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教育案例
程苏霞
王海丹, 一个第一眼就让人喜爱的男孩儿,第一次见到他,如果没有和他长时间接触,会觉得他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孩子。但经过与他交流和互动后,就能发现他与普通同龄孩子的不同之处:和他打招呼,他没有目光对视;跟他说一句话,他置若罔闻,没有任何语言;想和他表示亲近,伸手要抱他,他却调转头跑开了。上课时,坐在座位上不停的左右晃,嘴里还不时发出一些怪异的声音;课外游戏时,喜欢一个人独处或玩,对同学的游戏不感兴趣,不会参加;饮食固定单调不变,而且吃之前喜欢先闻闻味道,再决定是否要吃,不吃蔬菜,只喜欢薯片等零食;对待一日时刻表也很刻板,比如接近放学时,一定会自己换好鞋子,穿上外衣和背上书包等待放学,若是临时有变化,则会不安,不停的晃手和怪叫;当他的需求没被满足时,便会敲打自己的牙齿和撞头或是推倒身边的同学等自伤和攻击性行为。
初次接触这样的孩子,我们会误认为这个孩子脾气暴躁,其实不然,王海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一种叫“自闭症”的病征所具有的。在王海丹3岁时家里发现了王海丹的“与众不同”:原来会说的语言和词汇越来越少;不喜欢和爸爸妈妈及家人亲近,叫他没有反应也没有目光对视;各种各样的刻板行为出现。于是妈妈就把他带到很多地方做检查,给出的结论都是自闭症。
由于家长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再加上对这种病征的认识不够,所以早期未对他进行过系统的训练,也就是错过了训练教育的关键期。当他进入到早期干预班时已经是7周岁了,老师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家长的访谈,初了解了王海丹的各项基本情况,并且为他制定了个别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他进行个训和感统训练。他虽然没有言语表达,但是理解能力
较好,所以老师自制了沟通卡片,加上他本身的自理能力较强,当老师对他发出指令或是他有需求时,都是利用卡片或是肢体语言来表达,这样他很快适应了新学校。在感统训练中,为了加强他的大肌肉的发展,也制定了相应的训练内容;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认知等等的掌握主要是在个训课上进行。
通过一年的学校生活和教育,及家长与教师的配合,王海丹的进步很快,不管是在听指令或是自控能力方面都有所进步。在饮食方面,为了避免他零食吃的过多而太胖,在学校训练他尝试吃蔬菜等等,如果不吃,则不会给他零食吃,逐渐让他习惯,但由于家长的溺爱,回家后此种方法也不会坚持,所以饮食习惯的改善不明显。
陕县特殊教育学校
程苏霞
自闭症教育案例
陕县特殊教育学校
程苏霞
《做官先做人 万事为民先》
心得体会
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功成名就的人善于从平凡的点滴中提炼总结,庸庸碌碌的人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参悟知晓。
《做事先做人》这本书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观念融会贯通,以翔实的内容、生动的实例、精辟的道理、辩证的态度清晰有力的对做人做事这一深奥的学问进行品析,揭示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如“诚信做人,精明处事”,“关注细节,做好小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张弛有度,左右逢源”,“端正心态,把握时机”……短短几个字,引人深刻的思考,给人无尽的启迪,使人恍然大悟。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谁也无法动摇其包容万物的地位……”很喜欢书中的这段话,诚然,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淡才是做人的极致,谦逊含蓄融入人群的低调才是个性的最高境界。如今人们处于信息包围的时代,激烈的社会竞争、紧凑的生活节奏让人心绪浮躁,为求出名为求出位各种“门”事件源源不断,各类跳梁小丑在充斥经济利益的大染缸中翻腾,但霓虹灯再闪耀也掩盖不了巴山夜雨、独上高楼情怀的无尽魅力。宁静的心绪像秋水般清澈,像白云般舒畅,像绸缎般柔顺,这种抱朴归真的境界让人面带微笑,扬帆起航。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淡泊,是一种优雅平和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豁达成熟、博大宽广、超然洒脱的个性境界。但这不是说要无欲无求,不思进取,相反是要眼光宏大,志存高远。所谓无欲则刚,宁静淡泊是追求远大理想的漫漫长途中必不可少的心境,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生活变化纷纭,社会充斥诱惑,他们使人安宁的内心经受考验,让人原本的理想受到威胁,此时此刻宁静淡泊的内在修养就如同坚实的防护罩,使人不受繁华世界喧嚣的干扰,让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而成就事业。
教师长久以来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需要戒骄戒躁、谦逊踏实,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处事的哲学。用善良、宽容、淡泊、谦逊、友爱来浸染润拭莘莘学子纯粹清澈的心。
“平日待人接物要敬老尊贤;保持开朗个性以诚信处世;凡有要务在身当全力以赴。”《做事先做人》让我知道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做事是做人的体现,生活的现实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如何肩负工作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学习如何处理得失关系、利弊关系;学习如何在耄耋之年回头看,感到不枉此一生。
《做官先做人 万事为民先》
心得体会
陕县特殊教育学校
程苏霞
“善做善成 实干实效 勤学勤思 敬廉守廉” 读书心得
通过学习,我们特教学校战略扎实推进,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崤函大地涌动着求转求进求实、重谋重干重效的热潮。我们要开创新局面,必须坚持“干”为本。
(一)铸就质监事业新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干。
杨树平在《善做善成 实干实效 勤学勤思 敬廉守廉》一文中明确指出:“省、市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已经十分明确,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下步的关键是要‘干’,就是要坚持务实重干,肯干会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干’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以‘干’的实效,赢得发展、赢得地位、赢得尊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勇立潮头。”
特教学校的实践告诉我们,大干大发展,小干难发展,不干不发展。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解决。离开了实干,一切都无从谈起。
