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来源:尚车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吴旻

来源:《学园》2015年第04期

【摘 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低年级的小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渗透传统文化的识字教学也越来越受青睐。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32-01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逐步消亡,年轻的一代更喜欢日风韩流,正逐步丧失我们自身的文化基因。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包括说文解字和引经据典。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为了提高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度。

一 说文解字,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若想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先从汉字本身蕴藏的文化出发,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孩子成为了解、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力军。对小学生而言,由于其认识水平有限,对看似简单的字也很难记住,就算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老师若能结合汉字本身所涉及的典故或故事进行识字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比如,在学习“彩虹”中的“虹”时,根据汉字的一般构成原则分析,“虹”应和“虫”或动物有关,但根据现有的常识我们知道“虹”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色彩有关,与“虫”或动物都无关系,这就容易使学生把“虹”字写成“红”。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先从“虹”的偏旁“虫”切入,让学生认识到由于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所以古人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在造字时就用了“虫”做偏旁。而在古代,“虫”不仅是昆虫,还包括蛇、龙一样的动物。也可从古文中讲的神话故事来进一步阐述上述观点,打消学生的疑惑,加深学生对“虹”的记忆,比如古文“虹饮于河”的故事,告诉学生这个故事说的是天空中的一条龙盘浮于天际,弯着身子饮河中水。通过这样的神话故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人造字的理解,也会有效地分辨“红”与“虹”的差别。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二 引经据典,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识字教学中,有一部分教材是古文古典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都经过教育专家的仔细甄别、筛选,大多脍炙人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揭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节选文章不仅是我们识字教学的基础,也可以是传统文化的素材来源。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生字,也要让学生了解教材蕴含的传统文化。比如,对课文《司马光》的学习,在“司”的识字教学中,向学生适当地介绍司马光的生平故事,让学生知道他是北宋的史学家、政治家,官居宰相,《资治通鉴》的作者;在“哭”的识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司马光在面对同伴“哭”时的冷静及勇敢,学习司马光身上的优秀品质;在“假”的识字教学中,可以以假山为出发点来介绍中国古人在园林建造中所展现出来的智慧。对课文《大禹治水》,在“害”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分析一下当时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及黄河沿岸当时的生产力;在“通”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大禹与他父亲治水的不同之处,启发学生感悟“通”和“堵”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在“伟”的识字教学中,可着重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之处,感受古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对于《登鹳雀楼》的学习,在“楼”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黄鹤楼的建造背景和使用意义,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在“依”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胸怀宽广、志在高远的情操;在“更”的识字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诗人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总之,要充分挖掘教材背身蕴含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识字练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教材所展示的文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单纯的识字练习产生枯燥感。

此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能仅依靠教学大纲要求的文字或教材,还要从课外引经据典,以便能更好、更恰当地开展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在课前做好备案,列出可能会运用的文学典故和神话故事,确保在识字教学的过程有充足的可用素材。同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儿童版本的四大名著及一些相关简单的诗词,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古典文学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 结束语

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丧失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也将不复存在。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承建者,是传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所以我们要在小学的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喜欢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继任者和发扬者。 参考文献

[1]郑文玉.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J].才智,2012(18):94

[2]董翡.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3 [3]李兰凤.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