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教材第六单元,所选教材均为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40回,主要写凤姐和鸳鸯为了取悦贾母,合谋让刘姥姥在吃饭时出洋相,导演了一场独具情态的“笑剧”。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刘姥姥的形象鲜明,众人的笑也是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各自的性格特点,读来栩栩如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语文学习与名著阅读体验,大部分同学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词汇,能够完成大部头名著的阅读;同时,对欣赏文学名著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与能力,能够结合工具书扫清基础知识障碍。学生通过观看影视剧,对故事情节大多有所了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了解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对《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思想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二、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把握小说的结构和内容,整体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亲近经典名著,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重点难点
1.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品味众人各具形态的笑。
2.通过节选部分的学习,了解《红楼梦》,加深对传统名著的热爱。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策略
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播放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有关《红楼梦》及曹雪芹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分析讨论法。对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问题,以及课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先让学生分析、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点评、明确,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
结合“基础训练”的自主预习,搜集关于《红楼梦》及曹雪芹的相关资料。
(二)导入
播放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导入新课。
(三)检查
1.简介作者曹雪芹及作品《红楼梦》。
【补充】关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曹雪芹的中、晚年生活,由于文献资料极少,很多问题无法确知,只能存疑。从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的零星记载中,我们知道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狷狂,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曹雪芹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巨著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但全书尚未完稿,他就因爱子夭折悲伤过度而一病不起,“泪尽而逝”,终年还不到五十岁。
2.了解刘姥姥与贾府的渊源。
【课件显示】
刘姥姥的女婿姓王,小名狗儿,祖上曾在京做小官,与王夫人之父连宗,此事只有“王夫人与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有此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狗儿祖父只有一个儿子,已故。狗儿的父亲也只有狗儿一个儿子,因家业萧条,搬回原乡住。狗儿与嫡妻刘氏生有一子一女,刘氏便是刘姥姥的女儿了。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有一女,女婿将刘姥姥接了来一起住,帮带带孩子。刘姥姥老来有所依靠,“遂一心一计,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四)正课
1.跳读课文,寻找本文的游踪。
明确:潇湘馆——紫菱洲——秋爽斋
2.熟读课文,概括事件的六要素。
明确:时间——早上
地点——秋爽斋的晓翠堂
人物——从“《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简表”中划出相关人物
起因——凤姐、鸳鸯合谋取笑刘姥姥
经过——刘姥姥故意出洋相让众人笑
结果——凤姐、鸳鸯赔不是
1.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明确: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导演的。
2.风姐和鸳鸯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
明确: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3.赏析有关刘姥姥的言谈举止的句子,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1)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掀还沉,哪里拿的动他?”……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2)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3)“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明确:朴实憨直,地道本分,诙谐逗趣,装疯卖傻,百般讨好,但实际上很有心计,明知大家拿她取笑,却积极配合,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精于世故的农村老太太的形象。
4.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齐读课文第7段。明确:
(1)史湘云性格率直,最不会控制情绪,所以最先笑喷。
(2)黛玉文静而有节制,因身体娇弱而又克制,笑岔了气。
(3)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一向在贾母面前恃宠撒娇,自然会笑着滚到贸母怀里。
(4)王夫人身份尊贵,高费典雅,懂得克制;她深知风姐为人,这时上有老,下有小,只笑着用手指着凤姐,却不好说什么。
(5)薛姨妈是客人,所以稍为节制些,但也忍俊不禁,一口茶喷在探春裙子上,因为她是长辈,在晚辈面前自可随便点。
(6)探春的茶碗合到迎春身上,因为她们姐妹关系密切,常在一起,衣服弄脏了也没有大关系,笑得干脆,爽利。
(7)惜春年纪最小,还带着稚气,所以拉着坍母,叫抚揉肠子,笑得娇柔。
(8)贾母是一家之主,高高在上,众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讨她的欢心。贾母的笑骂体现的她的慈爱,也可看出她对刘姥姥的“惜老怜贫”。
(9)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1.凤姐、鸳鸯导演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社会底层的农村老妇形象;同时,作者也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没落进行了侧面的批判。
2.讲述刘姥姥与大观园的“前尘往事”,探究刘姥姥这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课件显示】
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进贾府。
一进:是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从王熙凤那里得银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通过一家人的辛苦努力,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刘姥姥离开时,王夫人送了纹银一百两。用刘姥姥自己的话说:“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她女儿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红楼梦》有关的歇后语】: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明确:刘姥姥的作用:反村贾府生活的奢侈:写活了许多人物:千里伏线,首尾相应:见证贾府由胜而衰的过程。
在背景音乐中【赏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五)结课
(略)
(六)板书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凤姐、鸳鸯设局取笑
刘姥姥装傻卖力表演
(七)作业
1.课文中对刘姥姥朴实憨直,恢谐逗趣,引得众人发笑的场面写得尤为精彩,不同的笑的方式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请你模仿这种写法,也来写一写“笑”。
2.课外阅读《红楼梦》。
七、教学反思