同样是干,不同的干法结果迥异。假干的人,光说不干,多说少干,大说小干;傻干的人,头脑简单,经常蛮干,虽然干劲大,但是效果差,有时甚至把事情干砸;实干的人,务实重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巧干的人,干事能力强,肯干会干,能干成事,有很强的带动力和感染力。我们要实干,就要说干就干,扑下身子干,只争朝夕干,一丝不苟干,齐心协力干,务求实效干。
实干是领导干部能力的体现。看领导干部的能力,不看口号看行动,不看“唱功”看“做功”。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真干了、干实了,各项工作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干而不实、干而不力,再好的决策部署也是“水中月、镜中花”。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全力以赴干工作,持之以恒干事业,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二)持之以恒干,贵在求实求效。
实干与实效,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实干,才能求得实效;没有实干,就不可能取得实效。以实干求实效,彰显出一种理念、一种责任、一种作风。多年来,我们坚持这样干,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气势和好的态势,各项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坚持这样干,提升了信心,激发了干劲,产生了动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效,就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客观效果如何,要看是否推动科学发展,是否促进社会和谐,是否让人民群众满意。凡是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刻意制造“轰动效应”的,其结果无一不是劳民伤财、怨声载道。所以,衡量实效的标准,最根本的就是要看人民是不是满意、群众是不是高兴。
务求实效,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决定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效果。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科学发展是政绩的核心内容,勤政为民是政绩的本质要求,求实求效是实现政绩的唯一途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为官之道”,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境界和胸怀,多做一些打基础、备后劲、管长远的工作,努力使每一项决策、每一条规定、每一个工程,都能切合三门峡实际,符合群众愿望。
(三)务求实效,必须抓落实。
抓落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只有抓落实,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只有抓落实,才能把各项工作的思路、规划与部署转化为现实。
抓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我们党一直把抓落实作为基本的工作要求、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江同志强调,“落实,落实,再落实,因为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同志强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抓落实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途径。事实说明,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所存在的许多不足,正是抓而不实的后果。当前,推进“四大一高”战略的任务十分繁重,抓落实尤为重要、尤为紧迫。
抓落实,考验一个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水平,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治事理政的能力,验证一个领导干部克难攻坚的意志,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抓落实的程度有多大,发展的水平就有多高,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
、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也实现不了。
“言之贵其行,行之贵在果。”有没有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最终要看有没有出成果。
(四)抓落实,必须注重方式方法。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抓落实的工作力度,保证和促进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落实。但是,在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于、市的重大部署,口头上讲了、文件上写了,贯彻落实得却不好。要切实解决抓落实不够有力、不够有效的问题,必须注重方式方法。
统筹兼顾抓落实,要胸怀全局,开阔视野,重点突破。
攻坚克难抓落实,要把压力化作动力,苦干加巧干,把难点干成亮点。
开拓创新抓落实,要思想,紧扣实践,坚守底线,扩大开放。
团结协作抓落实,要增进干伍的凝聚力,增进广大群众的向心力,增进人文精神的支撑力,增进区域协作的影响力。
严格奖惩抓落实,要典型引路,强化督查,树立导向。
抓落实必须抓得很具体、很细致、很扎实。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许多问题客观地存在着,之所以看不到、想不到、抓不到,解决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失之于“粗”,失之于“虚”。古人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落实的过程,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
致千里的过程。从细处入手,落实才会日见成效。
抓落实必须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要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把抓落实的重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要使理想的宫殿变为现实的宫殿,必须通过埋头苦干、不声不响的劳动一砖一瓦地去建造。”让我们的每一名干部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从分内事干起,从身边事干起,积极投身到“四大一高”建设的火热实践中,通过求真务实,敬业实干,创造三门峡更加美好的明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