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车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来源:尚车旅游网
第1期 2010年2月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1 Feb.2010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王玉英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222) [摘要] 美国大学对人文精神培养和实施通识教育非常重视,并且在实践中有着准确的定位,反映在教学实践 过程中即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得以实现。 [关键词]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277一(2010}01—0041—03 一、对通识教育的高度重视 Bloom)所撰写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对于当时的美国教 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布鲁姆在这本书里描述和分析了现 代美国大学生的智力和道德下降的严重状况,追溯了现代实 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一些高校把大 用主义对于美国高等教育职业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大学 学当作职业训练场,出现了高等教育过于职业化的倾向。对 生、大学和社会之间所应具有的恰当关系进行了论证。他指 此,美国很多教育家不断呼吁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精神, 出,要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理性危机,就应该重视大学教育, 进行通识教育。8O年代中后期,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和美 完善大学生的天性,使大学生懂得关于人和人类的永恒的问 国人文学科基金会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证实了高等教育过 题。这就需要在大学中开展通识教育,“回到传统、阅读经 于职业化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谁也不能确切地知道新技术 典”,让学生接触名著,以净化他们的灵魂,懂得追求卓越与 将会怎样影响我们未来劳动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因此, 德行的完美。大学应该以理性为基石,抗拒来自社会的压 “为未来的最好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面窄的训 力,坚持学术自由的理念,帮助孤立无援的理性,提升大学生 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只能 的精神水平。 是通识教育。(《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1集) 美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罗伯持・赫钦斯,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 在担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期间,亲自领导推行了影响全美的芝 指出:“当我们感到对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投入相对不足的 加哥大学的教育改革,使芝加哥大学成为美国实行通识教育 时候,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的警惕,因为一所大学如果不能 的典范,培养了许多知名的学者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赫 在各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都竭尽全力,包括对于探究人文价 钦斯认为,最有价值的教育、最应由大学承担的教育是通识 值、社会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等多种社会形态以及人类传统、 教育。通识教育它有别于专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通识 文化和世界观起核心作用的人文学科领域,它就不可能真正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在于给青年 成为一所杰出的大学。” 人提供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习惯、观念和技能”,“帮助学生学 美国学者约翰・赖斯比特,曾在他的著作《高科技・高思 会自己思考,作出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 维——科技与人性意义的追寻》中也阐述了类似的理论。他 作”。赫钦斯指出,大学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培养人才的活 认为,正是由于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生命科技如此神速的 动,植根于广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土壤之中,不可避免地受 发展,人类必须更理智地追求人性。科学不仅包括一般人理 到一定时期社会各个子系统的约束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广泛 解的自然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还应该包括人文科学和社 的服务。但是大学如果仅仅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服务站”, 会科学。也就是说,要培养更完美和更成功的人才,就必须 那么大学教师和学生极有可能成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因 注重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培养,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没有 此,他认为大学的职能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传递人类历史文 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要以科学作基础;与此同 化遗留的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理性;领导国家教育的发展; 理,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应有丰富的人 发展文化知识的职能。他说:“大学的存在,是为寻找和沟 文精神内涵。 通真理,假如大学不能完成这一点,便再也不是大学了。”… 20世纪80年代,在对美国高等教育进行深刻反思和批 故通识教育是实现大学教育最终目的——弘扬人的理性,提 评的大讨论中,另一美国著名学者艾伦・布鲁姆(AⅡan David 高人类普遍的理解力、洞察力、判断力,加强理智美德的培 41 王玉英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养,以补救科学和物质高度发达的文化中出现的“精神贫血” 握六大类的知识与技能: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 现象。 