、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规划、方案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更高层次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应用落后。三、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对策(一)政府与社会层面1、建立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促进低碳的市场化政府应制定低碳新法,对涉及能源、环资源等的法律需要作进一步修改,建立保、物流行业低碳认证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通过物流任制,设立低碳物流园区的试点。产业规划与财政、税收、融资的扶持,引导物流行业发展低碳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的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市场,推行清洁生产机制,解决那些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一致的问题,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2、增强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为低碳物流提供生存空间应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强低碳教育企业界、咨询机构、和培训,针对政府部门、科研部门和社区举办气候变化培训和研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加班,在基础教育、入节能减排的内容。通过搭建节能减排社“世界地球日”等环保活动,重区平台,推广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最终使人们低碳觉悟得以提高,自发进行低碳消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引进、吸收和创新低碳技术,建立低碳物流技术体系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制定低碳物流技术发展计划,逐步建立起节能和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效、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72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