用一课时指导阅读本文,有一定的难度,这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红楼梦》的相关情节有一定知识储备,而且对本文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因此,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课堂上,对学生又给予了点拨与指导。本课的教学,重点突出,抓住了细节描写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注重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由于学生对原著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理解刘姥姥人物形象在全书中的作用;同时,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难以解读全文的深刻内涵。课后,还要通过完成相关练习及拓展阅读,进一步消化文章内容。
教师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技巧
1
自我介绍法
自我介绍导入法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了解,缩短距离,又可巧妙地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一节成功运用自我介绍法导入的课堂,一定是授课教师很好地将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化的介绍中来,这样会显得自然,流畅,产生一箭双雕的作用,比生硬地为了介绍而介绍要好得多。
2
复习导入法
在每堂课开始,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做练习、复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而“知新”。也
可以用复述的方式先复习,再引入新课。这样即复习了上一课,又很自然地导入新课,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
预习导入法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验证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其中要有能让学生充分拓展的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教师要注意布置的预习问题要具体,不可过多、过难。
4
趣味导入法
这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如教九年级 A great inventor时,可以以猜谜语来导入:
“He is an American. He was born in 1847 and died in 1931. He liked making things. He made many things all his life. He made the first electriclight in the world. Do you know who he is?”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Thomas Edison.”
老师紧追不放:
“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him?”
这种导入法,能让学生在一节课刚开始就被老师的趣味问题所吸引并积极去思考,就很好的抓住
了学生的注意力。
5
发散思维导入法
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环境——学校、家庭、社会,选择他们熟悉的环境设疑,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使他们有话可说。
发散思维提出的问题一定结合学生们的生活,用小问题引导,带动他们发散思维。
6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就是教师借助展示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实验或放映幻灯片、录像等手段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直观导入法是一种十分常见有效的导入法。
如在教到七年级上册 Unit 1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这个句型的提问和回答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各种各样的实物,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根据实物回答“It’s a/an…”,这样先给学生以视觉冲击,紧紧吸引住学生的眼球,然后以此为媒介导入英语单词,达到音、形、意并进的目的。
7
多媒体试听导入法
多媒体视听导入指的是通过在课前播放多媒体视频、短片等,从多个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尽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和表达的欲望的课前导入方法。
如在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Topic 2 How can we protect ourselves from the earthquake?
这一单元的学习前,教师播放了一段汶川地震的视频,视频中各种触目惊心的画面、声音给那些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学生脑海中留下了地震情景的深刻印象。随后,教师再通过:
“What did you see and hear in the earthquake?”
“How did you feel about it?”
“What do you think weshould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earthquake?”
等几个问题引入本单元一些新单词和内容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视听导入新课的教学,不仅形象直观,使人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8
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正式讲授新学内容之前,通过讲述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而导入新课。
这样,可使学生在精力高度集中听故事中引入正题,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使他们产生了浓厚
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为主题教育奠定了基础,足见故事导入的优点与优点。
9
表演导入法
通常情况下较少使用表演导入新课,但在某种情况下,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可取得甚佳的效果。
比如在讲七年级What are you doing?时,教师可以先表演几个动作,比如吃东西、打篮球等。每个动作后加上一个问句“What am I doing?”,学生回答“You are eating...”,然后让学生表演教师提问“What is he /she doing?”引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法可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致,活跃他们的思维,学起知识来很快。
10
插图导入法
新教材每课大都配有插图,教师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熟悉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插图和教材内容的关系。
因为插图是专家精心设计的,它往往揭示教材的难点,并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
另外,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课堂需要的插图,它极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
插图比文字更直观,通过观察插图,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学
习新知识的爱好。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
11
创设问题导入法
疑问是求知的动力。教师在讲课前可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他们理解上下文,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自己提炼问题,也可以将每课课后Wb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2
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它是一种让所有的参加者自由、愉快地在畅所欲言的气氛中交换观点,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习者创意与灵感的学习方法。
Brainstorming通常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在其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的思维,并以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
“教无定法”,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管采用何种课堂导入法,主要也是为了让课堂导入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抛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