理性推理、定量分析、科学和社会分析。而这六大类内容,每 一由上可见,美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层和一般学者,在注重 类都开设了十门以上的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有些看上去 人文精神培养和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人 似乎没有什么应用价值,但它代表着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 文精神在培养人才中的核心地位与通识教育作为最基本的 既有趣味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因为只有以 教育理念,既是对美国过去教育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也 科学的知识构成体系作为载体,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是对一般教育规律的尊重。 二、对通识教育的准确定位 美国很多大学不仅对通识教育非常重视,而且在实践中 有着准确的定位。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和其他西方国家的 通识教育理念一样,主要是根据本科教育教学而提出的教育 观点,其前提是相对于专才教育或专业教育而言,即主张不 要对学生进行过早的专业培训。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前两年 往往不确定专业,他们可以在文理学院学习,通过通识教育 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了解更多的东西,以利于更充分地认识自 己、认识学校和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达到 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专业教育主要放在研究生阶段进行。 很多著名的美国大学对通识教育都有着十分明确的规 定。前哈佛大学校长对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定位是:提高交 流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价值判断 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能力;培养个人对环境的理 解能力;改善个人对当今世界的了解能力;增强艺术和人文 学科的知识。 根据教育理念上对于通识教育的定位,许多美国著名大 学的通识教育学分,在总学分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如哈佛 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坦福大普林斯顿大学学的 学分中通识学分占总学分至少是五分之一以上。耶鲁大学 规定:学生必须在毕业之前修满36门课,其中至少12门要在 他的主修专业之外,而且在“语言”、“人文”、“社会科学”、“科 学”这四类课程中,每类必须至少选3门课。密歇根大学则 把学生的课程分为四类:基础课、核心课、社会课和选修课。 本科阶段修满128学分,其中基础课占12.5%、核心课占 25%、主修课占37.5%、选修课占25%,这里核心课所指的就 是通识课。所有密歇根大学的本科生,无论进入哪个专业学 习,都必须选修历史、艺术、文学等文科类的课程,以增强艺 术和人文学科的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日后成功打下坚实 的基础。 哈佛大学的经验在美国名校中显得特别突出。1945年 哈佛大学就曾经提出过“普通教育”的报告书,1978年又发表 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计划”。哈佛报告书所建议的课程包 括:全体学生必修的文学名著、西方思想和制度、物理学或生 命科学导论课,以及属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其 他课程各一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计划”要求学生必须掌 42 三、反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通识教育 1.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能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以大大提高,这对于 提高创造力有着相对重要的影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说过,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 透中产生。这说明,要有科学的创新,必须打破单纯传授科 学的教育思路和方法。而麻省理工学院就特别强调人文科 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同工程技术的交叉研究与教学,并形 成了适应新科学、新工业和新文化发展的新观念和新的思维 方式,从而使学院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 美国大学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启迪和培养,这 种创新能力首先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密 歇根大学就有这样的规定,新生一入学就可以到学校专门的 办公室了解教师的科研项目,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加 入。学校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是 反驳老师的观点。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可以举手向老师质 疑,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总分数的一部 分。这让我们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学校鼓励学生勇于突破陈规,并勇于提出新见;勇于挑 战旧的学术体系,勇于独辟蹊径发现真理。因此,美国的高 等教育,主要以讨论式、探究式为主,师生之间常见的是围绕 问题展开质疑讨论,而绝不会是“满堂灌”、“一言堂”。很多 学校采取多种方法激发法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例 如,有些学校新生一跨进大学校门,就被灌输“你的使命是什 么”、“学校对你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等思想,不断向学生进 行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使学生具有一种强烈的为完成使命 而学习的巨大动力。 2.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 美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中,似乎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 育,但实际上它却是通过不同的课程和各式各样的形式向受 教育者灌输自己的意识形态。