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要点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功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始新的一课,展开新的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其主要功能表现为:
定向功能——通过提出问题,揭示学生已有经验或已有知识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激励功能——激发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心理倾向。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途径
通过归类,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导入设计的切入点,增强本部分内容的操作性。
三个基本途径:
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2、通过学生已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导入新课 3、通过人工设计的情境或语言描述导入新课 注意:关键理解应从哪些途径导入新课。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在学生对课堂导入案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理解该环节的要求及自己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思考与讨论:分析比较小学语文课文《草》(人教版二年级
下册)的不同课堂导入设计,由此你认为课堂导入应符合哪些要求?
一般地,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考虑下列要求:
1、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力求具体、简洁。
2、启发性:针对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或学生的现实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揭示矛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始新的学习活动。
3、流畅性:与学生一起自然地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水到渠成,保证思维的流畅性。
4、趣味性: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学生的已有知识,力求语言准确、明了且富有感染力,使小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
1、这里所说的课堂导入与教材不同,主要针对整个一节课的开始环节。事实上,在开始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时,在一个新的主题活动开始时、在学生小组活动之前等,都需要恰当的“导入”,教材即指的后者。
2、课堂导入环节是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但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在课堂导入环节,这是两个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