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言研究 俄罗斯媒体语言中的言语攻击性现象 谢颀颖西南石油大学 摘要: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社会政治生活民主化过程催生了俄语大众传媒语体的民主化,媒体工作者为了扩大媒 体语言的适用范围,提高自身影响力,设法向受众强加一些利已观点,加重官语表达的感情色彩及攻击情绪,并刻意加 大语篇的负面信息,如此一来媒体语言中的言语攻击现象便层出不穷。 关键词:媒体语言;言语攻击 媒体语言对社会精神文化素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2O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媒体影响力的与日俱增, 这点显得尤为突出。媒体语言曾作为用语典范,被公众和 研究者认为,给社会实践及社会意识注入了新的“价值取 向”。媒体语言中所体现的民主化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于人 性最大限度的自我表现及,对于媒体而言,即表现在 将自己的观点在播报事件的同时强加给受众。言语攻击性 的广泛使用,这一现代媒体语言最为显著的特点,主要体 现在社政交际领域及报刊报道中,逐渐成为现代语言学研 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不仅影响着民族语言和公众言 论,也积极引导着社会生活的模式及社会面貌的构建。学 者们对于言语攻击性研究的必要性归结于现代社会文化状 况所迫。 言语攻击的定义 言语攻击是以语言为工具的特殊行为方式,这种言语 行为意在蓄意贬斥个人、集体、组织或社会。带争论性质 的言语交际是以主客体的交际为主,同时对受众产生负面 影响;而带攻击性的言语交际则表现出两种特点:非常极 端地表达对某人或某物的反感;拒绝主客体的对话模式及 与受众的互动。对言语攻击的理解也是多样化的,因其本 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现象,除了指语言上的苛责与威胁, 也包括心理学、实用主义学科、社会学及政治学的相关概 念。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言语攻击是一种企图借助语言 来操控受众意识的手段,恰恰是这种显而易见又强硬的手 一、段使得受众丧失了对事实的自我判断能力。另一些研究者 则把言语攻击定性为:对受众无根据的或依据不足的,明 里或潜在的口头影响,旨在改变其个人观点。还有一部分 研究者则关注言语攻击的本质:人身攻击、故意伤害,且 这种本质也不一定源自说话人、信息发出人的本意。 责、激烈谴责。然而这种分类也需要附以合理的说明,否 则便会违背基本的道德规范,一些谴责、批评性意见在特 二、俄罗斯媒体语言中言语攻击性的体现及运用 言语攻击在媒体语篇中也主要表现为:敌对、冲突、 定场合下并不认为是一种言语攻击,而主要用于对批评对 负面评价及言语操控。 象的改进,言语攻击的主体目的则在于:中伤言语对象, 敌意.并不一定有口头或肢体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 内心的成见及憎恶。而言语攻击是一种显性的针对一定客 体的口头敌对行为。此外,传媒中的言语攻击也可以是 “雇主”与记者事先约定的以赚取利益为目的的“成果”。 冲突.指的是意识领域、人际交往领域当中对立双方 的碰撞、意见相左、实力悬殊、严重分歧和尖锐争端。可 以说,冲突是精神关系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对立 状态。研究者从这些状态中划分出几种与言语攻击相关的 冲突状态:争执、诬蔑、谩骂、亵渎等。冲突作为更高雅 的概念,在一定情形下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 使其产生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客观全面的对待这一言语现象: 方面,俄罗斯人及俄语学家应极力摒弃言语攻击性中的 粗俗用语,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应关注受众的基本需求和权 利,即对新闻事件时鲜性、趣味性、真实性的渴求。另一 方面,提高民众整体文化用语水平也是新闻工作者在导向 作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评价是人类言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于人际 关系,也用于社会政治及意识形态,评价性也是政论体及 现代传媒语言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我们常看到一些负面评 价,这些评价之所以称为负面评价也是遵循了一定的人类 思维规律。即所谓的“好坏”标准,这种人为的标准在当 代俄罗斯被记者们如鱼得水的予以运用。现代媒体语篇中 充满负面评价色彩的语义成为了一种常态。现代媒体时常 彰显出一种批判式的人性,同时俄罗斯当代媒体所具备的 激进主义本质使得受众常常能感受到不被尊重。同时,语 言学家也面临如何区分:极具表现力、坚决的但又在合理 范围内的负面评价与超出正常交际准则的言语攻击。 言语操控.是一种潜在向受众传达某种目的、愿望、 意向或观点的言语行为。它暗含的心理语言学机制使得受 众能不加批判、迷惑性的接受对信息发出者有利的言语信 息。这种方式常见于传媒、广告、政治、选举、辩论等宣 传类语篇中,既可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也可用于家庭交 流或长幼对话当中。言语操控常采取以下手法实现目的: 对一些关键意义的表达进行模糊化处理、带有目的性的措 辞、对事实片面主观的说明、违背既定假设、语篇的富情 感化等。因此,常常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使用言语操控时所 体现出的言语攻击性:对人、团体、组织或政治经济 恶意的抨击指责,较为公开的在受众面前中伤敌对者等。 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来看,言语攻击分为两类:人身 攻击和言语抨击,它们分别又包含了积极和消极攻击两种 方式。大众传媒中言语攻击的具体运用则主要体现在:贴 “标签”、偷换被抨击对象、引起负面联想、着重突出负面 信息或细节、直接贬低、言语的粗俗化等。此外,根据言 语攻击的“强度”又分为:脏话、谩骂、责备、潜在指 参考文献: 【1]T.A.Vorontsova,Verbal attac ̄:Communicative diseo ̄ 升,因此并不完全等同于言语攻击。只有当冲突包含负面 behavior[D/OL]. 情感、争论时会借助言语攻击来解决,但言语攻击也并不 是解决矛盾的最佳手段,相反甚至会使矛盾升级。 [2]索绪尔.普通语官学教程,商务印书馆 [3]李茂政.大众传播新论,三民书局.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www.bfwx:org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