例如,很多学校开设有哲学、 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公民学、美国现代文明史、西 方思想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完成美国 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专家学者极为看重人文教育在这 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1984年由美国高等学校协会、芝 加哥大学校长等31位学者根据调查写成的《必须恢复文化 遗产应有地位——关于高等学校人文学科的报告》,就明确 王玉英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 指出:“人文学科告诉我们的国家及其他文明世界的男男女 正义是什么?应该爱什么?应该保卫什么?什么是勇气? 的高低。在艺术节期间,哈佛的剧场、草地甚至是楼梯上,到 女是如何设法对付生活中永恒不变的基本问题的。那就是 处成了欢乐的海洋。 名人讲座和专题讨论会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的 一个经常性活动。哈佛大学经常组织校内外著名的教授、学 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鄙的?”如此重要的内容,高等教育 的课程内容体系自然不能缺少。 者开设大量的涵盖十分广泛的讲座和专题讨论会。不断邀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不仅把“美国精 请各国的首脑到学校进行演讲,江都曾  神”以人文学科作载体贯彻到课程教育本身,灌输到学生中 在那里做过演讲。的头脑之中,更多的是通过渗透式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体 美国大学中的图书馆包括周六、周日每天要开放18个 现在方方面面。在美国到处都可以见到飘扬的美国国旗和 小时,不仅供教师学生查阅资料,而且免费向社会开放;计算 英雄纪念碑,从基础教育中灌输向国旗敬礼和向英雄致敬的 思想。美国这个国家,每一位新总统当选后都要发表就职演 说,而在这样万众瞩目的庄严时刻,许多上任的美国总统都 要大力阐扬“美国精神”。在美国的电视公共频道中的历史 频道,每天24小时连续播放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 美国历史纪录片,不断强化着美国人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 所有的博物馆、纪念馆,诸如国会大厦、白宫、五角大楼、最高 、密歇根州议会、华盛顿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国会图书 馆、航天博物馆,在“9・1 1”恐怖事件之前都对公众免费开放。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具体体现在大学生浓浓的爱校 情结中。美国的每一所大学,都有体现自己传统和精神的标 志性建筑,都有自己学校鲜明的带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旗、 校徽、校歌,有着浓缩了学校历史的雕塑和人文景点。这无 疑让学习生活在这里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充满着无限的 自豪和热爱。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现通识教育 在美国,越是名牌大学,就越是强调校园的文化氛围,校 园文化的形式也越多姿多彩,充分体现出大学的人文精神和 育人功能。麻省理工学院有音乐系,开设35门选修课,供学 生们自由选择。哈佛大学艺术馆有15万件美术作品,仅次 于纽约大都会艺术馆和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是北美第三大艺 术馆。其他的大学,还有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像密歇根大学 的艺术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其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馆藏都 是十分著名的。这所大学的图书馆,是全美五大图书馆之 一,藏书730多万册,有期刊69000多种。密歇根大学还有着 自己的学校电视台、艺术中心,并且具有美国最大的、能容纳 1O万人的橄榄球场。 校园艺术节是美国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著名的 哈佛大学,每年举办自己学校的艺术节,所有的学生都兴致 勃勃地去参与,他们通过艺术节来展现自己,而不计较水平 机更是随处可见,随时可以方便使用。密歇根大学共有大小 30个机房,大的可容纳300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信息转换系 统,学校还有专职的600多名IT服务人员提供无偿的服务与 帮助,让所有需要的人,瞬间便能纵览全世界。 另外,美国高校各类校园组织活动相当活跃。仅密歇根 大学校园内就有900多个俱乐部、学生会或各种协会,学生 们在各种社团组织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才能和爱好,同时 促进了相互之问的交往,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和交际能力, 这十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美国的大学校园景色怡人。古老的建筑、洁净的草坪、 漂亮的鲜花,形成美国大学所共有的清静典雅的大学文化氛 围。密歇根大学就有着很大的植物园和尼木斯树木园,随处 可见的小松鼠、鸽子,知名学者的名言碑刻,蓝天白云,无一 不给人们以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感化。 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办学理念,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 了不少重要的启迪。随着时代的发展,仅靠一个专业文凭、 终生从事一种专业的现象已成为过去。它要求的是学习能 力强、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能胜任多种职 业的多向型、复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中等教育存在的文理 分科、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学科自成体系、相互,科类单一 等弊端,致使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成了“四过”人才——即 “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 的共性制约”,遏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 社会需求。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 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 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科学和 人文素质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 派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18. 责任编辑:刘升芳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ceh.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